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哀莫大于心死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孔夫子如老禅师那样慢慢对颜回说,你说的这些,的确需要我们用心来分析、思考。“夫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经常都在说这句话,写文章的也常常用。真正的悲哀是什么?就是心死了,这是最可悲的。只要心没有死,就还有生机,还有活力,还可以活下去。今天看抗震救灾回顾的纪录片,有个父亲,默默地在四川映秀镇的学校废墟里挖了三天,没有一滴眼泪。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终于把他儿子的尸体挖出来。但是他没有流泪,用布把儿子的尸体包裹好就背上回家。家在几十里之外,天还在下雨,道路也中断了。这个父亲,就这样在山路上走,在废墟中,冒着余震、泥石流等危险,把儿子背回了家。电视台的记者看到这一幕,感动得不得了,他却没有一滴眼泪。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地步,痛苦到了极点。这种场面,让人看了真的很揪心。
真正来说,“而人死亦次之”。死就死了,死了就一了百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没有任何感觉了。就怕心死了,躯壳还在,行尸走肉一般,很痛苦。汶川大地震,留下了一大群“哀莫大于心死”的人。这群人承受了莫大的痛苦,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儿女,有的失去了配偶。家产、房屋,这些财产失去了都没什么,情感上的失去,是永恒的失去,你想再找回来是不可能了。好多失去儿女的,已经四十来岁,孩子都上中学了,虽然政府允许再生一个,但是那些农村里的人,不少人是结扎了的,没法再生了。即便没结扎,再生一个小孩并养到中学毕业,自己都六十多岁了!何况那里的老百姓那么穷,什么都没有,怎么能够再养一个呢?
平常我们在事业上、感情上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大呼哀莫大于心死了,我好心痛啊,灰心丧气了。实际上,这些都是过眼烟云,过几天因缘一变,你又活蹦乱跳了。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灾害,才是残酷的,不可抗拒的。在大自然面前,你想报仇都没有办法,这样的灾害是天灾,不是谁丢了原子弹造成的人祸。这是大自然突发的灾难,你找谁说理去?找申诉的对象,找报仇的对象,你都没办法,这真是无可奈何。所以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那种沉痛,那种悲哀,是多可怕的啊!
做父母的,都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儿女的生命,这是人之常情。当然,想要换回父母生命的儿女,那就很少了。所以《红楼梦》的《好了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也是自然规律,是社会中的一种自然情态。尽管中国自古讲孝道,但在自然性上,求生的本能是强过孝道的。那位备受争议的“范跑跑”就是这样,他说地震来时,第一时间就是自己逃命,除了自己的女儿要去救,老妈都可以不救。虽然这是很自然的本能,但的确与儒家礼法的要求格格不入。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太阳从东方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这是日地关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创造了地球生物的大格局。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在宇宙之中,只有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月亮有没有,对地球关系都不大,但没有太阳,地球生命就失去了依靠,就完蛋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没有,与地球生命的关系都不大,银河系那么多恒星有没有,与地球生命的关系也不大,总之地球就是离不开太阳。所以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郁郁生机。
关键是“万物莫不比方”,地球与太阳就是这么一种关系,所有生命的根本来源都是太阳。植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才有食草动物。有食草动物,才有食肉动物,直到孕育人类和人类社会。这条生物链,归根到底要依靠太阳。如果离开了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现象。如果只有灵魂,没有一个臭皮囊供我们使用,那人也不能成其为人。
所以,“万物莫不比方”,大家都要攀缘太阳。佛教里,特别是密宗里,供奉大日如来,就是要把太阳作为根本的上帝。西方的上帝、基督耶稣画像,脑袋后边也是太阳,大家都要跟太阳攀缘,离开了太阳,万物就不存在了。什么叫“比方”呢?就是要顺着太阳出入的方向运动。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然也有夜行动物,蝙蝠、猫头鹰、豺狼虎豹等,它们都是夜间行动,阴阳颠倒的,晚上活动,白天睡大觉。我们看现在夜生活过得多的,好像都比较成功,有点像豺狼虎豹似的。而晚上老老实实睡觉的,基本上是工薪族,只能循规蹈矩地过日子。晚上到酒吧,过夜生活的,多是当老板的,或是小青年。当然,上面说的都是玩笑话,“万物莫不比方”,就叫“顺应大道”,是太阳和地球的昼夜关系,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常道。对植物也是这样,植物不可能白天睡觉,晚上疯长,那不行,白天必须顺着太阳来。对于人类来说,更要顺从这个规律;违背这个规律,疾病很快就要找上门。
“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无论什么生物,只要是有眼睛、有脚的,就都要靠太阳,才能有作为。我们修房子,也要坐北朝南,好晒太阳嘛。包括会打洞的那些动物,都要找一个向阳的,有水的,方便它出入、生活的地方。因为向阳的地方,草长得好,树也长得好,才能“待是而后成功”。
谁能规划我们的生命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cú。”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日出,我们生命的活动,我们生命的生机就开始发动了。太阳落下去,大家就开始休息了,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生物钟。夜生活过得多的人,就把生物钟打乱了。我经常说,这是千万年来,人类进化形成的生物钟,但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常把这个生物钟打乱了,这是很危险的。西方有个研究报告说,再过一两百万年以后,天下就没有男人,只有女人了。因为男人全部退化,Y染色体没有了,遗传退化消失,只有X染色体还能够继续顽强地守住阵地。这与现代人生物钟的紊乱、环境污染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万事万物,都必须依靠太阳的起落,顺应太阳和地球关系而产生的自然规律,因之而生,因之而死。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哀莫大于心死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孔夫子如老禅师那样慢慢对颜回说,你说的这些,的确需要我们用心来分析、思考。“夫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经常都在说这句话,写文章的也常常用。真正的悲哀是什么?就是心死了,这是最可悲的。只要心没有死,就还有生机,还有活力,还可以活下去。今天看抗震救灾回顾的纪录片,有个父亲,默默地在四川映秀镇的学校废墟里挖了三天,没有一滴眼泪。这里挖一下,那里挖一下,终于把他儿子的尸体挖出来。但是他没有流泪,用布把儿子的尸体包裹好就背上回家。家在几十里之外,天还在下雨,道路也中断了。这个父亲,就这样在山路上走,在废墟中,冒着余震、泥石流等危险,把儿子背回了家。电视台的记者看到这一幕,感动得不得了,他却没有一滴眼泪。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地步,痛苦到了极点。这种场面,让人看了真的很揪心。
真正来说,“而人死亦次之”。死就死了,死了就一了百了,死去元知万事空,没有任何感觉了。就怕心死了,躯壳还在,行尸走肉一般,很痛苦。汶川大地震,留下了一大群“哀莫大于心死”的人。这群人承受了莫大的痛苦,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儿女,有的失去了配偶。家产、房屋,这些财产失去了都没什么,情感上的失去,是永恒的失去,你想再找回来是不可能了。好多失去儿女的,已经四十来岁,孩子都上中学了,虽然政府允许再生一个,但是那些农村里的人,不少人是结扎了的,没法再生了。即便没结扎,再生一个小孩并养到中学毕业,自己都六十多岁了!何况那里的老百姓那么穷,什么都没有,怎么能够再养一个呢?
平常我们在事业上、感情上遇到一点小的挫折,就大呼哀莫大于心死了,我好心痛啊,灰心丧气了。实际上,这些都是过眼烟云,过几天因缘一变,你又活蹦乱跳了。像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大灾害,才是残酷的,不可抗拒的。在大自然面前,你想报仇都没有办法,这样的灾害是天灾,不是谁丢了原子弹造成的人祸。这是大自然突发的灾难,你找谁说理去?找申诉的对象,找报仇的对象,你都没办法,这真是无可奈何。所以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那种沉痛,那种悲哀,是多可怕的啊!
做父母的,都情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儿女的生命,这是人之常情。当然,想要换回父母生命的儿女,那就很少了。所以《红楼梦》的《好了歌》说:“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也是自然规律,是社会中的一种自然情态。尽管中国自古讲孝道,但在自然性上,求生的本能是强过孝道的。那位备受争议的“范跑跑”就是这样,他说地震来时,第一时间就是自己逃命,除了自己的女儿要去救,老妈都可以不救。虽然这是很自然的本能,但的确与儒家礼法的要求格格不入。
“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太阳从东方起来,又从西方落下去,这是日地关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创造了地球生物的大格局。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在宇宙之中,只有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是最为紧密的,月亮有没有,对地球关系都不大,但没有太阳,地球生命就失去了依靠,就完蛋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有没有,与地球生命的关系都不大,银河系那么多恒星有没有,与地球生命的关系也不大,总之地球就是离不开太阳。所以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郁郁生机。
关键是“万物莫不比方”,地球与太阳就是这么一种关系,所有生命的根本来源都是太阳。植物生长离不开太阳,才有食草动物。有食草动物,才有食肉动物,直到孕育人类和人类社会。这条生物链,归根到底要依靠太阳。如果离开了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现象。如果只有灵魂,没有一个臭皮囊供我们使用,那人也不能成其为人。
所以,“万物莫不比方”,大家都要攀缘太阳。佛教里,特别是密宗里,供奉大日如来,就是要把太阳作为根本的上帝。西方的上帝、基督耶稣画像,脑袋后边也是太阳,大家都要跟太阳攀缘,离开了太阳,万物就不存在了。什么叫“比方”呢?就是要顺着太阳出入的方向运动。绝大多数生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然也有夜行动物,蝙蝠、猫头鹰、豺狼虎豹等,它们都是夜间行动,阴阳颠倒的,晚上活动,白天睡大觉。我们看现在夜生活过得多的,好像都比较成功,有点像豺狼虎豹似的。而晚上老老实实睡觉的,基本上是工薪族,只能循规蹈矩地过日子。晚上到酒吧,过夜生活的,多是当老板的,或是小青年。当然,上面说的都是玩笑话,“万物莫不比方”,就叫“顺应大道”,是太阳和地球的昼夜关系,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常道。对植物也是这样,植物不可能白天睡觉,晚上疯长,那不行,白天必须顺着太阳来。对于人类来说,更要顺从这个规律;违背这个规律,疾病很快就要找上门。
“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无论什么生物,只要是有眼睛、有脚的,就都要靠太阳,才能有作为。我们修房子,也要坐北朝南,好晒太阳嘛。包括会打洞的那些动物,都要找一个向阳的,有水的,方便它出入、生活的地方。因为向阳的地方,草长得好,树也长得好,才能“待是而后成功”。
谁能规划我们的生命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cú。”
“是出则存,是入则亡”,日出,我们生命的活动,我们生命的生机就开始发动了。太阳落下去,大家就开始休息了,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生物钟。夜生活过得多的人,就把生物钟打乱了。我经常说,这是千万年来,人类进化形成的生物钟,但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常把这个生物钟打乱了,这是很危险的。西方有个研究报告说,再过一两百万年以后,天下就没有男人,只有女人了。因为男人全部退化,Y染色体没有了,遗传退化消失,只有X染色体还能够继续顽强地守住阵地。这与现代人生物钟的紊乱、环境污染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万事万物,都必须依靠太阳的起落,顺应太阳和地球关系而产生的自然规律,因之而生,因之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