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本書作者,著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吳曉樂
女生的生活有甚麼特別的嗎? 怎麼要特殊強調?
弟弟一出生,奶奶的眼光就是只有弟弟
女生可以念書,但不要念太高。(我就是那隻肥狗)
女生高收入,會讓男友壓力很大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作者吳曉樂從日常生活觀察,寫隱微的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是別歧視。
第一篇〈女兒們在天平上躊躇〉就點出很重要的議題,奶奶比較重視男生(弟弟)、老家餐桌上的雞腿跟蛋只屬於男生,以及許多女性朋友生小孩的經驗,韓國旅遊時母親要求撫摸得男佛,以及母親小時只能讀到國小,就必須去做工,這些經驗會讓女生成長時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別? 就像〈身為肥狗,我很抱歉〉,女生無論成就多高,還是要給男生面子之類的論述。
月經的書寫,以及女生有閨密但也常彼此厭惡,對於女生身體上、飲食(飢餓)上的規訓,女生之間是不是彼此更嚴密監控? 關於性,男生的性來自於A片,女生來自於言情小說,因為從對於性資訊的男女差異,可以看出性別文化的雙重標準,但女生對於性,自己去尋找出口。
外婆說別人故事,感覺是三代女性的對話(外婆-媽媽-自己),與理解各自所處的年代,對於女性的束縛。(腳踏車感覺是一種獨立、力量….移動)
許多期待壓迫都是針對女性。也許當下覺得怪怪的,但不知道怪在哪裡? 但10年20年後,驚覺原來怪在這裡。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