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根據它過去奪取政權的經驗,非常重視宣傳工作。在國際和外交領域也是這樣。2009年,中共還特別制訂了「大外宣」計畫,投入450億元人民幣,想要透過金錢收買的影響力,要和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2012年習近平出任總書記以來,又進一步加大對外宣傳力度。但是十幾年下來,所收到的效果,卻是完全相反的。
根據2004年在美國華府成立的「皮尤研究中心」長年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世界各國對於中國和中共領導人的好感度,歷年來不斷的下降。今年10月6號發發布跨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14個先進國家受訪者,大多對中國沒好感。
這份民調左今年6月10日到8月3日進行,訪查全球14個國家的1萬4,276位民眾,參與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挪威、瑞典、丹麥、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以及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澳洲。
在這14個國家中,對中國惡感度最高的是日本,達到86%;瑞典對中國的負評排名第二,達到85%。意大利的對中國惡感度比率最低,是62%,但也超過半數。
這份調查顯示,澳洲、英國、德國及美國等8個國家的民眾對中國負面觀感的比例,創下皮尤研究中心10多年前開始針對這項議題進行調查以來的新高。其中成長最顯著的是英國,2006年只有14%英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觀感,和目前相差高達60個百分點。
澳洲也是對中國惡感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有81%的受訪者對中國有負評,比去年急升了24%。
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針對這項調查的反應,首先是喊冤。他說:「中國做錯了什麼嗎?我們發動戰爭了?中國干涉任何國家內政了?都沒有。」然後他又說:「他們對中國的看法負面就負面吧!中國人對美澳等西方國家的看法肯定也比過去更加負面了。」
中國到底做錯了什麼,導致國際形象變壞?根據各個媒體的報導,英國人對於中國的印象變壞,和今年六月底中共推出《港版國安法》起了關鍵作用。也有報導說,近來讓德國人對中國觀感惡化的關鍵是香港。
中國的戰狼式的外交模式讓各國感到憤怒,今年八月下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訪問歐洲的行程中,批評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訪問台灣,王毅的語帶威脅,立即讓德國外長當場反駁,表示「威脅在這裡不適用」。這些都是明顯的例子。
為什麼中國一方面花大錢搞大外宣,卻不斷的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形象越來越壞呢?
今天的節目,訪問鉅石智庫創辦人、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一起來談談相關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