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效应

Vol.7 “丁克”会如何想象自己的晚年


Listen Later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从2010年的3.10下降到2.62。在国家政策松绑,鼓励多生的背景下,“少子”和“无子”依旧是不少现代人的选择,关于生育焦虑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近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的决定》汇编了16位作家选择“无子(child-free)”的心路与感受,探讨了和生育命题息息相关的“孤独”“自我实现”“生育本能”和“童年创伤”等主题。

生育选择既是个体化的、具有主体性的,同时也是社会化的、承载着浓重和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个人既是能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被卷入传统文化与现实国情的被动一方。生不生,生几个,折射出人的处境。

如果说,《最好的决定》一书强调的是人的意志和选择的自由,那么在中国语境下这一话题则有更丰富的现实面向:“生”的疼痛、“育”的不易、计划生育政策、配套的社会保障等,往往成为讨论的中心。

本期“涟漪效应”播客,我们邀请到三位关注,研究和实践生育选择的嘉宾,共同探讨在当下,人们(特别是女性)正在如何作出生育决定?不生或少生这样看似“反主流”的选择正遭遇哪些阻力?而作为个体,又该如何评估和承担这一选择或将通往的未来?

【嘉宾】

于是,文学翻译家、作家,《最好的决定》一书的译者。

赵梦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性别与家庭、生育研究、老龄化、社会网络、流动人口等。

吕永林,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创意写作学科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名70后“铁丁”。

【主持人】

葛书润,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收听时间轴】

03:13 关注生育问题是女性的本能

11:45 当前生育政策在产生什么作用?

21:16 选择不生,和想象的一样快乐吗?

25:24 母职惩罚: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母性”?

36:09 “丁克”在中国的流行

39:58 丁克如何社交?

46:20 “无子”和“丁克”有何区别?

50:00 决定的代价: 丁克如何面对老年?

《涟漪效应》是一档热点话题播客,由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新闻背后的故事,热点之外的冷思考,打开可能,通往更大的世界。

音频编辑|马庆隆

运营|马庆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涟漪效应By 涟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