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他們是父母牽得動的傻孩子;現在,他們是父母背不動的老孩子。」
高齡少子化的台灣,有一群被遺忘的「老人」,他們是未滿65歲的「老憨兒」。根據醫學研究,心智障礙者因先天因素影響,容易併發腦性麻痺、癲癇等疾病,導致生理功能衰退,平均比一般人提早20年,35歲即為邁入老化的重要觀察期。
「一個心智年齡5歲的孩子,住在45歲的身體,身體是65歲的體能」
隨著憨兒邁入中年,他們主要照顧者-父母,也逐漸邁入老年,「雙老家庭」悲歌衍生無數醫療、經濟、照顧問題,檢視目前台灣的老憨兒機構,數量明顯不足,而且多半受到鄰里歧視排斥、被迫搬遷,「居無定所」使得老憨兒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更加艱辛,「憨有所養,老有所終」成了老憨兒共同的心聲。
對許多憨兒父母來說:「只要能比孩子多活一天就好」,成了他們最卑微、卻最真實的心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