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天国福音的使者——2025年4月27日主日讲章/冠辉长老


Listen Later

https://t5.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5/04/20250427.mp3

 

太10:1-15
 
《马太福音》9:35-38这段经文记载,耶稣看见许多人困苦流离,就怜悯他们,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要祷告,求主打发工人去收割庄稼。随后,耶稣就招聚了十二使徒,赐给他们权柄,并差遣他们出去传讲天国的福音。今天我们要分享耶稣差派十二使徒这个事件。这十二个使徒是谁?他们领受了怎样的使命?他们在执行使命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行事原则?他们遇见抵挡的时候应该如何面对?
 
一、天国福音使者的身份

第一节说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医病赶鬼。第二节就称这十二个门徒为使徒。从路加福音的平行经文中,我们知道,耶稣经过整夜祷告,之后设立了十二使徒(路6:12)。门徒是跟随者、学习者、受训者,跟随耶稣的门徒还有不少。耶稣从众多门徒中间,特别拣选了十二个人来担任使徒。“使徒”的意思,就是受差遣的人,是使者。但他们不只是信使,耶稣拣选这十二个使徒,他们被赋予天国大使的职分,作为耶稣的正式代表。使者不仅要传差遣者的信心,而且还要有行使差遣者的权柄。人们见到使者,就是见到差遣者。

耶稣为什么要拣选十二个使徒,而不是更多或更少?“十二”这个数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代表以色列十二支派。这个数字对于犹太人来说非常醒目,他们一看就会想到以色列十二支派。耶稣设立十二使徒,实际上是设立神的百姓以色列的新领袖,以此来代替那个已经败坏的旧宗教体系。因此,当卖主的犹大死后,教会要补选马提亚代替加略人犹大的位置。

耶稣拣选的十二使徒是谁呢?圣经中共有四个地方列出了十二使徒的名单:太10:2-4;可3:16-19;路6:14-16;徒1:13。这四个名单基本一致,但是排序和个别名称有所不同。在马太的记载中,这十二个人,被排成三组。第一组是两对兄弟,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约翰。第二组是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和税吏马太。巴多罗买一般认为就是腓力的朋友拿但业。第三组是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奋锐党的西门和卖耶稣的犹大。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也被称为小雅各(可15:40)。达太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名单中被称为“雅各的儿子犹大”。在四个名单中,彼得都是排第一,表明他是十二使徒的领袖,最后一位都是加略人犹大,他因卖主,受到审判。

这十二个使徒,有一些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第一,这十二个使徒大部分来自加利利地区,其中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都是渔夫。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什么显赫的地位,没有出众的才华。他们在犹太官长的眼中是没有学问的小民。然而,耶稣拣选了他们,却没有拣选法利赛人和文士这些犹太宗教领袖。这正印证了保罗所说的:“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林前1:27)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被耶稣改变,成为天国福音大能的使者,成为教会的柱石和根基,福音借他们被广传,教会借他们被建立。这让我们看到神的大能,使我们更加确信,福音的工作,不是依靠势力,也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神的灵方能成事。

第二,他们中间包含了政治背景截然相对立的人。马太是税吏,为罗马人做事,向犹太人收税,是个犹奸,犹太人眼中的叛徒。奋锐党的西门则是个激进革命党人,主张暴力推翻罗马政府的统治。他们遇见耶稣,都悔改信主,蒙召为主所用,成为天国福音的使者,在十二使徒这个核心团队中彼此同工。这和我们今天有些基督徒因为政治见解不同而彼此拉黑形成显明的对比。

第三,他们中间,有些人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使徒,如彼得、雅各、约翰,他们的事迹圣经中多有记载,提起他们几乎所有基督徒都知道;但其中更多人则是默默无闻的,如巴多罗买、达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以及后来补选的马提亚,圣经上找不到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教会历史对于他们有些记载,但有些是历史事实还是传闻,我们难以确定。我们有时候会纳闷,他们都是使徒,怎么还默默无闻?但他们在永恒中是被主纪念的。将来他们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今天,我们有些人的服侍是在人前为人所瞩目的,比如站讲台的牧师,而大多数人的服侍更多是默默无闻的。我们是在人前为人所知,还是在幕后默默服侍,这都是主自己的安排,并非在人前的服侍就更为主所称道。讲道王子司布真牧师无人不知,他的布道曾使万人空巷。当人们都称赞他、说他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对人们说:不,那位在默默代祷的姊妹才是我们教会的灵魂人物。

第四,他们中有一个卖主的犹大。在十二使徒中,竟然有一个,跟随主三年,却因贪财出卖了主,成了灭亡之子。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主知道,而且许可,甚至使用了犹大的背叛来成就他的救赎计划。今天在服侍主的工人中,如果出现个别披着羊皮的狼,我们也不要过于稀奇。

第五,他们跟随耶稣,走的是一条十字架的道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雅各被希律王所杀,约翰被放逐拔摩海岛。据教会传统记载,十二使徒除了约翰外,其他十一位都是殉道而死,彼得是被倒钉十字架。我们作为耶稣的门徒,如果遭遇逼迫,受一点苦,那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二、天国福音使者的使命
 
1.被赋予权柄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使徒的意思是受差遣的使者,是被委以使命的正式代表。十二使徒奉耶稣的差遣,去执行任务。要执行耶稣托付的任务,需要权柄和能力。耶稣就赐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医治各样的病症。差派人去做事而不赋予人权柄和能力,是不负责任的。主耶稣不会这么做,但我们常常如此。今天,我们提到使徒这个词,就会想到权柄。保罗要向人表明他所教导的是出于神的权柄,就会强调他使徒的身份。
 
2.使命范围

这是耶稣第一次差遣门徒去传福音。他差遣的是十二使徒,并给他们特定的任务。他们跟随耶稣有一段时间,听了耶稣的教训,看了耶稣的所行。如今,耶稣要差派他们出去传道。这第一次的任务,也可以看作是对他们的实战训练,是一次实习或短宣。当他们作为领袖被训练、获得实际传道的经验后,便可以带领其他门徒一同去传扬天国的福音。

耶稣吩咐他们,不要去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地方,而是单单在以色列人中间传。耶稣自己在世传道事工的范围也主要在以色列人中间。他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失迷的羊那里去。”(太15:24)当然,当他遇见外邦人(如迦南妇人)和撒玛利亚人(如井边的撒玛利亚妇人)的时候,他一样会向他们传道,并拯救他们。但他的事工有优先顺序,有阶段性的重点。他之所以限定使徒这一次的任务范围,不仅仅是因为实际的策略考虑,更是出于神智慧的救赎计划。保罗在《罗马书》中写道:“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1:16)连保罗这个外邦人的使徒,在实际宣教的过程中,也是先到犹太会堂向犹太人传道。
 
3.使命内容

耶稣差十二使徒,吩咐他们“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太10:7)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使徒们领受了同样的使命。耶稣所传的,使徒们也要传,耶稣所行的,使徒们也要行。他们领受使命的同时,也领受了权柄和能力。他们的任务包含了两个部分,就是宣讲天国的福音和医病赶鬼,而这两个部分又紧密相连,其实是一体的。耶稣自己的事工也包含着两个部分。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出来传道时,宣告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 施洗约翰退场后,耶稣出来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接着,“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太4:23)在他差遣十二使徒之前,马太又记载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太9:35)耶稣所行的各样神迹,都在印证他的身份:他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赛35:5-6),是神的儿子,是天国的君王。耶稣来到世上,天国便进入人间。以色列人等候的弥赛亚已经来到,天国已经降临,他们需要做的是悔改,领受天国的福音。使徒约翰将耶稣所行的神迹称为“兆头”(signs),这些兆头指向了这个真理: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耶稣行这些神迹,约翰记这些神迹,目的都是为了叫人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从而得着生命(约20:30-31)。然而,许多人见了神迹,还是不信(约12:37)。

关于神迹奇事的问题,历来有许多争议,我们有些困惑也是难免的。在这里,我想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行神迹奇事的权柄能力是否只是给使徒的特权?显然不是。耶稣后来差遣七十个人出去传福音的时候,也对他们说:“要医治那城里的病人,对他们说:‘神的国临近你们了。’”(路10:9)司提反和腓利都不是使徒,但他们也都行了神迹奇事(徒6:8;8:6)。而且,圣灵所赐的各种恩赐中,也有医病、行异能的恩赐(林前12:9-10)。第二个问题是,传福音是否必须以神迹奇事来印证?我们从耶稣和使徒的事工中看见,传福音常常伴随着神迹奇事。神迹奇事的主要作用在于印证耶稣的身份和福音的大能,当然也是出于对病人的怜悯和实际帮助。在起初的福音事工中,神迹奇事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在每一次传福音当中,都必须有神迹奇事伴随。耶稣说:“那没有看见就相信的,是有福的。”(约20:29)这也同样适用于神迹奇事。那些没有看见神迹奇事就相信的,是有福的。对于那些怀着抵挡的心求神迹的人,耶稣甚至说:“这世代是一个邪恶的世代。他们求看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了。”(路11:19)第三个问题是,当新约圣经完成、圣经的启示完备之后,神迹奇事是否终止了?关于这个问题,存在很多的争议。这个问题不属于核心真理,但仍然很重要。如果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作一个光谱,在光谱的一端,是认为神迹奇事在圣经启示完备之后就已经终止了;在光谱的另一端,是认为今天神迹奇事与使徒时代一样频繁发生,而且福音仍然需要神迹奇事来印证。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就我对教会历史的了解,圣经启示完备之后,神迹奇事的确不像新约时代发生得那么频繁。然而,在不同的时代,神迹奇事还是时有发生,尤其在圣灵大大工作的大复兴时期。我们去读一下宋尚杰《失而复得的日记》,就能看到许多病得医治的神迹,除非你认为宋尚杰是在撒谎。我们信神,就应当相信神迹。只要有必要,神今天依然会让神迹发生。在耶稣和使徒那个时代,神迹奇事伴随着福音,神迹印证了福音的真实性,神迹本身具有启示性的作用。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神迹奇事来证明福音的真实性。然而,在很多宣教拓荒的工场,在许多刚硬的土壤中,我们仍需要神借着他大能的作用,借着神迹奇事,来彰显神的大能,来震动人心,使人心归服神。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迷信和祛魅交织的时代。在有些地方,是过于依赖神迹奇事;而生活在大都市的许多人,理性上虽然相信神迹,但在实际生活和服侍当中却常常小信,不太敢向神祈求圣灵的大能作为。我们这些人,恰恰需要多看看神在复兴时期的奇妙工作,多祷告祈求神的权能彰显在我们中间。我自己在传福音的过程中,常常感到自己缺乏能力,尤其面对那些处于绝望中的重病之人。我可以把福音道理讲清楚,但缺乏圣灵的大能。求主圣灵的能力覆庇我们,好使我们传讲的时候带着能力。
 
三、天国福音使者的行事原则

1.白白得来,白白舍去

耶稣差遣十二使徒出去,颁布的第一条原则是:他们传天国福音给人,为人医病赶鬼,不可以收钱,因为他们是白白地领受福音,他们获得的权柄能力也是耶稣白白赐给他们的。福音是恩典,不能兜售。传福音的使者,不可以福音谋利。人拥有权柄和能力,很容易陷入以此谋利的试探中。保罗提到过,有许多人“为利混乱主的道”(林后2:17)。福音的使者若是出于贪财而去服侍,便会混乱主的道,羞辱主的名。

2.依靠神的供应

如果他们不能收钱,出去服侍的生活所需怎么办?他们是不是要带上各种装备和物资?耶稣在这里明确吩咐他们,轻装上阵,不要带金银铜钱,也不要带装干粮的口袋。除了身上穿戴的之外,不必预备第二件褂子、第二双鞋子,甚至连拐杖都不用带。如果又不能收钱,又不能带上装备和物资,那他们的生活所需如何得到供应?耶稣说:“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他们日用的饮食,耶稣要他们单单依靠神的供应。神如何供应呢?耶稣告诉他们,乃是透过接待他们之人的供应。接待客旅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神的使者,更要接待。乐意接待的家庭,他们便住进去。耶稣在这里要训练的是他们单单依靠神的信心。后来耶稣差遣七十个门徒,也吩咐他们不要带钱囊、口袋和鞋(路10:4)。门徒们相信并经历了耶稣话语的信实。耶稣后来问过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路22:35)他们回答说:“没有。”

由此我们知道,所有属灵的工作,都需要依靠神来完成。神托付我们去完成他的使命,不仅会赐给我们权柄能力,也会赐给我们所需要的金钱物资。我们需要的是凭信心向他仰望祈求。戴德生、穆勒是大家相当熟悉的信心榜样。戴德生在来中国宣教的时候心里相信,宣教所需要的一切,神必供应。内地会遵循“信心原则”,不主动向个人筹款,让神感动人来帮助他们的需要。他无数次经历神适时的供应。有段时间,戴德生在宁波的时候,除主日外每天给几十个穷人提供早餐。有个周六,他们买完早餐后,用尽所有的钱,不知道下周一的早餐在哪里。然而,就在那一天,他们提前一周收到了一张从英国寄来的支票。类似的事情,穆勒经历得更多。穆勒在创办孤儿院时没有任何固定的财政支持。他完全凭信心,仰望神的供应。一次,当孤儿院的食物完全用尽时,一位面包师敲响了孤儿院的大门,表示他昨晚做了很多面包,看到他们的需求,决定免费送来。与此同时,一位牛奶商也出现,说他的车坏了,剩下的牛奶必须尽快用完,因此他决定把剩下的牛奶送到孤儿院。这类故事在我们今天听来有点像神话传说,然而对于戴德生和穆勒,这些却是他们的日常经历。我们实在要求主怜悯帮助,挑旺我们的信心,在他所交托的事工中,凭信心仰望主的供应。

 需要说明的是,耶稣在这里关于不要带什么的吩咐,并不是个普遍适用的原则,而只是针对特定的行动。因为,后来耶稣对他们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也可以带着,没有带的要卖衣服买刀。”(路22:36)我们从耶稣的吩咐中,应该领受的是信心的原则,而不是具体的做法。戴德生内地会的信心原则,也不是不筹款、不分享。内地会在英国有四大支持团体,其中包括司布真的都市会幕教会。戴德生每次回英国也会以演讲、和个人交流的方式分享内地会在中国的事工及资金需要,他在中国服侍的时候也会以书信的方式给国内关心的肢体分享他们的需要。今天,我们为事工筹款的时候有时考虑策略过于祷告仰望,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信心。

3.面对拒绝

面对使徒们所传讲的天国福音,有人接受,有人拒绝。接受的便得着平安。这平安是和平之君耶稣赐下的,给一切接待他的人。这平安要除去将我们与神隔绝的罪,要借着基督使我们与神和好。面对那些不接待使徒,不听他们话的人,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会不会感到愤怒、受伤、屈辱?耶稣对他们说,拒绝的人不配得平安,平安仍归他们;他们离开那家或那城的时候,就跺下脚上的尘土。跺下脚上的尘土是什么意思?犹太人到外邦人的地方,回来后会跺下脚上的尘土,以此表示与“不洁”的外邦人划清界限,不受他们的玷污。保罗和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外邦人很多信了主。但那里的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和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他们两人就对驱逐他们的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徒13:50-51)。跺下脚上的尘土不仅是在表达与他们划清界限,而且是在宣告,他们将受到严厉的审判。

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抵挡甚至逼迫。耶稣在这里的吩咐,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呢?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福音的过程中遇到抵挡是难免的,我们只管尽我们的本分,将福音传出去。遇到拒绝或抵挡,责任不在我们,结果交在神的手中。我们心中依然可以有平安,并且坚信,拒绝之人终结受到审判。使徒约翰后来说:“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其次,今天我们面对不信的人,是否依然采用跺脚的做法呢?显然,我们今天没有这么做。跺下脚上尘土的做法有犹太的文化背景,是针对那些神已经多次多方启示自己的犹太人。今天,我们很多人也是听了多次福音以后才信主的,如果第一次提到福音没有接受,神就宣告对我们的审判,那我们都灭亡了。再次,我们要意识到,审判的严厉程度与启示的程度直接相关,那些拒绝使徒所传天国福音的人将受到的审判比索多玛和蛾摩拉还严厉。
 
四、总结

布鲁斯(A.B. Bruce)在他的经典之作《十二使徒的训练》(The Training of the Twelve)中指出:“耶稣拣选十二门徒是福音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这个事件把耶稣在世间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耶稣都是自己一个人在传道。他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这是耶稣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但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不可能靠耶稣一个,这也不是他的计划。当耶稣拣选十二门徒,设立他们为使徒之后,他的事工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在差派十二使徒之后,耶稣又差派七十个门徒出去传福音(路10:1)。耶稣升天之前,又给门徒颁布了大使命,让他们去普天下传福音给万民听,使万民做他的门徒(太28:19-20)。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门徒们得着能力,便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为耶稣做见证。随着福音的传扬,教会在各处被建立,神的国度不断得到拓展。今天,我们仍然处在这个过程中。

从耶稣差遣十二使徒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耶稣所托付给他们的使命、所赐给他们的权柄,以及所嘱咐他们的行事原则。我们虽然不是使徒,没有被赋予奠定教会根基的使命,但我们同样被赋予了传扬福音、拓展神的国度的使命,我们也被赋予了圣灵的能力。我们应当热心投身于福音的使命,在执行使命的过程中凭信心依靠神的供应,在遇到拒绝和抵挡的时候不气馁,继续勇往直前。耶稣看到自己的犹太同胞如羊走迷,困苦流离,就动了慈心。保罗看到他的犹太同胞不信主,心里忧愁伤痛。我们对于自己的中国同胞,也当存这样怜悯的心肠。中国还有很多地方福音荒凉,很多灵魂仍处于失丧的状况中。求主开我们的眼睛,看见失丧灵魂的痛苦,看见神国度的需要,不再在世上蝇营狗苟,而是将更多的心思投注在福音的传播、神国度的拓展和教会的建造上。求主兴起更多的工人,跟随使徒们的脚踪,做天国福音的使者。

The post 天国福音的使者——2025年4月27日主日讲章/冠辉长老 appeared first on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By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牧师、长老、传道

  • 5
  • 5
  • 5
  • 5
  • 5

5

11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讲道 -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View all
WSJ What’s News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 What’s News

4,352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4 Listeners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by Sally Shi

Sally Shi 寂静的声音

14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