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3.shwchu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8/02/20180204.mp3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很多年前斯皮尔伯格拍过一部电影,叫《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它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德国商人辛德勒倾家荡产从法西斯手下救出了1200余名犹太人的真实故事。去年,我重看这部电影,才发现它是以一个犹太人家庭在礼拜五的傍晚守安息日的燃灯礼作为开头的。在影片里,那一家人围站在桌前,妻子按照犹太人的传统点燃两盏蜡烛灯台,一盏代表“遵守”,一盏代表“记念”;丈夫吟诵为安息日祝圣的祷告文(Kiddush, 意即“分别为圣”),为杯祝谢。在那么多有着犹太色彩或象征含义的画面当中,导演选取了这样一个日子来标识这个族群的身份,并且从这个时刻切入进那段“浩劫”(shoah)的历史,来讲述他们的故事。从主前十几世纪出了埃及到二十世纪的奥斯维辛,作为上帝选民的以色列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身上所仍然保有的一个外在记号,是守着这个日子,七天一次,周而复始。而这个历史悠久的信仰实践,就是源自于我们今天所读的这段经文—“十诫”中的第四诫。
我们低头祷告。
在我们分享今天这段经文之前,首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十诫的背景。神带领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后三个月,降临在西奈山顶上,藉摩西将“十诫”颁给以色列人。“诫命”这个词在我们听来有点像法律条文,但“十诫”其实是十句话,就是二十章1节说“神吩咐这一切的话”。但因为它是从神的口里而出,所以它的份量胜似律法。那神为什么要吩咐这一切的话呢?十九章5节说:“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更早前,在神呼召摩西的初期,神也晓谕他说:“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是救你们脱离埃及人之重担的”(出6:7) 。所以说,出埃及这个事件,和神通过吩咐话语的方式跟以色列民立约、建立关系,是完全分不开的。固然走干地过红海、脱离法老的手是出埃及的实际过程,但是出埃及的最终目的,却要在西奈山上达成。
以前小白牧师讲过,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只用一天的时间,但是要让埃及从以色列人的心中出去,却用了四十年的时间。第十六章记载以色列全会众在“出埃及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就开始怀念在埃及地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的时候。人才刚出来没多久,心就已经回去了。四百年的奴役苦待,一个半月就可以忘记。那然后呢?
所以,神在西奈山上吩咐以色列人这一切的话,是要以祂的圣言来统治以色列人,并且更新他们的历史记忆,以此来重塑他们的身份。什么时候以色列人听从神的话、遵从神的约,什么时候他们才真正地出了埃及,成为神的子民。由此我们不难想象,神所吩咐的这每一句话都是有所指的,都是针对着以色列人所浸淫了四百年、以埃及为代表的古近东文化所发出的警戒—所禁戒的,就是当时古近东普遍而行的;所设立的,则是当时文化里面没有、或缺失的。而神之所以申明“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是要强调祂跟以色利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祂把他们从被奴役的状态下拯救出来的这个基础之上,因而神下面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释放,更是为了防止以色列人重新堕入那个法老统治之下、充斥着奴役与剥削的、残酷的社群关系。
放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再来听关于安息日的诫命: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一、安息日,是一个休息的日子(关乎人类尊严)
“安息”(shabbat)这个词的意思是“停止”,“休息”,所以第七日守安息的核心是“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十诫的前三条诫命中禁戒的是不可有别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以及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这些是明显跟敬拜独一真神相矛盾的事情。可是作工有什么不对呢?为什么要在第七日禁戒呢?大家还记得在《出埃及记》的开头,法老是怎样奴役以色列人的吗?埃及人派督工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严严地使以色列人作工。等到摩西见了法老,让他放以色列走、去旷野事奉他的的时候,法老说什么呢?说他们懒惰。所以他就变本加厉,加重以色列人的工作,叫他们更加劳碌。听起来,法老是不是像个讲求效率和产量的老板呢?错!法老已经越过了底线,因为他没有给以色列人休息。本来人受造就是要工作,但是当工作跟休息脱离的时候,工作就变成了对人的奴役和对生命的压制。这就违背了神创造的本意。所以,一周有六天可以工作,但是到了第七日就不可。因为神在祂的创造中,为工作设立了界线。
在法老的统治底下,以色列人的生活是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而神的统治则是工作/ 休息的节奏。法老治下苦役的结果是什么呢?出埃及记第二章讲到摩西长大后去看望做苦工的希伯来同胞。第一天,摩西看到一个埃及人殴打一个希伯来人,他就把那个埃及人给杀了;第二天,他看到两个希伯来人在打架。可见,法老的奴役带来的是暴力丛生,尤其是对于作为社会底层的以色列人来说。而由于他们因苦工愁烦,摩西把神的话告诉他们时,他们也听不进去(出6:9)。他们的生命完全被繁重的苦工给占据了,成了工作机器。就像今天,上班族常说“累成狗”。的确是这样的—有休息,才有人样儿;没有休息,就没有人样儿。人的尊严从哪儿来呢?从人能够按着神创造的心意而活着来。而休息,恰恰是神创世的时候所赋予受造物的。当神以祂的话语来统治以色列人时,祂邀请他们从工作中停下来休息,并且是进到祂自己的安息和节奏里面,使人身上神的形象得以恢复。
神的创造里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日出日落,潮起潮落,春、夏、秋、冬,呼吸和脉搏……这些都是神内置于祂所创造的生命体和自然界当中的。就像一个人到点儿就会睡去、之后又会醒来,这是神给人设定的生物钟,是谁也抗拒不了的。而每周一次的“第七日”—六日工作后的安息,却是神邀请人有意识地配合参与,为人自身的活动划定一个边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做不完的事情、赚不完的钱,也有满足不完的需要;第七日,让我们知道这一切有个限度。一周有六天,人们忙忙碌碌、蝇营狗苟,拼命地为自己赚取、谋取、攫取—用时髦的话说,活在苟且之中;而第七日,给我们一个机会停下来,发现我们已经被赋予了诗和远方。
诗人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篇46:10) 休息,首先是在我和神的关系中,承认我是有限的受造,而祂是无限的创造主;我所需要的一切祂都知道,也都会赐给我,否则我们哪有休息可言呢?当以色列人怀念在埃及地围着肉锅吃个饱、担心自己会饿死在旷野的时候,神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他们,并且只许他们拾取当天所需的分量、不许他们为第二天屯留。惟独到了安息日的前一天,他们可以拾取双倍的分量,而到了安息日则不许再去拾取(出16章)。结果如何呢?有的人在周间将所拾取的食物留到了第二天早上,结果发现食物已经腐烂生虫、发出恶臭;还有些人到了第七天早晨,仍然出去拾取食物,结果什么也找不到。你看,以色列人虽然出了埃及,但是生活方式还是埃及的,因为他们还活在必须自己捡草作砖的记忆中。他们吃了今天这顿,担心着明天没有下顿;到了安息日,明明头一天已经留够了这一天的份量,却还偏要出去拾取、不肯安静在家里待着。摩西对他们说:“你们看!耶和华已经将安息日赐给你们,所以第六天也会给你们双倍的食物”(出16:29)。
弟兄姐妹,你看我们是不是还活在埃及?是不是还活在小时候家里拮据的记忆中?活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记忆中?我们还活在埃及,不仅是因为我们双11、618要囤一堆东西,更是因为我们不肯休息,就跟旷野中的以色列人一样。从出了埃及的一个半月之后、以色列人开始怀念埃及的肉锅之日起,耶和华不仅将天上的食物赐给他们,也将安息日赐给他们。从那时起,以色列人每天要对抗自己屯留食物的冲动,每到第七天要对抗自己外出拾取食物的冲动、而留在营中,一共四十年之久。这样,以色列人才慢慢学会了在第七天休息。关于埃及肉锅的记忆,慢慢被每天食物从天而降的异象所取代—晚上有肉,早上有饼;因为捡不够草作砖而挨打的梦魇,也渐渐被安息日什么都不做、却还有饭吃的奇迹给抹去。如此日复一日,以色列人的三观才终于被刷新;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神的信心才被建立。安息日意味着:你的所得不是你赚取的,而是神赐给你的。
二、安息日,是一个放手的日子(关乎人际关系)
既然如此,我就不是最终的拥有者,神才是一切真正的源头和供应者。那么,第七日就好比一个神圣的停顿,要求我们放下自己的事务,也不为它挂虑。六日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工作、谋算、经营,到了第七日,就好比一脚刹车踩下去,所有这一切活动都要停下来、都要被放下。我们会不会因此受损失?会,也不会。按照人原本的惯性和打算,少了一天从事那些活动,就相当于少了七分之一取利的机会;然而在第七日停下来什么都不做,却像前面所说的,在休息中得着了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