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HAT

V. 53 | 乌镇戏剧节:处处都是戏,人人需要戏#圈内搭子


Listen Later

在偶遇成为社交一部分的乌镇戏剧节,V中文版试图捕捉一些更恒久的东西。我们在古镇码头设立咖啡厅、支起帐篷,邀请新老朋友前来做客。不止为了邂逅美景,更为了通过谈话展现戏剧的广度。

我们相信:戏剧的真正价值,不仅在舞台之上,还有落幕之后仍能持续生长的思想回响。那些水巷边奔跑的追梦身影、那些偶然迸发的灵感火花——都让我们笃定人类是如此渴求戏剧,又是如此渴求创作。

*以下按名字首字母排序

戏剧搭子:陈明昊

时隔拍摄V中文版封面的两年后,我们与演员陈明昊在乌镇的浓烈戏剧氛围中重逢。时光流转,他始终如一——在戏里、在自然里。

戏剧中的高光时刻,仿佛他影视表演的延伸:这两年,他执导《海边的欧律狄刻》,让海浪与表演交织成对时间、对当下的思考。而这一切创作的源头,藏在他热爱自然的生活里。

00:15 陈明昊的"瘦身秘诀"

"洁身自律,找到独处的感觉"。

02:03 回忆《东极岛》中从教书先生变身钟馗的经典场面

"在岛上时间久了,精神状态不同以往,有很多奇异想法"。

03:33《魔幻手机》回忆杀

从天而降的“牛魔王”日常。

05:20 拒绝固定标签

"表演应该有生命力,不是为了变而变,要像大自然一样真实"。

07:39 把戏剧丢进自然

"下雨也是戏的一部分,太阳出不出来都不是问题"。

10:48《第七天》跳绳背后的哲学

“我想可能我这一天都得跳绳,这是我的时间,就跟秒针会一直一圈一圈地转一样”。

戏剧搭子:郝蕾

“恋爱脑”不是缺陷,郝蕾温柔且坚定。她直率分享在乌镇戏剧节首次执导戏剧《诛》的幕后故事,感慨“还是做戏剧演员更自由”。从演员到老师,再到疗愈师和导演……毋庸置疑的实力就是她无与伦比的魅力。

16:14 还在乌镇做戏剧疗愈:艺术本身就有疗愈作用。

19:11 “做老师不着急,做导演急到‘吐血’”。

24:17 选择易梦玲出演戏剧《诛》的真实原因:身份复杂不代表人复杂。

27:20 做导演不该教演员演戏。

28:46 不想做戏剧导演,但要做电影导演,首部导演电影正在路上。

29:05 演员比导演更自由:“戏剧真的属于演员,演员演成什么样子,导演也拦不住”。

31:49 “恋爱脑”没什么不好:“我们是由爱而来的物种,抛弃感性不就变成AI了?”

戏剧搭子:杨文军

1996年入行,2011年凭借《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获奖无数,导演杨文军仍然说自己的巅峰期还没到。问及为什么还有如此饱满的创作欲,他淡然回答:“就是我热爱呀。”

就像他在乌镇戏剧节看到无数少年勇敢追梦一样,他们奔跑的样子具像化了内心那团热火。这样的热血他曾在辛芷蕾身上看到过,现在也在易梦玲的表演中感受到。因为热爱,他总是敢于冒险,这是所有“热血少年”的动人之处。

38:11 拿奖"去魅"与重新追梦

随着人生境界不同,理想不断变化。

41:23 回忆辛芷蕾合作,谈易梦玲表演:看表演状态就知道未来必成大事

乌镇戏剧节观看郝蕾导演作品时注意到易梦玲提前十几分钟上台入定,"表演状态和情绪完全在用肢体语言告诉你:我想奋不顾身做这件事","未来一定会成大事"。

44:29调教年轻演员的独门方法

针对不同基础演员因材施教:让专业演员"更自由地表演",帮新人"从零开始";古装戏特别注重仪态训练,"礼仪动作会让表演更有节奏感"。

46:11 拒绝待在舒适区:"拍出点水准就转赛道"

从古装到正剧、谍战、科幻、医疗剧,甚至非洲救援题材,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

51:17 女性导演的独特魅力

赞赏《人类之城》和郝蕾作品中的女性视角:"更敢想、更能够飞一点"。

52:37 自己的创作巅峰期还没到

"我的导演之路刚开始,特别开心,创作的巅峰期还没到"。

出品人:李晓娟
总监制:滕雪菲、卢杉
监制:王亮
策划&统筹:王奕文
主持:王奕文、韦祎
设计:路路
新媒体统筹:周景丰
剪辑:安安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VCHATBy V-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