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32-3分集精要】:1. 講解p.48-49正文「舍利弗言,云何復名不調比丘。文殊師利言,漏盡阿羅漢是名不調。何以故,諸結已盡,更無所調,故名不調。」在此正文中所謂的「調」指的是調伏身心的煩惱。心的煩惱主要是來自於貪嗔癡三毒的不平衡所導致;身的煩惱則是來自於身體所造業的煩惱。2. 我們大部分沒有修行的人幾乎完全被無明、煩惱給覆蓋而不自知!若我們能藉由一心唸佛開始修行,當我們的心達靜定後,我們將會漸漸清楚地看見妄念的生與滅,更上一層則能以客觀的心來觀待所有緣起和合幻相的生與滅,這代表我們對自心的掌握已有些許進展!最終若我們能了知本體空,自性明的狀態,那也就不用特地做任何調伏的對治動作,而能安住本體任運自在!以上次第要領若我們能把握,如是用功,必能斷煩惱證菩提!3. 「漏」:是煩惱的意思,在三界之內(也就是在二十八層天以内)皆還有漏。4. 講述「阿羅漢、大阿羅漢及佛」三者在(1)應供(2)殺賊(3)無生等阿羅漢三義中,三者各自在見地上的次第與修證的差別。
By 妙吉祥【32-3分集精要】:1. 講解p.48-49正文「舍利弗言,云何復名不調比丘。文殊師利言,漏盡阿羅漢是名不調。何以故,諸結已盡,更無所調,故名不調。」在此正文中所謂的「調」指的是調伏身心的煩惱。心的煩惱主要是來自於貪嗔癡三毒的不平衡所導致;身的煩惱則是來自於身體所造業的煩惱。2. 我們大部分沒有修行的人幾乎完全被無明、煩惱給覆蓋而不自知!若我們能藉由一心唸佛開始修行,當我們的心達靜定後,我們將會漸漸清楚地看見妄念的生與滅,更上一層則能以客觀的心來觀待所有緣起和合幻相的生與滅,這代表我們對自心的掌握已有些許進展!最終若我們能了知本體空,自性明的狀態,那也就不用特地做任何調伏的對治動作,而能安住本體任運自在!以上次第要領若我們能把握,如是用功,必能斷煩惱證菩提!3. 「漏」:是煩惱的意思,在三界之內(也就是在二十八層天以内)皆還有漏。4. 講述「阿羅漢、大阿羅漢及佛」三者在(1)應供(2)殺賊(3)無生等阿羅漢三義中,三者各自在見地上的次第與修證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