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田子方》第三讲(3)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仅仅三年,姜太公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于是乎周文王就拜他为太师。姜子牙本来是宰相职位,委之以政是让他当宰相,当了宰相以后,有了那么大的功劳,就又拜他为太师。古代的皇帝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董卓自称太师,因为皇帝太弱了;司马懿在魏国,被曹操的孙子封为太傅;岳飞死之前被封为太子太保。太师是三师之首,皇帝见了都要鞠躬,那不是开玩笑的。

“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因为是皇帝的老师,宰相兼老师,所以让姜太公居于北面的主位,而周文王在南面的宾位上请教。“我们实施了三年的政治,能够推行于天下吗?”但是这个姜太公怎么样呢?“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立了这么大的功,已经被礼敬为太师了,当周文王向他请教的时候,这位老师什么态度呢?“昧然而不应”,说话含含糊糊的,不知是说了,还是没说,很暧昧,没有真正去回答周文王的问题。“泛然而辞”,若无其事地,很平淡地告辞了。他不仅把周文王的问题放在一边,而且当天晚上就失踪了,从此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我当年写《棋赋》时,有这么几句:“且智如陶朱,功成尚携西子;行如黄霸,誉满还避倾城。”很多人不知道黄霸“誉满还避倾城”是什么意思。陶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功成以后就把西施带到太湖游玩,不当太师,也不当宰相了。黄霸是汉成帝时的宰相,政风非常好。汉武帝穷兵黩武,一番折腾,把文景之治的家当消耗光了,人口也从四千多万减少到了一千多万。到了汉昭帝时,又恢复了文景时的无为而治,宣帝、成帝时也一以贯之。黄霸就是一位实施无为而治的典范,非常得人心。自己年老以后,告老还乡,皇上同意他的请求,但说:“明天在宫廷里,我们要为您开一个盛大的欢送宴会,全长安的人都感谢您,要为您送行。”结果这个老头子当天趁着黄昏,带着家人,马车都不坐,打扮成要饭的,就溜出长安城了。第二天有人来接他,却找不到人了。“誉满还避倾城”,回避了倾城之送,这里的倾城可不是大美女啊。中国古代有些官员,那种高风亮节的确非常感人。

这里边的“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我们要好好感觉感觉。当然,这是庄子虚构的故事。姜太公实际上还帮周武王灭纣,被周武王封到齐国,成了齐国的开国国君。但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向我们表达了一个道人的形象,道人的治国观念。学习了以后,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在官场里,在商界里生存,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风范和价值观念呢?怎样使自己更加高明起来呢?这个故事介绍完了,下边是颜渊和孔夫子的一番议论。

颜渊听了这个故事,向孔夫子请教说,文王已经这么了不起了,为什么还要托梦来行事,要故弄玄虚呢?孔夫子最尊敬的就是周文王、周公这么两位嘛!这么好的德行、威望,在西岐一带达到了人神共敬的境界。

当颜渊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孔夫子就说,哎呀,你千万别这样说,这个说不得。文王已经做得非常好,非常棒了,你千万别去妄加评论,也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周文王这样做,为的是什么呢?“彼直以循斯须也”,就是为顺应人心,顺应朝臣们的心而已。这可是政治机密,不要随便透露出去呀。中书省里的事,紫禁城里的事,老百姓千万别去瞎猜,别去多嘴。在古代,你去打听中书省里的事,打听宫廷里的事,你就是不要命了。侍候皇上的太监都知道,知道的机密越少,自己越安全,知道的越多越危险,这就是中国政治的一个特点。

我们看,孔夫子与颜渊的这段问答,用禅宗的话来说,这就是“宁可截舌,不犯国讳”。你把我的舌头割掉都可以,但要让我评论这个事,我是不会说的。周文王已经做得很好了,说白了,他就是顺应朝臣们的一种心态,让大家心悦诚服地尊姜太公为相,好行国政,千万别去妄加评判,妄加议论了。

 

列御寇的射箭表演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qūn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xún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列御寇是道教“冲虚门”的掌门人,道教称他为冲虚真人,年龄比庄子大一点,是庄子的长辈。在《庄子》中,多处记有列子的事。还有一本出于南北朝时期的书也叫《列子》,其中有很多内容都和《庄子》有重合。估计在南北朝时,有的道家人物依据《庄子》这部书和其他的佚文,编撰成了一部《列御寇》,当然此书也很不错,学道家思想的,也需要把这部书拿来学一学。

“伯昏无人”在《庄子》内七篇之《德充符》里是郑国子产的老师。《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人名是非常有趣的,伯昏无人,“伯”,老大;“昏”,犯糊涂,糊涂老大而且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如入无人之境。《德充符》是讲形与神的关系,讲如何进入“无我”的状态,而且达到一种平等性,在生命、社会的差别中见到一种平等。子产和申屠嘉,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受有刖刑的残疾人,都是伯昏无人的徒弟。子产看不起他的同学,就对申屠嘉说:“我上课见老师时,如果我在前面走,你要靠后,等我进去了,你才准进去。下课以后,你别先动,等我出去后,你才能出来。”于是申屠嘉就很不高兴地说:“我们都是老师的学生,老师是个圣人,我跟老师十多年了,老师从来没有认为我是劳改释放犯,不会因为我是被王法砍了一条腿的人就鄙视我,老师拥有平常心。我们是同学,你也在老师这里受了十多年的教育,怎么俗气还不改呢?你当宰相的,看不起我们平民;你身体是完整的,就看不起我们残疾人吗?”就把子产批判了一通,结果把子产批得哑口无言,连声说:“哎呀,你别再说了,我认错啦!”

这个伯昏无人在《德充符》里没有具体介绍,他没有正式出场,而是通过申屠嘉和子产的对话,烘托出了伯昏无人的那种境界,那种神韵。但这里伯昏无人作为列御寇的老师出现了。列御寇是神仙,后来被尊为冲虚真人,他在伯昏无人面前表演射箭。我也多次说过,孔夫子是文武双全,六艺精通,他教学安排的课程,除诗、书、礼、乐四大课程之外,还有术,即算术;御,就是骑马、马术;还有射,射箭、箭术。这里看来,道家的修炼,也有射箭这门课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