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立冬是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所以,大家可以抓住这秋天的尾巴,踏踏秋,享受一下小阳春的暖阳,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存一些能量。
立冬也分“侯”。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左河水的诗《立冬》就提到:“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立冬是比较重要的节气,当然也有很多民间习俗。
第一个:“迎冬”。古代,到立冬这一天,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来,朝代更迭,但立冬这一天朝野上下都有大致的习俗。
�第二个:贺冬。贺冬又叫做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贺冬的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食俗方面
立冬和冬至一样,部分地区也有吃饺子的风俗。虽然立冬吃饺子的规模和习惯远没有冬至广泛,但立冬时包的饺子,一定要蘸醋加烂蒜,还不能只吃大白菜馅的,也算是有一番滋味。
那立冬为什么也要吃饺子呢?因为我国以农立国的传统,很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的饺子啦。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民间关于立冬的谚语也有很多很多,因南北方而有所不同。
北方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满头睡。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南方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立冬中豌豆,一斗还一斗等等谚语,都反映了先民的智慧。
节目最后,小雪小克按照惯例还是要给大家送诗。虽然诗意之城你我共度的百日都市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只要你热爱诗歌,不妨继续多读诗,让诗意永远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吧~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祝大家温暖常伴,开心逛吃~
冬天快乐~
立冬是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所以,大家可以抓住这秋天的尾巴,踏踏秋,享受一下小阳春的暖阳,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存一些能量。
立冬也分“侯”。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左河水的诗《立冬》就提到:“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立冬是比较重要的节气,当然也有很多民间习俗。
第一个:“迎冬”。古代,到立冬这一天,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来,朝代更迭,但立冬这一天朝野上下都有大致的习俗。
�第二个:贺冬。贺冬又叫做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贺冬的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食俗方面
立冬和冬至一样,部分地区也有吃饺子的风俗。虽然立冬吃饺子的规模和习惯远没有冬至广泛,但立冬时包的饺子,一定要蘸醋加烂蒜,还不能只吃大白菜馅的,也算是有一番滋味。
那立冬为什么也要吃饺子呢?因为我国以农立国的传统,很重视立冬这个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的饺子啦。
从立冬开始,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民间关于立冬的谚语也有很多很多,因南北方而有所不同。
北方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满头睡。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南方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立冬中豌豆,一斗还一斗等等谚语,都反映了先民的智慧。
节目最后,小雪小克按照惯例还是要给大家送诗。虽然诗意之城你我共度的百日都市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只要你热爱诗歌,不妨继续多读诗,让诗意永远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中吧~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祝大家温暖常伴,开心逛吃~
冬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