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凡国国君的惊人境界
下边是另一则故事,也是谈一个人的境界,也很有趣。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楚王与凡国的国君坐在一起,大概是凡国的国君到楚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楚国做客。凡君在和楚王会谈时,楚臣对楚王报告说,凡国已经被别国灭了。凡君不动声色,照样和楚王交谈。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凡国已经被灭掉了。凡君仍然不当回事,继续和楚王谈话。楚国大臣接连三次对楚王说凡国已灭,凡君都没当回事。
灭掉凡国的,肯定是楚国啊!楚国趁凡君不在国内,派兵偷袭。因为春秋无义战,抢别人的地盘是常事。凡国有多大呢?也就是方圆几十里的一个小诸侯国而已。所以楚国的左右对凡君说,你们国家已经灭亡了,连续说了三次以后,凡君才开始回答。凡国的灭亡不能丧失我的存在,我不是还坐在这儿吗?凡国没了,我还在这儿。如果凡国的灭亡不能丧失我的存在,那么楚国的存在,也不会使我感觉到其存在。由此看来,凡国的灭亡,就未尝灭亡;楚国的存在,也未尝存在。
这个凡君的境界非常惊人,楚王没有料到,他在丧失祖国之时,还能镇定自若,并用外交辞令让楚王非常难堪。世事无常,得,真的得吗?永远得吗?在得中有失吗?失,真的失吗?永远失吗?在失中有所得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兼并周边小国的诸侯国们,后来不也是一一被秦国吞并了吗?秦帝国十多年后也灰飞烟灭了。睿智的人,往往会在得失中转过身来,领会无常、领会大道的奥秘,从而从烦恼的人生进入身心自在、豁达、智慧的新的人生旅程,享受大道和自然中的乐趣和永恒。这是那些暂时沉浸在有所得而沾沾自喜的人们难以领会的境界。
凡君和庄子笔下的道人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境界,的确是值得我们赞叹的。用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道理来看,灭了吗?不生不灭,哪里灭了呢?没有灭,那还有吗?万法皆空,又有个什么?
佛教讲“空有”的观念是很厉害的。宋朝时,有一个叫“善华严”的大法师和一些禅师聚会,当时宋徽宗也微服私访去听热闹。这位“善华严”法师对禅宗的人说:“听说你们禅宗的棒喝很了不起,如果你喝一声,能够把我们华严宗的四教义都包含进去,那我就承认你们禅宗了不起。如果不能包含华严宗的四教义,那禅宗就是邪门歪道。”
东京净因寺的继成禅师就说:“好,我给你表演一下。”张嘴大喝一声后,就问善华严:“你听见没有啊?”他说:“听见你喝了一声。”禅师就说:“你听见了,就是有,就能入小乘教。”又过了一会儿,禅师又问:“你现在听见没有?”他答道:“没有听见什么。”禅师说:“没有听见,就是空,能入大乘始教。”过了一会儿,又问:“刚才那一声,到底有没有啊?”答道:“有啊!”又问:“现在有没有呢?”答道:“没有啊!”禅师说:“尽管现在没有,但不能否认刚才那一喝有。刚才那一喝,现在没有了,这就是非空非有,能够入大乘终教。另外我这一喝,能入有,能入空,空有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能入大乘圆教。非但这样,这一喝还能够这样,能够那样……”说了很多,把那位华严宗的法师说得云里雾里,皇上听到了,也觉得这个人嘴巴好厉害。
实际上,这里说的就是我们的一个精神观念。今天大家坐在这里,这个讲座有没有呢?有。昨天有没有呢?没有。待会儿下课了,各自回其家,也就没有了。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某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有”。我们的注意力放到另外一个地方时,原来这个地方就“空”了,我们所留意的地方就成了“有”。
我们的注意力是一个魔术师,不断地把空变成有,又不断地把有变成空,只有你的注意力在那个地方时,那个地方才有。以这种方式谈佛教的空有关系,就非常清楚明白,而且摈弃了不少理论上不切实际的东西。特别是很多哲学上的、玄学上的内容,经常要把人的头绪弄乱,弄不清楚怎么回事。注意力的展开、生灭、来去,就能把很多事情说明白。
所以这个凡君的确是一个神仙,自己的国家人民没有了,他都镇定自若。管他的,有也好,没有也好,对我而言,我存在就行了。天地万物、宇宙都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而有,我感觉它有,它就有;我感觉它没有,就没有。我们现在坐在室内,没有感觉到太阳的存在,但一出门,就感觉到烈日当空,把人晒得受不了,一下就感觉到太阳好厉害。坐在教室里,又有空调,谁感觉到烈日呢?因为它没有刺激到你。今天我们说广州城里有什么事,也不觉得有什么,你没有遇到那个事,就不觉得有。撞上了那个事,那个事就有了。
凡君说,现在我在楚宫里做客,凡国灭不灭亡和我不相干;凡国存不存在,不影响我的存在;我的存在,也不影响楚国的存在;楚国的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不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当然,这个凡君也有战国时纵横家的辩士之说的味。但是我们要留意,《战国策》的纵横家们的语言是事不关己的,对凡君而言,他的国家、他的家产被别人端了,被别人霸占了,还能不动心,这个修为就了不得。
《庄子》里讲的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个示范、一个境界,让我们去体会。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在社会上生活就会很愉快。用现在的话说,幸福指数就会很高,我们的麻烦,我们心里的痛苦就会很少,就不用去看心理医生,也不会进精神病院,更不会上法庭和别人打官司。这样过日子,难道不舒服吗?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凡国国君的惊人境界
下边是另一则故事,也是谈一个人的境界,也很有趣。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楚王与凡国的国君坐在一起,大概是凡国的国君到楚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楚国做客。凡君在和楚王会谈时,楚臣对楚王报告说,凡国已经被别国灭了。凡君不动声色,照样和楚王交谈。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凡国已经被灭掉了。凡君仍然不当回事,继续和楚王谈话。楚国大臣接连三次对楚王说凡国已灭,凡君都没当回事。
灭掉凡国的,肯定是楚国啊!楚国趁凡君不在国内,派兵偷袭。因为春秋无义战,抢别人的地盘是常事。凡国有多大呢?也就是方圆几十里的一个小诸侯国而已。所以楚国的左右对凡君说,你们国家已经灭亡了,连续说了三次以后,凡君才开始回答。凡国的灭亡不能丧失我的存在,我不是还坐在这儿吗?凡国没了,我还在这儿。如果凡国的灭亡不能丧失我的存在,那么楚国的存在,也不会使我感觉到其存在。由此看来,凡国的灭亡,就未尝灭亡;楚国的存在,也未尝存在。
这个凡君的境界非常惊人,楚王没有料到,他在丧失祖国之时,还能镇定自若,并用外交辞令让楚王非常难堪。世事无常,得,真的得吗?永远得吗?在得中有失吗?失,真的失吗?永远失吗?在失中有所得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年兼并周边小国的诸侯国们,后来不也是一一被秦国吞并了吗?秦帝国十多年后也灰飞烟灭了。睿智的人,往往会在得失中转过身来,领会无常、领会大道的奥秘,从而从烦恼的人生进入身心自在、豁达、智慧的新的人生旅程,享受大道和自然中的乐趣和永恒。这是那些暂时沉浸在有所得而沾沾自喜的人们难以领会的境界。
凡君和庄子笔下的道人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境界,的确是值得我们赞叹的。用佛教“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道理来看,灭了吗?不生不灭,哪里灭了呢?没有灭,那还有吗?万法皆空,又有个什么?
佛教讲“空有”的观念是很厉害的。宋朝时,有一个叫“善华严”的大法师和一些禅师聚会,当时宋徽宗也微服私访去听热闹。这位“善华严”法师对禅宗的人说:“听说你们禅宗的棒喝很了不起,如果你喝一声,能够把我们华严宗的四教义都包含进去,那我就承认你们禅宗了不起。如果不能包含华严宗的四教义,那禅宗就是邪门歪道。”
东京净因寺的继成禅师就说:“好,我给你表演一下。”张嘴大喝一声后,就问善华严:“你听见没有啊?”他说:“听见你喝了一声。”禅师就说:“你听见了,就是有,就能入小乘教。”又过了一会儿,禅师又问:“你现在听见没有?”他答道:“没有听见什么。”禅师说:“没有听见,就是空,能入大乘始教。”过了一会儿,又问:“刚才那一声,到底有没有啊?”答道:“有啊!”又问:“现在有没有呢?”答道:“没有啊!”禅师说:“尽管现在没有,但不能否认刚才那一喝有。刚才那一喝,现在没有了,这就是非空非有,能够入大乘终教。另外我这一喝,能入有,能入空,空有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能入大乘圆教。非但这样,这一喝还能够这样,能够那样……”说了很多,把那位华严宗的法师说得云里雾里,皇上听到了,也觉得这个人嘴巴好厉害。
实际上,这里说的就是我们的一个精神观念。今天大家坐在这里,这个讲座有没有呢?有。昨天有没有呢?没有。待会儿下课了,各自回其家,也就没有了。当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某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有”。我们的注意力放到另外一个地方时,原来这个地方就“空”了,我们所留意的地方就成了“有”。
我们的注意力是一个魔术师,不断地把空变成有,又不断地把有变成空,只有你的注意力在那个地方时,那个地方才有。以这种方式谈佛教的空有关系,就非常清楚明白,而且摈弃了不少理论上不切实际的东西。特别是很多哲学上的、玄学上的内容,经常要把人的头绪弄乱,弄不清楚怎么回事。注意力的展开、生灭、来去,就能把很多事情说明白。
所以这个凡君的确是一个神仙,自己的国家人民没有了,他都镇定自若。管他的,有也好,没有也好,对我而言,我存在就行了。天地万物、宇宙都是因为我们的感觉而有,我感觉它有,它就有;我感觉它没有,就没有。我们现在坐在室内,没有感觉到太阳的存在,但一出门,就感觉到烈日当空,把人晒得受不了,一下就感觉到太阳好厉害。坐在教室里,又有空调,谁感觉到烈日呢?因为它没有刺激到你。今天我们说广州城里有什么事,也不觉得有什么,你没有遇到那个事,就不觉得有。撞上了那个事,那个事就有了。
凡君说,现在我在楚宫里做客,凡国灭不灭亡和我不相干;凡国存不存在,不影响我的存在;我的存在,也不影响楚国的存在;楚国的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不存在对我来说,也是不存在。当然,这个凡君也有战国时纵横家的辩士之说的味。但是我们要留意,《战国策》的纵横家们的语言是事不关己的,对凡君而言,他的国家、他的家产被别人端了,被别人霸占了,还能不动心,这个修为就了不得。
《庄子》里讲的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个示范、一个境界,让我们去体会。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在社会上生活就会很愉快。用现在的话说,幸福指数就会很高,我们的麻烦,我们心里的痛苦就会很少,就不用去看心理医生,也不会进精神病院,更不会上法庭和别人打官司。这样过日子,难道不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