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投资人赌CGT下一个十年在北京(一)


Listen Later

如果把一座城市的产业雄心拆解成动作,北京的策略层次分明:率先破除制度壁垒,继而完善产业配套。于是,一个很具北京“局气”气质的现实日益清晰:将时间效率转化为流程优化,审批周期显著缩短,应用场景贴近布局,资本与服务实现同步响应。


在一次会议上,北京市科委透露,近三年来北京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数量居全国首位。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8.7%,成为全国首个规模突破万亿元的城市。数据背后是北京进一步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底气,也是更多创新药、创新技术疗法能够在北京落地、应用的生态基础,而GCT(细胞与基因治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沿北京地铁10号线、4号线由北向南,可见清晰的CGT产业脉络:研发楼、GMP生产车间、质量控制中心、注册事务办公室……真正使企业运营顺畅的,是将这些环节标准化、服务化,形成可复制的“标准流程”。北京发展CGT的“地理学”,不只是行政区划,更像一张立体地图。


海淀,是脑力中枢。汇聚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以及北医三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57家二级以上医院,原始创新能力与临床资源高度密集。海淀区在2025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上明确表示,将以“政策开放、数据开放、空间开放、机制开放”构筑“人才高地”。目前,百图生科、艺妙神州、因诺惟康、诺思兰德等企业已形成海淀CGT创新力量的集群效应。


大兴,是转化肌肉。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被誉为“中国药谷”,在CGT领域重点打造平台服务与GMP生产能力。以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为核心,该区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外泌体CDMO平台、全国最大的iNKT细胞中试平台、北方最大的细胞基因治疗CDMO平台,以及全市最大的核酸药物共性技术平台。吸引了艺妙医疗、基因启明、贝来药业、循生生物、五加和等前沿企业入驻,全面推动CAR-T、TIL、iNKT等免疫细胞药物、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及AAV病毒载体基因药物等多技术路线的落地转化。


该产业园于2024年启动建设,2025年1月正式揭牌,至2024年底已引进16家企业,汇聚了1位诺贝尔奖得主、7位院士资源,并布局了27条一类新药研发管线。


 昌平,是北向协同。昌平生命科学园与“生命谷”承上启下,在药物发现、动物实验、检测检验等中试转化环节强化网络建设,结合园区的空间与服务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北部引擎”。


而亦庄,作为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落脚点,在2025年4月印发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中明确了“两步走”战略:2027年基本建成功能框架,2030年全面建成总部集聚、研发转化、医工融合、医药智造四大功能区,切实巩固其作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的地位。


投资人凭什么敢赌CGT下一个十年在北京?请您明天接着收听。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谭勇品读医药风云By E药经理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