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天运》第二讲(3)俯仰自如的绝世武功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下面又举例。

 

俯仰自如的绝世武功

“且子独不见夫桔(jié)槔(gāo)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zhā)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桔槔”,一种汲水的工具。成都的地下水位高,用不着这个。在北方,井挖得很深,有些有几丈深,只能用轱辘摇。庄子处于淮河流域一带,那里的水位比黄河流域的高一些,就用杠杆原理,用“桔槔”来汲水。就是在竹杆下面压一个大石块,平时不汲水时,竹杆的头高昂着,仰着;要汲水时,就把竹杆头压下去,俯下,水桶装满水了,手一松,水就提上来了。“桔槔”的“俯仰”,并不是它要去俯仰,是人在指挥它或俯或仰。俯,就将水桶送下去;仰,就把水桶提起来,这都是“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所以它“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庄子在《山木》里讲,有人在江里划船,突然另一艘船撞上来了,这个人急得大喊:“不要撞过来!”但那艘船根本不理,径直撞了过来。这个人本来要去理论一番,结果一看,那船是“无人驾驶”的,只能怪自己眼瞎,也就没有气了。如果那艘船上有人,肯定就有气。就像我们有时走路,撞到一个人,正要骂人家没长眼睛,一看对方是盲人,就只能怪自己没长眼睛,也就没有气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俯仰”中的关系,既看不惯低声下气的人,也看不惯张牙舞爪的人,大家在一起都希望平和。对“无心”的人又怎么样呢?阿敏对谁都很平和,笑得很朴实灿烂,发点脾气都很朴实,因为他无心,俯仰都不得罪人。笑的时候不放肆,忧愁的时候,人人都给他献爱心,愿意帮他。我们看,“桔槔”的俯仰是无心的,所以不得罪人,这才是关键。

“人之所引,非引人也”,不要想着主动去指挥这个那个,自己一无所有,才能拥有天下。如果钱全往自己口袋里装,就找不到朋友,没人来帮你的忙了。愿炯法师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因为他没有私心,别人供养他的,他全部供养出去,捐回给世间、给社会,不搞私人占有,所以别人就很放心地把大红包供养给他,这就是发财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即使有财,也不能当成私有财产,当成私有财产,就没人再给你了。所以,“俯仰而不得罪于人”,需要我们好好去想、去琢磨。有些人在人前个性太强,个性强就容易得罪人,怎么办?有个性而不得罪人,这就了不起。

佛源老和尚就有个性,还骂人,但大家就是想听他骂。都知道他老人家棒子要打人,但就是想挨棒子。老和尚得罪人吗?根本不得罪人。高兴了,他哈哈一笑,他一笑大家欢喜、开心,所以他俯仰都不得罪人,就有这么怪。其他人就不一样,有些师父给居士、客人拿脸拿色的,就会得罪人。俯仰都不得罪人,这可是需有内德,有过人的魅力才行啊。我们有时对哪个态度差一点,别人就不舒服,记在心里;有时态度好一点,别人也不舒服,俯仰都得罪人。怎样使自己俯仰不得罪人?这也是绝世武功,大家要好好研究这个功夫,回去好好操练。

“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少昊、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不矜于同而矜于治”,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都不同,但是却都把天下料理得很好。的确,伏羲时期,是游牧、畜牧文化;神农氏是种庄稼的,是农耕文化;轩辕氏进入工商文化,青铜器、养蚕、织丝、马车,这些都是轩辕黄帝时期发展出来的。农历365天、二十四节气等等,都是黄帝时期确立的。黄帝时造了甲子,我们才有日历;仓颉(jié)造字,于是才有文字;伏羲、神农是结绳而治,没有文字,伏羲造八卦是最原始的符号文字。所以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的确是不同,但他们对治理社会、调理阴阳都做到了恰到好处,“不矜于同而矜于治”呀。

“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像山楂、梨子、橘子、柚子等水果,滋味都不同,有甜的、酸的、软的、脆的,但皆可口。如何使我们的东西既与古人、今人、后人不同,又能行之有效,“皆可于口”呢?拿成都的餐饮业来说,饭菜可口的餐馆,老板就能赚钱,不可口的,就要关门。文化作品也是这样的,只有使自己的文化作品可口、老少皆宜、贵贱皆宜,这作品才能广为发行,销售兴旺。

 

礼义法度,应时而变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hé)啮(niè)挽裂,尽去而后慊(qiè)。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

两千年前就不说了,我们这一百多年,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是十年一大变,五年一小变。《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五口通商,很大程度地冲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化习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太平天国就开始闹,闹了十几年,一直到同治年间。其间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其后还有伊犁中俄事件、中法战争。这期间的洋务运动,其后的甲午战争,结果都是惨败。强大的大清帝国、远东第一海军,与比中国人穷十倍的小日本打了一仗,居然被日本打败了,出乎全世界的预料。

过了两年,戊戌百日维新,昙花一现。义和团之后,有了八国联军,有了《辛丑条约》。1895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准备武装革命了。八国联军以后,清政府的立宪诏书下了十几封。这中间夹杂着还有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开战,却跑到中国东北来打,弄得中国很狼狈。辛亥革命以后就不说了,孙中山的革命政府和北京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内部的直系、皖系、奉系又打了好多年。接着就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接着是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史永远不可能刹车,这之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改造、反右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四清、小四清、“文化大革0命”。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八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变动,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停不下来。

庄子在这里说,“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中国如何走上正轨,有个稳定性?我们探索了一百多年,现在仍然没有稳定下来。应时而求变,在变的过程中求稳,在稳的过程中要求变。《易经》里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仍处于“穷则变,变则通”的过程中,还没有走上“变则通”的道路,没有走上高速公路,还在机耕道上颠簸。真正“通”了,达到“通则久”,那就阿弥陀佛,天下太平了。正处于变通的过程中,毕竟还不是“通”,就还享受不到“通”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看到,“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