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吴琦」
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作者,《单读》主编,《螺丝在拧紧》主播。
由于工作原因,前不久做了一次围绕“世界读书日”展开的选题策划,希望通过采访不同领域的图书编辑老师,来了解这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行业及人群。吴琦是我接到任务后最想采访的对象。
见面前做了很多功课,但还是非常紧张。当对话真正展开,跟随吴琦的讲述一点点走近这群「匠人」之后,心里才逐渐平静下来,脑中勾勒出一张张平和但执拗的面孔,以及人和文字、思想相融的祥和画面。
他们与浮躁的环境如此格格不入,一边潜心于内心的相信,一边给这个世界敲响警钟。他们的存在,让仍在怀疑和坚守的人找到莫大的安慰。
不管经手多少作品,他们的名字都很难被人记住,吴琦似乎已经是其中比较出跳的个例。但他谦逊的讲述、真诚的期盼,不断向内探索的执着,让我深刻感知并再次确认了图书编辑工作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正如他在对话中引用的一句话:
「一个有书的世界,和没有书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还想补充一句:
「有他们存在的世界,和没有他们存在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
「我在北京认识的100个人之——吴琦」
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作者,《单读》主编,《螺丝在拧紧》主播。
由于工作原因,前不久做了一次围绕“世界读书日”展开的选题策划,希望通过采访不同领域的图书编辑老师,来了解这个很少被人关注的行业及人群。吴琦是我接到任务后最想采访的对象。
见面前做了很多功课,但还是非常紧张。当对话真正展开,跟随吴琦的讲述一点点走近这群「匠人」之后,心里才逐渐平静下来,脑中勾勒出一张张平和但执拗的面孔,以及人和文字、思想相融的祥和画面。
他们与浮躁的环境如此格格不入,一边潜心于内心的相信,一边给这个世界敲响警钟。他们的存在,让仍在怀疑和坚守的人找到莫大的安慰。
不管经手多少作品,他们的名字都很难被人记住,吴琦似乎已经是其中比较出跳的个例。但他谦逊的讲述、真诚的期盼,不断向内探索的执着,让我深刻感知并再次确认了图书编辑工作和深度阅读的重要性。正如他在对话中引用的一句话:
「一个有书的世界,和没有书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还想补充一句:
「有他们存在的世界,和没有他们存在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