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田子方》第二讲(7)鲁国有多少真儒士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下边这个故事很好玩。

 

鲁国有多少真儒士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huán冠者,知天时;履lǚ句jù屦jù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鲁哀公和孔夫子是同时代的人,孔夫子去世时,鲁哀公还主持了孔夫子的追悼大会。鲁哀公上台时二十来岁,很年轻,孔夫子是七十三岁走的,庄子比他们晚了一百多年才出生,哪有资格见鲁哀公呢?当然这也是一个寓言故事。

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说:“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我们鲁国儒士很多,但先生这样的道士,学道术的人却很少。所以“少为先生方者”,能为先生捧场的人很少。我们都是学儒的,像先生这样讲道的,在鲁国可能没有市场,想营销也找不到路。庄子却说:“鲁少儒。”别吹牛了,鲁国的儒士多吗?在我的眼里,鲁国可能没什么儒士吧!

你开玩笑吧,我们鲁国全国的人都穿着儒服,都在学诗书礼乐,怎么会少呢?庄子下面的话就厉害了。

庄子就说:“我听很多人这样说:儒家的知识分子,戴着圆帽,那是‘知天时’的。脚穿上‘句屦’,就是革和麻制的草鞋,是‘知地形’的。”儒家的麻鞋为什么叫“句屦”呢?勾股定理大家都知道,那个“股”就是鞋面,“勾”就是鞋的直角两边,也叫“方”,鞋是方正的。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不论男式的,还是女式的,鞋头鞋跟都有点圆。古代的人,我们看戏曲里面,那些当官的,鞋都是长方形的,是用革和麻制作的,就表示他知地形。什么叫“知地形”?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头为天,脚为地,头上的冠就是圆的,不像我们现在戏里方形的儒士冠。现在的新儒家提倡穿汉服,戴的冠也不是真正的儒冠,宋明的儒冠叫方巾,都不同于先秦时的儒冠了。从这里的记载看,正宗的儒冠应该是圆的,就像现在韩剧宫廷戏里的圆帽,但那也不是儒冠,因为韩剧里的服装都是明朝的服装,已经没有纯粹的圆冠了。

另外一个,“缓佩玦者,事至而断”。“缓”是五色丝绳,“玦”是玉佩,有缺口的。大家都知道玉很硬,可以用来占卜,在乌龟壳上打卦,乃至于书写甲骨文,它是表示决断的。“事至而断”,表示遇事就能够决断。

“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很多明道的人、高明的人未必是和尚,也未必是道士。有的也可能是和尚或道士,但他不住寺院、道观,他是超然于这些事相之外的。所以“君子有其道”,是在内心里有道,“未必为其服也”,不刻意在外部形象上怎么去包装自己。

“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穿着这身衣服,天天去包装,天天去策划、去表现,未必是明道的。这里庄子讲得很刻薄,但是现在也真是那么回事。现在博导那么多,专家那么多,大学教授那么多,数以万计,乃至数以十万计,真正能够在科技成果上拿诺贝尔奖的,至少国内还没有一位。除两弹一星之类的,能够在科技上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并不多见。农业科技上,也只有袁隆平一位有卓越贡献。在尖端的科学技术上,我们还落后于欧美,落后于日本,有些方面甚至连韩国都不如。在电子软件的研发上,既不如印度,也不如台湾,但我们的专家总量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就算美国,也没有中国的专家教授多,对不对?整个欧洲也没有中国的专家多。这就是“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我们怎么把这个局面扭转过来呢?

庄子说:“我这样说,你可能听不进去,可能认为我说的是空话。请你试一试,在鲁国下一道命令,如果没有儒道而穿儒服的,就要定其死罪,就要杀头。”哀公就下了这个命令,整个鲁国五天没有人敢穿儒服。如果穿了儒服,就要被人考问,天文地理,军国大事,看你达不达标,很多人就害怕了,不敢考试,也就不敢穿儒服上街了。

只有一个人穿着儒服,站在鲁哀公的宫廷外,等候鲁哀公的召见。鲁哀公就把这个唯一穿儒服的人召到宫中询问,无论怎么问,都难不倒他。问天他知,问地他知,问东他知,问西他也知,种庄稼他知,军国大事也知,简直是无所不知。庄子说:“你看我说的对吧,你们全鲁国能够称儒者的,就那么一位而已,一位能够称多吗?”

庄子的这段故事也是有根据的。在《礼记》的“儒行”篇里,就记载了鲁哀公问孔子:“夫子之服,其儒服欤?”孔子说:“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也就是穿戴入乡随俗,不计较什么儒服不儒服的。另外,孔子还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夫子看重的是道,而不是衣冠及其富贵。所以孔子最爱的学生是饭都吃不饱的颜渊,看不起的是那些钟鸣鼎食而不知礼仪、不知大道的贵族。这在《论语》里有不少的记载,可见庄子与孔子的心还是相通的。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