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59-3分集精要】:1. 接續上集講座內容-長者十德行儀。吾等佛弟子當學長者行儀,持守五戒行十善。2. 佛教中皈依的對像是佛、法、僧三寶,而非皈依某師父。故ㄧ旦皈依三寶後就無須在不同道場重複皈依。師承當以一師ㄧ門深入為修學原則,不貪多以避免因在不同道場、師父間作比較,這樣ㄧ方面容易因不同法門讓自己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不同道場間因兩舌、破和合僧的過失而墮無間地獄!3. 於華嚴經中,文殊菩薩與善財童子是師徒關係,文殊菩薩首先以「戒、定、慧」三無漏學教善財童子。善財童子聽話照他的師父-文殊菩薩所教授來修:「攝心為戒,因戒得定,因定生慧」,直至善財童子得般若智慧後,已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此時文殊菩薩才引薦善財童子到各處參學-即善財五十三參。由此可知,修行剛開始時,當以ㄧ師ㄧ法門,ㄧ步一腳印老實作為宜。
By 妙吉祥【59-3分集精要】:1. 接續上集講座內容-長者十德行儀。吾等佛弟子當學長者行儀,持守五戒行十善。2. 佛教中皈依的對像是佛、法、僧三寶,而非皈依某師父。故ㄧ旦皈依三寶後就無須在不同道場重複皈依。師承當以一師ㄧ門深入為修學原則,不貪多以避免因在不同道場、師父間作比較,這樣ㄧ方面容易因不同法門讓自己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不同道場間因兩舌、破和合僧的過失而墮無間地獄!3. 於華嚴經中,文殊菩薩與善財童子是師徒關係,文殊菩薩首先以「戒、定、慧」三無漏學教善財童子。善財童子聽話照他的師父-文殊菩薩所教授來修:「攝心為戒,因戒得定,因定生慧」,直至善財童子得般若智慧後,已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此時文殊菩薩才引薦善財童子到各處參學-即善財五十三參。由此可知,修行剛開始時,當以ㄧ師ㄧ法門,ㄧ步一腳印老實作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