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电波

Vol 019 酱园弄中的詹周氏只是其中之一-动乱时代北平女性职业困局后的生存真相


Listen Later

欢迎做客本期的绿洲电波,快来看看这周我们聊了什么吧!!📌 本期节目核心亮点
  1. 电影与历史的交汇:以 1944 年 “酱园弄奇案” 主角詹周氏为切入点,串联 1937-1949 年北平底层妇女的真实生存图景,揭示电影背后千万女性的共同命运。

  2. 理论与案例结合:借米歇尔・德塞托 “生存手段是弱者的艺术” 理论,剖析陈马氏通奸案、谢常氏工厂困境等档案故事,还原战时女性如何用 “缝穷”、佣工、性工作等方式 “使不利因素服务于生存”。

  3. 社会观念的冲突:对比官方 “职业” 定义(如《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女工登记为 “无业”)与女性实际劳动形态,揭露性别偏见与经济压迫的双重困境。
⏰ 内容概览

电影引入与主题破题

  • 《酱园弄》定档延期背后:1944 年詹周氏案与北平女性的 “时代困局”
  • 生存手段定义:德塞托《日常生活实践》中的 “弱者艺术”—— 在贫困中 “灵活转化机遇”

案例解析:当 “职业” 被官方定义为 “无业”

  • 陈马氏案(1946 年):帮厨丈夫长期缺位,她靠洗衣维生却被警方登记为 “无业”,通奸指控背后是物价飞涨下的生存挣扎(档案原文:“所得工资值些家具,赁房居住”)。
  • 数据冲击:1949 年北平女工仅占妇女总数 2.3%,工厂女工仅 2322 人;1944 年内二区妇女无业率 54%,远超男性。

职业困境:从工厂到街头的生存挣扎

  • 工厂女工:低薪与歧视的双重枷锁
    • 被服厂案例:谢常氏日薪 0.7 元仅够买半斤小米,遭雇主压榨 “妇女收入只是贴补家用”。
    • 社会偏见:女工穿制服被嘲讽 “被服大学”,为掩饰身份不敢承认职业(记者吕果记录)。
  • 家庭佣工与女招待:非正式劳动的 “临时庇护”
    • 丁刘氏当老妈子:包食宿月入 3-6 元,却需从早干到晚,程黄氏借佣工间隙从事诱拐犯罪。
    • 女招待行业:1932 年北平 1311 名登记女招待中,87.4% 在饭馆工作,日均工作 14 小时,遭 “吃女招待” 式性骚扰。

手工业与性工作:家庭空间里的生存博弈

  • “缝穷” 妇与绣花业:5 万妇女在家加工刺绣、缝补衣服,按件计酬却被视为 “家务延伸”,收入微薄(1930 年代绣工月薪不足 15 元最低生活保障)。
  • 性产业的 “灰色生存”:1944 年北平 460 家注册妓院,私娼、游娼在监管外 “混事” 救急,舞女张丽珍借家庭舞蹈班掩盖营生。

历史与现实的叩问

  • 官方职业定义的政治逻辑:《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 “迷信事业”“料理家务” 归为无业,本质是 “道德化劳动价值”。
  • 当代反思:从八大胡同到职场性别歧视,女性劳动边缘化的认知偏见是否被拆除?

📚 关键引用与数据
  • “职业” 词源:《荀子・富国》“职业无分,则人有树事之患”,19 世纪汉英词典未收录 “职业”,直至 20 世纪初才成为流行词汇。
  • 经济结构:北平 “低工业化 + 高商业化”,1944 年制造业女工仅占行业 10.8%,被服厂是 “唯一大量雇佣女工的工厂”。
  • 无业定义争议:《户口查记实施办法》将 “专事料理家务”“迷信事业” 归为无业,忽视女性非正式劳动价值。
🎙️ 下期预告

《1937-1949 北平妇女与家庭:当生存困境撕裂婚姻与社区》—— 解析丁刘氏姘居案、程黄氏诱拐案背后的家庭权力博弈。

欢迎扫描绿洲电波听友群二维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绿洲电波By Nukap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