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性不可易”,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业力不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要想把一个人的性格转变过来,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性格慢,让他急也急不起来。
“命不可变”,人变狗不容易,猴子变狗也不容易。我们能否弄个大猩猩来变人?不行。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轨迹,是相当艰难的。庄子一再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我们就是要蹦蹦跳跳地去改变命运。这位搞心理分析的医生,你把别人的性和命移动没有?改变没有?法师、大和尚、老和尚加持一下,把命运变一下,行不行?不行。还是要老老实实循自然之道,调和自己的阴阳五行才行。
“时不可止”,要想时间停止、刹车、地球不转,谁都办不到。上帝办不到,老佛爷也办不到。时间永远不断在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不可壅”,想让大道停止步伐,春夏秋冬不运行,地球不跟太阳转,不让太阳发光,不准生死运行,生死到此止步,无常到此止步,哪个有这个本事?没有谁有这个本事。所以“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苟得于道”,真正得了道的人,他就可以“无自而不可”,就是得大自在,得大逍遥。不管什么都可以,好事情我接受,坏事情我也接受。顺,我接受,不顺,我也接受,无可无不可,什么都行。他不“固化”自己,并不说自己神通广大,而是可以善处一切,善于料理一切,对待一切而不加干预。你说他被动也好,主动也好,他承担这一切,敢于承担一切。
“失焉者”,失去道,我们心中无道或不懂道,那么“无自而可”,走到哪里都是障碍,走到哪里都是烦恼,走到哪里都是麻烦。老子话说到这里,又把孔子打懵了。
恭喜孔子得“道”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孔子闭关三月,去消化老子的这一番开示。经过了三个月的苦参,再去见老子。
见到老子,孔子就说,今天我终于悟了,想通了,明白了。乌鸦、喜鹊孵蛋带后代,有它们自己的方法;鱼要繁衍后代,就像亲嘴一样,你一口唾沫,它一口唾沫,于是就受精了。有的是含在嘴里孵化的,像雄海马,是把受精卵放在肚皮里孵化的。“细要者”,是指蜂类。有好几种寄生蜂,把卵产在其他毛虫之类的身上,好像“化”得不可思议。到了第二年,就有幼蜂从它体内飞出来了。这些就是“细要者化”,都是自然造化,自然现象。
“有弟而兄啼”,有了弟弟,兄长就要哭。人与人之间,处于三角关系时就有麻烦,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嘛。两个人关系近了,就要冷落另一人,那一人不甘冷落,就要寻其他的战略同盟,这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老师本光法师说,一人独处,就是与佛菩萨打交道;两人相处,是朋友的交道;三人或三人以上相处,往往就是恶魔的交道。人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就来了。亲、疏、得、失的心理状态自然就来了,人一多,是非就多。所以,我们强调要“相尚以道”,不要“相尚以利”,不要“相尚以情”,要在道上建立因缘。这的确不容易,说起来要“相尚以道”,但割断情、利难啊!所以“有弟而兄啼”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人的微妙心理说透了。
孔子作检查了,“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我这么多年都没有与造化交朋友,跑到造化之外,去玩了一些颠倒梦想、如梦如幻的东西,没有把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生命守住。我们的精神、生命是如何运化的呢?我们的身体、生命、精神本来就是大道最完美的作品。大道就在我们生命之中运行,无欠无余地运行,我们却没有去留心。自己的“心”没管好,尽跑到外面去管别人,去操心别人那些无常的事情,那是不行的。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自己都没弄懂造化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是道,还要去给人传道,行吗?自己都要被淹死了,还要去救人,这也太可笑了。这几句话孔子说得很到位的,“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大家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处于这种状态?
当然,真实的孔子不是这样的。《论语》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易经》里也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当然要明白的是,孔子的道是以社会性为主,而老庄的道是以自然性为主。庄子非常有趣,孔子在他的书里分别被导演成不同思想的人物,有时是道家,有时是儒家;有时是高人,有时是俗人。但不论怎么导演,最终还是安排为老子的学生,在老子的指导下终于见道了。“老子曰:‘可!丘得之矣!’”老子一个“可”,就印证了孔子,孔子得道了!
其实,我对这一段作的种种解释,是附会性的解释,仅仅是让大家方便理解其中的文义。但我现在说,我对这一段所讲的是错的,各位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孔子以“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来回应老子前面对“风化”的介绍,用禅宗的话来说,是对老子禅机所作的“转语”。熟悉禅宗的很容易找到相应的公案与之相对照。大道之化与禅宗之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应在“言语道断”上去体悟,任何理解在其中都是寸步难行的。
老子对“风化”的介绍,本来就是对理性布下的陷阱,理性陷入其中便寸步难行。孔子闭关三月才豁然大悟,这种悟,不是理性的通达,而是对理性的超越,终于体悟到“化”的妙境。“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我们能如孔子这样对“化”有所体悟吗?所以如今我提倡“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转烦恼成菩提;享受生命,在生命中转生死为涅槃”,这也是“观化”啊!希望大家能在“观化”中有所揳入。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性不可易”,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业力不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要想把一个人的性格转变过来,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性格慢,让他急也急不起来。
“命不可变”,人变狗不容易,猴子变狗也不容易。我们能否弄个大猩猩来变人?不行。要想改变我们的命运轨迹,是相当艰难的。庄子一再说“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我们就是要蹦蹦跳跳地去改变命运。这位搞心理分析的医生,你把别人的性和命移动没有?改变没有?法师、大和尚、老和尚加持一下,把命运变一下,行不行?不行。还是要老老实实循自然之道,调和自己的阴阳五行才行。
“时不可止”,要想时间停止、刹车、地球不转,谁都办不到。上帝办不到,老佛爷也办不到。时间永远不断在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不可壅”,想让大道停止步伐,春夏秋冬不运行,地球不跟太阳转,不让太阳发光,不准生死运行,生死到此止步,无常到此止步,哪个有这个本事?没有谁有这个本事。所以“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
“苟得于道”,真正得了道的人,他就可以“无自而不可”,就是得大自在,得大逍遥。不管什么都可以,好事情我接受,坏事情我也接受。顺,我接受,不顺,我也接受,无可无不可,什么都行。他不“固化”自己,并不说自己神通广大,而是可以善处一切,善于料理一切,对待一切而不加干预。你说他被动也好,主动也好,他承担这一切,敢于承担一切。
“失焉者”,失去道,我们心中无道或不懂道,那么“无自而可”,走到哪里都是障碍,走到哪里都是烦恼,走到哪里都是麻烦。老子话说到这里,又把孔子打懵了。
恭喜孔子得“道”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孔子闭关三月,去消化老子的这一番开示。经过了三个月的苦参,再去见老子。
见到老子,孔子就说,今天我终于悟了,想通了,明白了。乌鸦、喜鹊孵蛋带后代,有它们自己的方法;鱼要繁衍后代,就像亲嘴一样,你一口唾沫,它一口唾沫,于是就受精了。有的是含在嘴里孵化的,像雄海马,是把受精卵放在肚皮里孵化的。“细要者”,是指蜂类。有好几种寄生蜂,把卵产在其他毛虫之类的身上,好像“化”得不可思议。到了第二年,就有幼蜂从它体内飞出来了。这些就是“细要者化”,都是自然造化,自然现象。
“有弟而兄啼”,有了弟弟,兄长就要哭。人与人之间,处于三角关系时就有麻烦,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嘛。两个人关系近了,就要冷落另一人,那一人不甘冷落,就要寻其他的战略同盟,这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老师本光法师说,一人独处,就是与佛菩萨打交道;两人相处,是朋友的交道;三人或三人以上相处,往往就是恶魔的交道。人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就来了。亲、疏、得、失的心理状态自然就来了,人一多,是非就多。所以,我们强调要“相尚以道”,不要“相尚以利”,不要“相尚以情”,要在道上建立因缘。这的确不容易,说起来要“相尚以道”,但割断情、利难啊!所以“有弟而兄啼”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人的微妙心理说透了。
孔子作检查了,“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我这么多年都没有与造化交朋友,跑到造化之外,去玩了一些颠倒梦想、如梦如幻的东西,没有把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生命守住。我们的精神、生命是如何运化的呢?我们的身体、生命、精神本来就是大道最完美的作品。大道就在我们生命之中运行,无欠无余地运行,我们却没有去留心。自己的“心”没管好,尽跑到外面去管别人,去操心别人那些无常的事情,那是不行的。
“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自己都没弄懂造化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是道,还要去给人传道,行吗?自己都要被淹死了,还要去救人,这也太可笑了。这几句话孔子说得很到位的,“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大家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处于这种状态?
当然,真实的孔子不是这样的。《论语》讲“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易经》里也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庸》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当然要明白的是,孔子的道是以社会性为主,而老庄的道是以自然性为主。庄子非常有趣,孔子在他的书里分别被导演成不同思想的人物,有时是道家,有时是儒家;有时是高人,有时是俗人。但不论怎么导演,最终还是安排为老子的学生,在老子的指导下终于见道了。“老子曰:‘可!丘得之矣!’”老子一个“可”,就印证了孔子,孔子得道了!
其实,我对这一段作的种种解释,是附会性的解释,仅仅是让大家方便理解其中的文义。但我现在说,我对这一段所讲的是错的,各位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孔子以“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来回应老子前面对“风化”的介绍,用禅宗的话来说,是对老子禅机所作的“转语”。熟悉禅宗的很容易找到相应的公案与之相对照。大道之化与禅宗之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应在“言语道断”上去体悟,任何理解在其中都是寸步难行的。
老子对“风化”的介绍,本来就是对理性布下的陷阱,理性陷入其中便寸步难行。孔子闭关三月才豁然大悟,这种悟,不是理性的通达,而是对理性的超越,终于体悟到“化”的妙境。“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我们能如孔子这样对“化”有所体悟吗?所以如今我提倡“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转烦恼成菩提;享受生命,在生命中转生死为涅槃”,这也是“观化”啊!希望大家能在“观化”中有所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