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部最初只是漠北的小部落,但经过一系列兼并和迁徙,在拓跋利威的带领下逐渐崛起,获得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在公元三百一十年,拓跋部被封为代王,势力进一步壮大,并吸收汉文化,制定法律,正式拥有国家规模。然而,好景不长,拓跋部在与苻坚的战斗中遭遇大败,最终导致部落分崩离析。
拓跋部在酋长拓跋洁汾迁居漠北时代,还是一个小部落。 到拓跋力微时也只附属在没鹿回部大人纥豆陵氏之下.其后兼并了没鹿回部,“请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统书·序纪》).公元258年(魏曹髦甘露三年),迁居定襄之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是年四月,举行“祭天”大典,开了一个由部落贵族和扈从武士所操纵的部落大会,“诸部君长皆来助祭”魏书·序纪》)。在这一次大会中,拓跋部正式取得了部落联盟的领导权,拓力微也巩固了世袭的大酋长地位。部内有诉讼之事,由大酋长和四部大人(由部落联盟中选出来的)商议判决,但还没有法律和监狱,拓跋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正式的国家。力微死后,“诸部离叛,国内纷扰”。到了公元295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部,拓跋部仿匈奴旧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 禄官自为大酋,居上谷之北、濡源之西(今河北沽源东南),为东部: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西北)北,为中部;猗弟猗卢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其后猗钜、禄官先后病死,公元308年,猗卢总摄三部,“控弦骑士四十余万”,成为塞上一支强大的力量。时值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西晋并州刺史刘琨要依靠拓跋部的帮助来和刘、石对抗,乃在公元310年,请求晋朝封猗卢为代公;公元314年,又进封为代王,并割陉岭以北(今山西代县西勾注山以北)马邑、阴馆、楼烦、繁峙、 崞五县之地与猗卢。猗卢得很多晋人的归附,拓跋部的势力,更为强盛。猗卢再传至拓跋郁律时期,拓跋部虽仍不得逞志于中原,而向草原上发展,于是“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又数传至什翼犍。拓跋什翼犍曾为质子于石赵历十年之久,受汉文化浸润较深。公元338年在繁峙(今山西浑源西)北即代王位后,“始置百官,分掌众职”;用汉人燕风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始制法律,规定反逆、杀人、奸、盗等罪的刑罚。代国至此正式具有国家规模。什翼犍于公元340年定都于云中的盛乐宫,公元341年又于盛乐故城南八里筑盛乐新城,代国开始有了定居的政治中心。定居以后,种植穄(糜子)田,农业也开始发展起来了。公元376年,前秦苻坚出兵二十万击代,什翼犍大败,逃往阴山之北,部落离散;又遭高车部落四面抄掠, “不得刍牧”。什翼犍不得已退回漠南,回到云中就为其子寔君所杀,秦遂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