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王上十一14-43节
前言:
十一章是对所罗门王朝的一个总结记叙,而本段经文主要是神对所罗门王朝的警诫、管教和审判以及所罗门的离世。这段经文并未出现在历代志,这是列王纪特有的记载。如果说,之前的十章经文中对于所罗门的责备是隐含的,那么这关于所罗门王朝的最后一章经文,就是直接记叙了批评和审判。耶和华神对于自己子民的审判通常是通过周边势力的兴起来进行的,这与士师记中的“悖逆-审判-呼求-拯救”的循环类似。以色列的王犯罪,神就警告他,他还是不听,神就兴起周边的国家与以色列为敌,藉着外邦来管教以色列。因此,以色列人的平安不依靠他们的战车马兵,完全在于他们对上帝的敬畏和顺服上,他们若听从神的话,那么神就使外邦虚弱,如果他们悖逆,神就兴起他们的仇敌。即使所罗门为自己建立了精良庞大的军队,这军队却不能成为他们的保护。五章四节在建殿前,所罗门说“神使我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到了本章已经出现了两个外部仇敌,和一个内部巨大的危机。
一、从外邦来的两个警告
这两个外邦敌对国,一南一北,对以色列形成夹击之势。
1.以东人的为敌
这南方的敌人就是以色列的“亲戚”却做他们世代仇敌的以扫的后裔以东人。以东人曾被所罗门的父亲大卫彻底击败,当时只有以东的王子逃到了埃及并得到庇护。按说,到了所罗门时代以色列的国力比大卫时期还要强盛,以东的逃亡王子应当心灰意冷觉得复仇无望才对,但是就在以色列最为强大的时候,这位力量弱小的战败者竟然想要重整旗鼓与以色列人为敌。一个弱小力量敢于挑战如日中天、闻名内外的智慧之王,他的胆略和内心的刚强从何而来的呢?
经文在论到“以东人哈达兴起做所罗门的敌人”时,我们要留意“耶和华使……”以东人兴起并做所罗门的敌人。这一方面说明,以东人哈达的兴起是神对于所罗门的审判,另一方面可以表明人类历史的兴衰变迁是神为了自己旨意而安排的。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以东王子的逃脱是约押的遗漏,或者说是以东王臣仆的拼死忠诚所致;法老的收留也可以从大国政治平衡的角度来解释,以东王子哈达的被欣赏是因为他自身的聪明伶俐,法老不但收留而且还想更多培养他因此将王后的妹子嫁给他。但这一切事件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约押的得胜是神的恩典,以东王子的逃脱也是上帝的允许,因为争战得胜全在乎耶和华(撒上十七47);法老的收留和欣赏,也是上帝对于君王心思的掌管,因为君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二十一1)。连哈达的恩赐能力都是出于上帝。
// 凡世事,背后都有属灵的原因。“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十六9)。世人就在还不认识耶和华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帝的计划中被安排了角色和任务。对于哈达来说万幸逃脱了大卫的将士,还幸运地被法老收留,更意想不到地蒙了王后的青睐,这些都为他为自己父亲复仇预备了条件,他心里所想的是复仇,在上帝那里他的作用却是用来作为对所罗门审判的力量,在此,世人心里的筹算和上帝的旨意就这样交互在了一起。哈达不知道他所经历的一切是出于上帝的作为,以智慧著称的所罗门王也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他娶外邦女子并拜偶像而引发的。哈达的兴起与所罗门犯罪之间并无直接逻辑上的关联,这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在上帝那里却有着某种超越人的理解的关联。
// 而且,哈达为敌对于所罗门来讲更具讽刺性。所罗门为了四围安定的目的与周围列国联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但是,恰恰就是埃及收留了以色列的仇敌以东人,并将以东人的后裔培养起来成为以色列的威胁。这更是一个责备,所罗门想用自以为智慧的方法来安靖四境,但他的联姻方法非但没有产生四邻友好的效果,反而因为娶外邦女子将偶像的灾祸引进了以色列中。上帝之所以不允许以色列人与外邦通婚就是为了防止外邦的异教信仰对于他们的侵蚀。【申7:3】 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所罗门却不是从一个属灵的智慧来看与埃及公主的结亲,他之所以选择娶埃及法老的女儿是从属世政治智慧的角度做的选择。属世智慧与属灵智慧有时候不是后者更好,而是两相敌对。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他自以为是的智慧成为了他的网罗。
2.亚兰人的为敌
如果说以东人哈达的兴起有着当时大国埃及的庇护和帮助,能成为所罗门的心腹之患还可以理解。那么亚兰人利逊的兴起就更具独特性,这人的主人是琐巴王哈大底谢,哈大底谢被大卫所杀,利逊作为哈大底谢的部下,就召集残部,在大马士革自立为王,始终与以色列为敌。利逊只是一个强盗头目而已,并无其他强大势力的帮助,纯粹自力更生,就竟然发展壮大成亚兰人的王,成为以色列北部的威胁。神给所罗门这一南一北的两个警告,一个起于王宫,一个起于草莽,让所罗门找不到什么借口来为自己辩解。这两方的敌人在大卫时期都被杀的望风而逃,在所罗门时期却都兴起。
// 这两个典型事件被特别拿出来记载下来,就是为了表明所罗门在世的年日里,以色列周边从开始的四围安靖,开始出现敌对和扰乱。所罗门如果真有智慧的话,他就应当根据这两个敌对力量的兴起来思想上帝为何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从而或许可以明白上帝对他的不悦和警告,从而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能得以悔改呢。但所罗门却对此反常情况好像不以为然。所以,新约时保罗说“属灵人能看透万事”(林前二15),智慧如斯的所罗门王竟然看不透这两件事情背后的属灵原因,就表明这位娴熟运用属世权谋策略的君王,在属灵洞见上却浅薄愚昧。因为这世界不单单是人类的世界,人类的历史也不单单只有人类自身力量(或好或坏)的推动,这是上帝的世界,历史的走向并不掌握在人的心思和力量中,乃在上帝的意念和能力之下。因此,要想看透这个世界,明白一件事情发生和消灭的原因,必须有一个超越世界的更高的视角,那就是与上帝的关系。一个活泼的灵性,不但能看透世事,更能从世事的变化看到上帝的心意,因此这人就能对上帝的子民来解读历史和当下处境,以便神的子民都能明了上帝的心意,也能知道自身的问题和使命,以及该如何应对的“真智慧”。
二、内部的极大的警告
显然,自称为智慧的所罗门王对于上帝从外部所给的两个警告无动于衷,他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可能在所罗门看来,以当时以色列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两个势力如跳梁小丑,不足挂虑,他们对以色列不构成什么威胁,因此他不那么在意。既然遥远的外部敌对力量不能引起所罗门的悔改,那么,上帝就让一个内部可以撼动所罗门麻木属灵神经的大事来刺激他一下。就是藉着先知将以色列王朝将来要面对的重大变故宣告出来。
1.“示罗人先知亚希雅在路上遇见他”
所罗门的时代里就从未记载有先知曾对他说过什么话,都是神直接在梦中给他启示,也给他一切治理的智慧和属世的见识。因此,在所罗门身上就集中了君王与先知的双重荣耀。他知道上帝的一切命令,不需要谁来告诉他。但是当君王不再遵行上帝的命令,开始悖逆犯罪的,而且不思悔改时。先知就出现了,出现要宣告审判和管教的信息。这是列王纪记载所罗门执政后先知的第一次出现,一出现就是对于灾祸的宣告。
2.“他是以法莲支派的洗利达人”
对于所罗门来讲的内部灾难就是王国要被另一个人分走大部分,那个人叫耶罗波安。耶罗波安照这里的记叙,是个大有才能的人,而且还很殷勤。有才能,还勤奋,一定会引起善于慧眼识英雄的所罗门的注意,果然“就派他监管约瑟家的一切工程”。这里的约瑟家是北方十个支派的另一种称呼。耶罗波安不是只监管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的人手,而是北方十个支派的大总管,用自己人来管理自己人,这原本是世界常用的统驭手段,并无大碍。所罗门似乎从未担心过这样会让北方十个支派产生出一位有威望的领袖人物。联想到四章所罗门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式的治理结构,他可能觉得北方十个支派分裂的可能性为零。所以,他也敢于大胆使用耶罗波安这个出色的人物。所罗门却不曾想,他所用的这些政治策略能让人心归服吗?北方十个支派从扫罗时代起就与大卫有裂痕和隔阂,大卫费了很大的心力才让北方众支派支持他作以色列的王,但是后来大卫在押沙龙叛乱一事的善后事情上,处理不当偏袒拉拢犹大支派,使得北方十个支派与犹大便雅悯两支派再次产生裂痕,到了所罗门作王时,苦工更多让北方十个支派来承担,更是加深了南北之间的裂痕。耶罗波安的出现,一方面正好使得北方十个支派有了一位大家都能认同的领袖人物,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北方十支派的内部凝聚力,或者说离心力。
3.“你可以拿十片”
亚希雅以一种戏剧化、可视化的方式将他所领受的上帝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是旧约先知特有的风格。耶罗波安可以带领北方的十个支派自成一国,大卫的后裔依然还有两个支派的跟随。这对于耶罗波安来说不是他因为他的能力被神欣赏,神兴起耶罗波安,是神要以这样的方式来作为对所罗门的管教。是耶和华神拣选了耶罗波安,给他这样的尊荣。以耶和华为神在大卫家族之外,再立一国。耶和华是独行奇事的神,扫罗悖逆,上帝就不让他的家族持续坐在王位上;大卫忠诚,神就应许他的家永远有灯光坐在王位上。但是当大卫的后裔也悖逆的时候,上帝在保持大卫家一直有人作王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大卫家之外再立一国。这恐怕是所罗门的智慧不能想到的,耶罗波安也不敢这样想。他并非是主动起来要反抗所罗门,而是上帝藉着先知将分裂王国的旨意先宣告了出来,让耶罗波安知晓。就是说,如果耶罗波安真的听从耶和华的话,敬畏顺服神,那么当时世界上将会有两个以耶和华为神的王国的存在。// 当然,这不是说耶罗波安将来就取代了大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