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Easy Go

問世間,性為何物…..《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


Listen Later

.邀訪來賓: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
問世間,性為何物?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老師說,這三本《性的解析》驚為天人,在台灣的大學教學現場比較難找到一本很系統介紹人類的性的書,雖然談性議題,但涵蓋不同面向(法律、心理、溝通、社會、人類),是綜合性的教材。這三本《性的解析》,雖然是教科書,但編排的方式很特別,每個章節一開始就引用很多學生想法,這跟陳老師開設的性愛情與法律教學理念契合,從學生問題切入….
以往大學課程的教法是老師決定課程進度,但法律一學期也學不完,還不如以學生為主體,上了大學有哪些性與法律的問題,以學生問題為中心思考,再去帶動上課討論。因為問問題本身,就有學習動機。
在陳老師導讀文章,提出跨文化的概念,美國性教育跟台灣對照,跨文化除了是跨國界,還有可能是跨社群,就像世新大學學生來自台灣各地,不能假設學生都從台北都會區,也可能來自不同文化的家庭,有可能是漢人、原住民、新住民,或是國際學生,也有可能是不同性傾向,有不同性經驗。
陳老師的教學方式,學期中後期建立信任關係,會請學生匿名寫對於性、愛情想問的問題,例如,「性行為之後要跟對方聊天嗎? 」、「性行為跟約會對象性別一致嗎?」她發現學生有的關卡,或者關鍵決定,例如有些人思考,第一次很重要嗎? 其實每一次的性都很重要。會問這個問題,還是受到台灣處女情節思的影響,所以就可以從這樣的問題去突破,台灣對於男女性標準的不同。
在《性的解析》第二冊提到性的溝通,對於性的談論的困難,很少有性的談話(尤其在公開場合、很少跟父母聊性、談論性被認為是對性的沉迷、談論性對於親密關係造成威脅。陳老師覺得在台灣的社會,往往把性當成禁忌,可做不能談,所以在她的課堂上,反而提供正當機會談論性,從課堂的機會學習性的詞彙,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可以跟朋友聊,打破性是不能談的,也打破既有的(異性戀)
性腳本,而且當對於性有自我論述的能力,才有夠跟其他人討論。
性的溝通與表達,就像基本的人際溝通,跟一群朋友去喝酒,A說很好喝要不要喝? B說不要,A還是再問一次,在群體壓力,B可能就喝了。在台灣的社交場合,當對方說不要時,還要被問第二次,不太尊重當事人意願,華人文化就是要多問幾次,性也是如此。一般人在其他層面(飲食),通常沒有尊重對方意願,那些溝通問題可能不只是性。
而學生問的另一問題是,我這樣正不正常? 一定要按照社會文化認定的性腳本才算正常這反映集體生活的性焦慮。如果逾越這腳本,就不正常。而第二本當中有一章節是性行為變異,英文是variation,性變異中文語境通常會指涉為性變態,不符合主流,但統計學非典型性行為,還是存在人類社會,也已去病理化除罪化,文化認為是不正常,會用道德判斷。陳老師會邀請性健康專家來跟學生談性,性行為本身就很多樣複雜,進而破除迷思。
《性的解析》三冊已在台灣出版,分別是第一冊:身體、性別與各年齡層的性;第二冊:性愛與溝通、性表現、性犯罪與性產業;第三冊:懷孕、生產、性的醫療與健康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性別平等Easy GoBy 教育廣播電臺


More shows like 性別平等Easy Go

View all
從前從前 by 童話阿姨

從前從前

408 Listeners

哈哈日記 by HahaTai 哈哈台

哈哈日記

17 Listeners

阿路八 by 路嘉欣x趙逸嵐

阿路八

30 Listeners

重新路一段 by 勸世女孩

重新路一段

4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