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觉得自己和父母像吗?
不仅是外貌,而是从行为、语言、思维方式都慢慢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好像用了大半生逃离自己的父亲母亲,最后还是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这真让人沮丧。
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很讨厌她的母亲,却在成年后变得和她母亲一样冷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在生命的暮年,莱辛都在说:“我恨母亲。我记得那种恨……她那些撵人的、粗暴的、冷酷的、不耐烦的手势让我害怕。”但每当莱辛离开家时,她又开始难过:“如果不想念母亲,我能想念什么呢?”
作家余华在他的散文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里面收录了一篇文章叫做《父子之战》,当余华是孩子的时候,天天和自己的父亲博弈,等到他自己当父亲的时候,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可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孩子又天天和自己博弈。
我们发誓不要学爸妈身上自己讨厌的样子,懦弱、节俭、世故、固执、人云亦云。
后来我们读了大学,见了一些世面,我们肆意地谈论人权、谈论丁克,谈恋LGBT,谈论一切时髦的事物,以为自己能挣开所有被上一辈附加在身上的枷锁,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聪明人。
但最后可能会发现,那些被我们扔掉的东西,在后来的人生中,都会慢慢地捡回来。
你和父母最像的地方在哪里?
你觉得自己和父母像吗?
不仅是外貌,而是从行为、语言、思维方式都慢慢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好像用了大半生逃离自己的父亲母亲,最后还是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这真让人沮丧。
英国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很讨厌她的母亲,却在成年后变得和她母亲一样冷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在生命的暮年,莱辛都在说:“我恨母亲。我记得那种恨……她那些撵人的、粗暴的、冷酷的、不耐烦的手势让我害怕。”但每当莱辛离开家时,她又开始难过:“如果不想念母亲,我能想念什么呢?”
作家余华在他的散文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里面收录了一篇文章叫做《父子之战》,当余华是孩子的时候,天天和自己的父亲博弈,等到他自己当父亲的时候,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可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孩子又天天和自己博弈。
我们发誓不要学爸妈身上自己讨厌的样子,懦弱、节俭、世故、固执、人云亦云。
后来我们读了大学,见了一些世面,我们肆意地谈论人权、谈论丁克,谈恋LGBT,谈论一切时髦的事物,以为自己能挣开所有被上一辈附加在身上的枷锁,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聪明人。
但最后可能会发现,那些被我们扔掉的东西,在后来的人生中,都会慢慢地捡回来。
你和父母最像的地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