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HAT

V. 48 | 从龙袍到和服,非遗缂丝是真正的奢侈品 #圈内搭子


Listen Later

在江南烟雨浸润的苏州,苏绣、宋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然生长。与静默于博物馆的刻板印象不同,非遗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活态传承”。缂丝,这一被誉为“织中圣品”的千年技艺,正在传承人的指尖重绽光华。

源自丝绸之路,兴于南宋,盛于明代。缂丝以其“通经断纬”之巧、彩纬交织之美,成为龙袍之上流转的奢华。上世纪80年代,这门技艺东渡日本,惊艳和服界,一时间,苏州集市常见日商寻丝问帛的身影,缂丝匠人多达20000人。然而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缂丝行业渐趋沉寂,如今能执梭贯纬者,不过二百余人。

陈文创立的“祯彩堂”,不仅守护缂丝作为收藏品的艺术价值,更以教学为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入缂丝的光阴故事,

非遗搭子:缂丝传承人& 祯彩堂创始人 陈文

00:29 缂丝为什么能入选非遗

“一寸缂丝一寸金”,如今了解缂丝的人甚少,手艺人如同“活化石”。

09:52 织与绣的根本区别

“织”是在经纬交织中生成画面,而“绣”是在现有面料上以针添加图案——缂丝属于“织”的范畴,是一门“从无到有”的奢侈工艺。

19:26 缂丝如何定价?

价格取决于工时与艺术价值:欣赏品需更高技艺理解力,实用品则需控制工时。同样尺寸的作品,因工艺复杂度不同,价格可差十倍。

23:25 苏州缂丝出口日本的黄金时代

80年代末,一场“考试一天赚6元”的招考让无数年轻人接触缂丝,从此踏上织绣设计之路。

27:09 日本市场与苏州缂丝的缘分

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期,苏州缂丝因比日本本土技艺更精细,被大量用于高级和服腰带,形成庞大产业链,也培养了一代匠人。

32:32 异空间故事

缂丝鼎盛时期,日本客户直接到苏州乡间集市挑选缂丝产品。

38:55 苏州为什么那么多非遗?

苏州人骨子里的“笃定”与“追求精致”,恰是缂丝等手艺需要的耐心与完美主义的来源。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

监制:王亮

策划、主持:王奕文

设计:王伯谦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摄影:焦奥

剪辑:安安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VCHATBy V-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