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观峡-Sis Vibe

我的天才女友|女性友谊和女性同盟,是伪命题么


Listen Later

本期内容介绍:

启动“职场友谊”与“校园友谊”的四人席,以现象级作品《我的天才女友》为镜,进行一场关于女性关系的解剖。

我们从亲密与嫉妒的共生感受聊起:友谊中的占有欲与“雌竞”从何而来?为何朋友的成功最难消受?

我们将关系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下审视:职场中的女性是天然盟友还是潜在对手? 当利益介入,友谊如何自处?追问女性同盟究竟是抵抗结构性不公的坚实力量,还是一个易碎的伪命题?

或许从来就没有“完美同盟”,而是彼此映照、相互成就又相互刺痛的共生 —— 莉拉的 “野生力量” 推着莱农突破自我,莱农的 “规训式成长” 也成为莉拉对抗绝望的隐秘参照。

时间轴:

01:36 嘉宾和主题介绍,分处加州和上海

06:15 友谊带给你的第一感受:享受/安全/锚点/抽离

11:02 曾在初入职时紧紧依靠,也在彼此折磨后抽刀断联

15:58 职场存在友谊么?为什么可以,又为什么不能

21:20 友谊里的杂质:疏远/猜忌/信任丧失的往事

29:33 莉拉与莱农: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需要极其高尚的品格

31:57 女性关系里的竞争和占有欲

36:10 年龄差在友谊中的表现,年长与年下的心态对比

48:50 女性同盟存在么,在你的生活里以怎样的形态出现

52:41 公司管理中的女性现状

56:20 西方的另类女性同盟:姐妹会

58:45 女性同盟是可行的么

01:00:30 江永县女书的存在

01:02:00 白玉兰奖宋佳获奖发言& first影节海清发言

01:05:56 “女性同恨”会比同盟更有力量么?

01:14:00 追求“很想赢”和“绝对确定”,是女性关系里摩擦的来源么

🎵Music credit to:

Max Richter——《Whispers》

你可能感兴趣的:

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

是意大利当代最具影响力也最为神秘的作家之一,1943 年生于那不勒斯,自 1991 年以《烦人的爱》出道以来,始终拒绝公开露面与宣传,以匿名写作著称,作品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 “费兰特热”。

《那不勒斯四部曲》(L’Amica Geniale):

是埃莱娜・费兰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由《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部小说构成,以意大利那不勒斯平民区为背景,通过主角埃莱娜(“莱农”)与莉拉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与竞争,串联起女性在贫穷、暴力、性别压迫与阶层固化中的挣扎、成长与自我觉醒,堪称 “一部女性命运的史诗”。

HBO/RAI 联合出品的同名剧集(2018-2024)完美呈现了原著气质,费兰特亲自参与编剧,成为全球现象级作品。

《我的天才女友》

埃莱娜・费兰特 “那不勒斯四部曲” 的第一部。

莱农:

《那不勒斯四部曲》主人公,内向、隐忍,靠努力读书成为 “走出贫民窟的幸运儿”,考上大学、成为作家、进入上层社会,却始终活在莉拉的 “阴影” 下 —— 既羡慕她的天赋与勇气,又害怕被她 “吞噬”,两人在 “想成为对方” 与 “想超越对方” 的拉扯中,走过童年、青春期、中年与晚年。

莉拉:

《那不勒斯四部曲》主人公,天生的 “天才”,野性、尖锐、充满破坏性,10 岁就能自学希腊语,却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早早卷入婚姻与生存的泥潭;她一生都在对抗环境的规训(反抗家暴丈夫、拒绝依附男性、挑战索拉拉家族的霸权),却始终被命运拽回底层。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是德国哲学家尼采最富诗意与影响力的著作,以 “超人哲学” 为核心,通过查拉图斯特拉这一先知形象的漫游与布道,打破传统道德与宗教桎梏,重构对生命、价值与自我的认知,堪称 19 世纪哲学与文学融合的经典。

尼采创作此书的直接动因,是对 19 世纪欧洲思想困境的反叛:当时基督教道德体系逐渐崩塌(“上帝已死”),传统价值真空导致人们陷入虚无,而理性主义哲学又将人束缚在刻板的逻辑框架中。

《论朋友》:

是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中收录的核心章节。尼采眼中的 “朋友”,不是 “慰藉者”,而是 “挑战者”,朋友是 “最佳敌人”。但它过于强调 “强力” 与 “挑战”,忽略了友谊中 “温情” 与 “陪伴” 的价值。

“女人还不能胜任友谊:女人仍然是猫和鸟。或者,在最好的情况下,是母牛...”,书中明确贬低女性的友谊能力,将其定义为 “只能恋爱,不懂友谊” 的存在。这源于他对 “友谊” 的极端定义 —— 一种基于 “强力意志” 与 “超人” 追求的战斗式同盟,而女性被贴上 “兼具奴隶与暴君” 的标签,被认为缺乏这种超越性的自我驱动力。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 19 世纪德国极具颠覆性的哲学家、诗人与语言学家,他以 “上帝已死”“超人哲学”“强力意志” 等命题打破传统哲学与道德框架,对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后世思潮影响深远,同时也因尖锐的观点与复杂的解读,成为哲学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

“界限消失”:

“界限消失” 在《我的天才女友》开篇就以残酷的方式登场 —— 童年时,莉拉和莱农目睹堂・阿奇勒的儿子米凯莱用刀子划伤木匠佩卢索的脸,鲜血、尖叫与旁观者的沉默交织,让两个女孩第一次意识到:在她们生活的社区里,“文明” 与 “野蛮” 的界限根本不存在。

更具冲击力的是莉拉对 “界限消失” 的独特感知。当她因拒绝嫁给马尔切洛・索拉拉而被威胁时,她描述自己看到 “街道、房屋、天空都在融化,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没有形状,没有边界”—— 这不是比喻,而是环境压迫下的 “认知崩塌”:当暴力可以随意摧毁规则,当权力可以无视个体尊严,个体对 “安全边界” 的所有想象都会被打破,陷入一种 “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的恐惧与混沌。

解离(Dissociation):

是心理学中描述 “自我与现实联结断裂” 的核心概念,简单说就是 “人感觉自己‘抽离’了当下的生活,或者感觉生活像‘假的’”,既可能是短暂的、轻微的日常体验(比如走神到没听见别人说话),也可能是严重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症状(比如解离障碍)。它本质上是心理应对压力的 “防御机制”,但过度或频繁发生时,会影响正常生活。

零和博弈:

是博弈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参与博弈的双方或多方中,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所有参与者的收益和损失相加后总和始终为 “零”,不存在整体收益或整体亏损的可能,本质是 “一方赢、一方输” 的对抗性博弈。

《七月与安生》:

安妮宝贝的原著小说(2000 年出版),曾国祥执导的同名电影(2016 年上映),都以 “双生花” 般的女性友谊为核心,撕开了 “乖乖女” 与 “叛逆者” 的标签假象,探讨了女性在成长中对自我、自由与关系的挣扎。两个女孩用一生的纠缠,完成对对方和自己的双向探索。

女性同盟:

不是简单的 “女性抱团”,而是女性之间基于共同处境(如性别歧视、职场压迫、生育困境等)形成的、以 “相互支持、资源共享、打破偏见” 为核心的联结,本质是 “用集体力量对抗结构性不公,为彼此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它既可以是日常的微小互助,也可以是有组织的群体行动,核心是 “看见彼此的困境,成为彼此的支撑”,而非 “制造性别对立”。

《俗女养成记》:

是 2019 年中国台湾华视出品的喜剧类迷你剧集,由严艺文、陈长纶执导,改编自江鹅同名散文集,讲述 39 岁都市女性陈嘉玲(谢盈萱饰)在人生低谷返回故乡台南,与原生家庭和解、重新接纳自我的温暖故事。

《好东西》:

是邵艺辉编剧执导的 2024 年都市爱情喜剧电影,主演宋佳、钟楚曦、曾慕梅、章宇,赵又廷特别出演。影片以细腻笔触描绘女性在爱情、职场与家庭中的成长与自我发现,融合幽默与温情,豆瓣开分 9.1,获 2024 媒体年度十佳影片、2025 微博电影之夜年度口碑影片等荣誉。

姐妹会:

美国大学校园社团 Sorority,这类组织在美国高校历史悠久,1851 年出现首个姐妹会。按活动导向分为社交型、服务型、学术型、职业导向型等。入会一般经过两轮:Rush(纳新)与 Pledge(考核期),后者可能包含知识学习、社交考验甚至饮酒挑战,部分曾因霸凌、酗酒等引发争议。

《mean girl》:

《贱女孩》是 2004 年上映的美国青春喜剧电影,堪称 “校园社交生态” 的经典解构之作。它以尖锐幽默的笔触,撕开高中 “ popularity (受欢迎度)” 竞赛的虚伪面纱,既精准戳中青春期女孩的社交焦虑,也暗含对 “性别规训” 与 “群体霸凌” 的深刻批判,至今仍是全球青春片的标杆之一。

女书:

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一带妇女中的一种独特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在女性中使用的文字符号。对话中提到的“西南地区”的表述不正确,在此纠正。

白玉兰奖:

全称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是中国首个国际性电视节目奖项,与飞天奖、金鹰奖并称中国电视剧三大奖,每年 6 月在上海举办颁奖典礼。

FIRST:

全称FIRST 青年电影展,是中国专注发掘和推广青年电影人的重要平台,每年 7 月在青海西宁举办,以 “年轻、独立、先锋” 著称,与平遥国际电影展并称中国最具活力的影展之一。

海清FIRST发言:

在2019 年第 13 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产生了中国影视行业中关于 “中生代女演员困境” 最具争议也最具代表性的公开表达之一。这场未经提前周全沟通、临时起意的 “喊话”,以直白甚至略显笨拙的姿态,将行业长期存在的性别与年龄偏见抛至台前,成为引发全民讨论的行业事件。

现场气氛在真诚与尴尬间交织。但恰恰是这种 “不完美的冲动”,让发言跳出了程式化表达,成为戳破行业假象的 “第一块石头”。事后接受采访时,海清坦言发言是 “冲动且鲁莽的”,承认 “没有考虑周全”,但强调初衷是 “让行业看到被忽视的问题”。这场发言或许算不上 “优雅的抗争”,却是推动行业向 “更包容的创作生态” 迈进的重要一步。

《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是 2019 年滕丛丛执导的女性题材文艺片,由姚晨主演,影片以直面女性身体、欲望与生存困境的视角引发广泛讨论,并获第 32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张桂梅: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被誉为 “时代楷模”“燃灯校长”。2008 年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 1800 余名贫困山区女孩考入大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电影《我本是高山》:

于 2023 年 11 月 24 日上映,由郑大圣、杨瑾执导,海清领衔主演。影片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 “教书育人” 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奋发图强打破命运牢笼的动人故事。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

于 2024 年 9 月 10 日播出,宋佳领衔主演。是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 23 集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以张桂梅老师为代表的基层共产党员,以坚韧不拔之志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用爱与责任为大山女孩铺就求学路的故事。

张玉芬:

中国民间情感维权领域具有争议性的人物,1955 年生于陕西西安,因自身遭遇婚姻背叛后,长期以 “民间反出轨”“帮女性维权” 为核心活动,其行为模式兼具 “个人抗争” 与 “争议性实践” 的双重属性,在社会层面引发对 “维权边界”“私力救济合法性” 的讨论。

张玉芬的维权行动始于自身的婚姻经历:

  • 1997 年,她发现丈夫存在婚外情,随后陷入长达数年的离婚纠纷,过程中因感觉 “法律途径效率低”“自身权益未被充分保障”,逐渐形成 “以主动介入方式帮他人维权” 的思路。
  • 2002 年,她在西安创办公司,对外宣称提供 “婚姻调查”、“情感维权” 服务,实际业务包括跟踪拍摄出轨证据、协助女性与第三者谈判、甚至公开曝光涉事人员信息等。
  • 后续她又在北京设立 “情感驿站月亮湾”,通过线下聚会、电话咨询等方式,为遭遇婚姻问题的女性提供 “支持”,同时扩大自身维权活动的影响力,一度被部分媒体称为 “民间反小三第一人”。

参考阅读:《“二奶杀手”张玉芬和她身后的女性同盟》

感谢收听🤍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山海观峡-Sis VibeBy 不太认真的生活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