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片 【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 感動許多人,大部分內容都與教育有關,也深刻感受老師絕對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角色,但最令我震撼的是,原來像電影中的偏鄉孩子,因為家境清寒,家長多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小孩,而學生對於老師的依賴性竟是如此的高?!
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很多人將「偏鄉教育」的重點放在「教育」,其實太輕忽教職人員或陪伴者的重要性,對孩子們而言,當下的「陪伴」的意義與影響力,大過「成龍成鳳」的教育。
謝謝 好溫度。台灣青年基金會 的主編~彥儒 Yen-ru Fu 帶來這麼有生命力的故事!
位在 后里糖廠 旁『耕水小子』,前身是「后里眉山教會」,早期提供后里區弱勢家庭學童的陪伴輔導,服務近30名學生,從小學一年到高中三年級都有。
其中重要的靈魂人物、也是牧師娘-高悉音,因為不捨、因為疼惜、因為請託,接下了這個重擔,開始了「1打30」的日子.....
節目中,所訪問到的是耕水小子的創辦人~黃仁祈,頂著一頭香菇頭,講話很好笑,是牧師娘的二兒子,江湖上都稱他為二哥;二哥和其他兩個兄弟都是從國中就離家到外唸書打拼,一直到2016年,二哥回到了后里,看見年邁媽媽的堅持,更希望減輕媽媽的負擔,因此,『耕水小子』誕生
坦白說,在訪問二哥之前,我一直沒有辦法聯想「后里」與「偏鄉」的關聯性;畢竟,你知道的,從高速公路上所看到的那「摩天輪」其實是個熱鬧與進步的象徵,更遑論,后里還有科學園區、國內外知名的花卉園藝、豐碩的農產.....
二哥說:「大城市裡也有偏鄉教育,而偏鄉,有的時候其實不缺錢、缺人,缺願意為孩子安定下來的人」。因為看見孩子的需要,所以他留下來了。
來到耕水小子的小子們,從洗碗、煮飯、種菜、養蛋雞、木工實作、烤披薩...想做,都可以做得到!不用懷疑,他們會的,真的比你多!
二哥說:「這不是工作,是家人」。因為是家人,所以願意分擔家務,願意體恤家人的辛苦;而且,從這些小事裡面,可以找到自己在一個團體裡存在的意義,雖然是小事,但家人需要、因為家人需要,所以小事也重要!
7/22 (四) 晚上8點到9點,耕水小子臉書粉絲專頁和youtube有直播音樂會,就此一場,錯過可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