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本書主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蔡麗玲
男理工女人文,『科技教育相關教育現場、工作職場中,究竟發生哪些事,
以至於造成女性對科技的興趣遞減(所謂管漏現象)、或無法認同科技職場,因而存留人數不如男性?』
《哇!原來這是性別與科技!?》是一本性別與科技科普書,本集邀請本書主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蔡麗玲老師,談談這本書出版編寫的緣起與發想。本書結構內容不限於科技科學包含八個面向:科技物、性別友善空間、職場、健康與醫療、醫學教育、科技與性別教育、家庭與照顧、法律與多元族群權益,書寫方式不是論文寫作方式,而是採取科普寫作方式。
科技與性別教育
從統計得知,108學年度科技類女大學生36.36%,再依據教育部的統計,109年度自然科學數學統計43.36%,資訊通訊科技27.83%,工程製造營建18.83%,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機械電機)女生人數較少的原因是甚麼?
教學方式?成績測驗評量方式?還是刻板印象?
前端的人數較少,再加上理工科女生在職涯選擇,是否造成理工科女性教授稀少(女學生看到的女性典範相對較少);而在工程師職場上,也以男性居多,以至於造成職場文化的陽剛氣氛?
從數量來談,是否呼應出 Londa Schiebinger的主張,修正女性數量,先提高女性人數,再修正機構(改變科技以男性為中心),修正知識(科技科學知識中立客觀,還是性別偏見?)。但從統計來看,過去20年女性人數有增加但似乎改變緩慢…
「性別化創新」的概念,如何落實在科技與性平教育?
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