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在《齐物论》里也有这样的语句。“吾一受其成形”,自从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以后,就秉承了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个臭皮囊。虽然有了这个臭皮囊,但我们并不是道人,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也不能像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那样,可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不化以待尽”,我们只有老老实实过日子,因为老天爷已给我们判了刑,给你一百年的寿,你就活一百年;给你九十年的寿,你就活九十年;给你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你就只能活那么大。我们一出生,就进入死亡倒计时,过一天少一天。如果没有这个“化”的功夫,没有这样的“神通”,你就只有“不化以待尽”,只有在这儿等死。不过我们现在的人,大多都不知道是在等死,除非到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才对死有了恐惧。
“效物而动”,也就是待缘而动。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行为活动,都是因缘而起的,自己并不能作主。谁能对自己的身心性命作得了主呢?没法作主的。而且“日夜无隙”,你要想停下来,不接受外部因缘的支配,是做不到的。哪怕你成了神仙,都做不到。三千年风灾,三千年火灾,地、水、火、风、空,五大劫难来的时候,你一样躲不了。所以“日夜无隙”,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之中。我们想一想,哪一秒钟,新陈代谢停止过?哪一秒钟,外部的环境冻结过?时间不会冻结,运动不会冻结,这就是绝对。“而不知其所终”,到底以后自己会怎样?归宿在什么地方?这一切都不知道。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cú”。“薰然”,注释讲的是和顺的样子。老天爷给我们判了刑,生下来是男生,我们就甘心当个男生;生下来是个女生,我就打扮得漂亮一点,当个女生也不错。出生在农村,当个放牛娃也可以;如果生在皇宫,当个皇子也可以。生你的时候,你是生不由己嘛,你没有选择权。并不是你到阎王老子那里打个报告,我要发配到张家,我不到李家去,对不起,没有你的发言权。生下了你,被“薰然其成形”,你就只有老老实实地服从老天爷的安排。我们现在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古代,是“天”叫干啥就干啥,老天爷叫干啥就干啥。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命,谁能规划我们的命运?这里搞策划的人不少,搞运作的也不少,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运筹一下,策划一番?在座的各位,谁能把自己策划成比尔·盖茨或李嘉诚?至少现在还不行。有些朋友可能再过二三十年,也许有李嘉诚的风头,有李嘉诚的成功。但是对所有人来说,未来永远都是无知的,是不可控的。对我们的自然生命,对生死二字,也都是不可控的,但总有一天进火葬场是肯定的,谁也跑不了。但是功名富贵听不听人的指挥?吉凶祸福听不听人的指挥?那个只有听老天的安排,所以“知命不能规乎其前”啊!我们谁也没有这个能耐,虽然有“早知三天事,富贵几千年”的说法,但谁也不能这样预测命运呀。
“丘以是日徂”,我也只有一天一天地过,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摸着石头过河,顺着走,走一步,看一步,这是没有办法的。《道德经》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一颗慈悲心,又有一个俭朴的生活习惯,还要“不敢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千万别去出风头,别去敢为天下先。要随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顺人事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行。
这里,孔夫子就对颜渊说的“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作了回应。
找到不生不灭的那个东西
孔夫子继续说道:“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成语——失之交臂,就是从这里来的。自从颜渊成了孔夫子的学生以后,师徒之间是形影不离,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只有几次例外,比如“困于陈蔡之时”,孔夫子的学生队伍冲散了,颜渊和孔夫子离散了几天。后来颜渊找到孔夫子,孔夫子很惊喜地说:“我以为你死了,你还活着啊!”颜渊就说:“老师,你在我怎么敢先死呢?老师还在,我就不敢死呀。”所以他们师徒之间是非常亲密的。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虽然我们成天泡在一起,但就在这一点上,你还没到位啊。学修佛法也是这样,就在一刹那间,就是这个因缘,你过得了关,明心见性开悟了,你就与大道同在了。如果没有过这一关,这个台阶上不去,你永远都是原来的模样。你书读得再多,老师拜得再多,磕十万个大头,供十万盏酥油灯都没用,就差这么一点点,“交一臂而失之”呀。你还没有悟到这层道理,“可不哀与!”就太可悲,太可怜了!
“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著”,是执着的意思;第二个“著”,是显著的意思。孔夫子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过多执着于我外在的形象,老是被这些东西给牵住。
当年,孔夫子到老子那里去,想让老子把自己著的《六经》收存于周天子的皇家图书馆。我们知道,老子是周天子皇家图书馆的馆长。孔夫子走他的后门,说我著了《六经》,你老人家能不能行个方便,放到图书馆去呢?用佛门的话说就是,哪位法师的著作若能收入《大藏经》,那多牛气啊!老子就问孔夫子:“你的《六经》说的是什么内容啊?”孔夫子说:“是先王之道。”老子又问:“先王在哪里呢?”孔夫子说:“先王都过世了。”老子又说:“你所著的是先王的东西。但先王都过世了,这些东西也只是先王留下的‘陈迹’而已。你天天去研究这些‘陈迹’,还想放到图书馆里来,怎么行呢?”
这里,孔夫子便用老子教训他的话,来教训颜渊:“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你只执着于我外表的东西,但那些毕竟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大道不在相上啊。如果你只求这些外在的东西,以为是“有”,是圣人之道,是大道,那就好比是到已打烊的市场买马。“唐肆”就是空市,关门了的商铺、市场。你到那里去买马,场都散了,马圈都空了,那怎么行,没用啊。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这个“服”,作行为讲,就是说我的所作所为,我的衣食住行,你都要彻底忘掉。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要敢于放下,放下、放下、放下,别执着于我的所作所为。“女服吾也甚忘”,你的那些东西,我也不会老放在心里,老捏在手里,没用的。
“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做到这样,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没有了嘛!“忘乎故吾”,比如说我们的历史,谁能有雅兴,把自己从生下来的年月日,每分每秒的状态回忆过来?现在结婚的人都喜欢拍录像,把新婚的热闹场面拍摄下来;也喜欢拍结婚照,老了以后,慢慢品味,慢慢感觉。那些都是很短的一个片段,谁能把自己一生的行迹拧住不放?老是回忆过去,你还有创新吗?以前老人们说,中年以后老是回忆过去,生活在过去之中的人,就叫寻脚板印,这样就离死不远了,自己也快进火葬场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对未来也没有了冲动,更谈不上创新了。所以要把我们的过去放下,要把我们的身、语、意放下,“虽忘乎故吾”,一定要和过去一刀两断。
过去在生灭之中,现在也在生灭之中,未来仍然在生灭之中,你要抓住它,是抓不住的。但是还有“不忘者存”,什么意思呢?借用佛教的话就很好理解,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还存在。我们每天那么多言行举止,那么多身、语、意三业的活动来来去去,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睡梦中那个念头都没有休息过。念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能生念头的那个东西,它会生灭吗?我们的很多念头,过了就忘了。昨天、去年、十年前的,过了就过了。“现在”过没过呢?去年的对于“现在”来说,已经过了;昨天的对于“现在”来说,也是过了;现在的这个“现在”,是永远都不会过去的。所以“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我们就要把这个“不忘者存”的东西找到,找到了,就叫悟道,就叫明心见性。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在《齐物论》里也有这样的语句。“吾一受其成形”,自从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以后,就秉承了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个臭皮囊。虽然有了这个臭皮囊,但我们并不是道人,不能像孙悟空那样七十二变,也不能像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那样,可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不化以待尽”,我们只有老老实实过日子,因为老天爷已给我们判了刑,给你一百年的寿,你就活一百年;给你九十年的寿,你就活九十年;给你五十年、四十年、三十年,你就只能活那么大。我们一出生,就进入死亡倒计时,过一天少一天。如果没有这个“化”的功夫,没有这样的“神通”,你就只有“不化以待尽”,只有在这儿等死。不过我们现在的人,大多都不知道是在等死,除非到了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才对死有了恐惧。
“效物而动”,也就是待缘而动。我们所有的精神活动、行为活动,都是因缘而起的,自己并不能作主。谁能对自己的身心性命作得了主呢?没法作主的。而且“日夜无隙”,你要想停下来,不接受外部因缘的支配,是做不到的。哪怕你成了神仙,都做不到。三千年风灾,三千年火灾,地、水、火、风、空,五大劫难来的时候,你一样躲不了。所以“日夜无隙”,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之中。我们想一想,哪一秒钟,新陈代谢停止过?哪一秒钟,外部的环境冻结过?时间不会冻结,运动不会冻结,这就是绝对。“而不知其所终”,到底以后自己会怎样?归宿在什么地方?这一切都不知道。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cú”。“薰然”,注释讲的是和顺的样子。老天爷给我们判了刑,生下来是男生,我们就甘心当个男生;生下来是个女生,我就打扮得漂亮一点,当个女生也不错。出生在农村,当个放牛娃也可以;如果生在皇宫,当个皇子也可以。生你的时候,你是生不由己嘛,你没有选择权。并不是你到阎王老子那里打个报告,我要发配到张家,我不到李家去,对不起,没有你的发言权。生下了你,被“薰然其成形”,你就只有老老实实地服从老天爷的安排。我们现在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古代,是“天”叫干啥就干啥,老天爷叫干啥就干啥。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命,谁能规划我们的命运?这里搞策划的人不少,搞运作的也不少,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运筹一下,策划一番?在座的各位,谁能把自己策划成比尔·盖茨或李嘉诚?至少现在还不行。有些朋友可能再过二三十年,也许有李嘉诚的风头,有李嘉诚的成功。但是对所有人来说,未来永远都是无知的,是不可控的。对我们的自然生命,对生死二字,也都是不可控的,但总有一天进火葬场是肯定的,谁也跑不了。但是功名富贵听不听人的指挥?吉凶祸福听不听人的指挥?那个只有听老天的安排,所以“知命不能规乎其前”啊!我们谁也没有这个能耐,虽然有“早知三天事,富贵几千年”的说法,但谁也不能这样预测命运呀。
“丘以是日徂”,我也只有一天一天地过,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摸着石头过河,顺着走,走一步,看一步,这是没有办法的。《道德经》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一颗慈悲心,又有一个俭朴的生活习惯,还要“不敢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千万别去出风头,别去敢为天下先。要随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顺人事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行。
这里,孔夫子就对颜渊说的“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作了回应。
找到不生不灭的那个东西
孔夫子继续说道:“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我们经常用的一个成语——失之交臂,就是从这里来的。自从颜渊成了孔夫子的学生以后,师徒之间是形影不离,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只有几次例外,比如“困于陈蔡之时”,孔夫子的学生队伍冲散了,颜渊和孔夫子离散了几天。后来颜渊找到孔夫子,孔夫子很惊喜地说:“我以为你死了,你还活着啊!”颜渊就说:“老师,你在我怎么敢先死呢?老师还在,我就不敢死呀。”所以他们师徒之间是非常亲密的。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虽然我们成天泡在一起,但就在这一点上,你还没到位啊。学修佛法也是这样,就在一刹那间,就是这个因缘,你过得了关,明心见性开悟了,你就与大道同在了。如果没有过这一关,这个台阶上不去,你永远都是原来的模样。你书读得再多,老师拜得再多,磕十万个大头,供十万盏酥油灯都没用,就差这么一点点,“交一臂而失之”呀。你还没有悟到这层道理,“可不哀与!”就太可悲,太可怜了!
“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著”,是执着的意思;第二个“著”,是显著的意思。孔夫子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过多执着于我外在的形象,老是被这些东西给牵住。
当年,孔夫子到老子那里去,想让老子把自己著的《六经》收存于周天子的皇家图书馆。我们知道,老子是周天子皇家图书馆的馆长。孔夫子走他的后门,说我著了《六经》,你老人家能不能行个方便,放到图书馆去呢?用佛门的话说就是,哪位法师的著作若能收入《大藏经》,那多牛气啊!老子就问孔夫子:“你的《六经》说的是什么内容啊?”孔夫子说:“是先王之道。”老子又问:“先王在哪里呢?”孔夫子说:“先王都过世了。”老子又说:“你所著的是先王的东西。但先王都过世了,这些东西也只是先王留下的‘陈迹’而已。你天天去研究这些‘陈迹’,还想放到图书馆里来,怎么行呢?”
这里,孔夫子便用老子教训他的话,来教训颜渊:“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你只执着于我外表的东西,但那些毕竟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大道不在相上啊。如果你只求这些外在的东西,以为是“有”,是圣人之道,是大道,那就好比是到已打烊的市场买马。“唐肆”就是空市,关门了的商铺、市场。你到那里去买马,场都散了,马圈都空了,那怎么行,没用啊。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这个“服”,作行为讲,就是说我的所作所为,我的衣食住行,你都要彻底忘掉。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要敢于放下,放下、放下、放下,别执着于我的所作所为。“女服吾也甚忘”,你的那些东西,我也不会老放在心里,老捏在手里,没用的。
“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做到这样,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没有了嘛!“忘乎故吾”,比如说我们的历史,谁能有雅兴,把自己从生下来的年月日,每分每秒的状态回忆过来?现在结婚的人都喜欢拍录像,把新婚的热闹场面拍摄下来;也喜欢拍结婚照,老了以后,慢慢品味,慢慢感觉。那些都是很短的一个片段,谁能把自己一生的行迹拧住不放?老是回忆过去,你还有创新吗?以前老人们说,中年以后老是回忆过去,生活在过去之中的人,就叫寻脚板印,这样就离死不远了,自己也快进火葬场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对未来也没有了冲动,更谈不上创新了。所以要把我们的过去放下,要把我们的身、语、意放下,“虽忘乎故吾”,一定要和过去一刀两断。
过去在生灭之中,现在也在生灭之中,未来仍然在生灭之中,你要抓住它,是抓不住的。但是还有“不忘者存”,什么意思呢?借用佛教的话就很好理解,就是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还存在。我们每天那么多言行举止,那么多身、语、意三业的活动来来去去,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睡梦中那个念头都没有休息过。念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能生念头的那个东西,它会生灭吗?我们的很多念头,过了就忘了。昨天、去年、十年前的,过了就过了。“现在”过没过呢?去年的对于“现在”来说,已经过了;昨天的对于“现在”来说,也是过了;现在的这个“现在”,是永远都不会过去的。所以“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我们就要把这个“不忘者存”的东西找到,找到了,就叫悟道,就叫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