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系列特别节目“小布聊民俗”暨西安发布的音频节目《听见西安的声音》正式上线,从新春年俗到二十四节气,带给你有意思的音频故事,与你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文化。我们不断尝试,只为给你更多好看、好听的资讯。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起听见西安的声音。
6月21日23:54:09 ,我们要迎来2019年的夏至节气了!夏至的到来天象、星象会有哪些变化?全国各地又有哪些习俗?爱吃面的陕西人在夏至这天竟然不吃面了,那要吃什么呢?快跟着小雪小克的声音一起揭开谜底吧!
图片设计:陈枫
夏至日,白昼最长;夏至后,白昼渐短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古人有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把夏至分为了三侯,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后,强对流天气增多
夏至宣告北半球夏季的正式到来,夏至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就会增多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同时,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夏至日,各地习俗多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
陕西:老陕夏至吃粽子
但和北京恰恰相反,最爱吃面的陕西人在夏至这天竟然不吃面,要吃什么呢?答案就是粽子!意想不到吧!陕西人除了要在夏至这天吃粽子,还要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果真不一样哈!
浙江绍兴:“做夏至”
此外,我们看看南方。旧时,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原因,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江苏无锡:夏至馄饨冬至团
无锡人的夏至也吃的比较讲究。无锡人一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另外,山东人在夏至也要吃面,不过普遍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养生:多吃“苦”,宜清补
今天节目的最后,又到了养生时间了。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唐代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此外,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寻找西安的声音之毕业季:导航里的城市声音
了解完了夏至的习俗,西安发布“寻找西安的声音”活动今天又收到了哪些网友投稿呢?网友琪琪是在西安上学的外地姑娘,马上毕业了,她决定留在西安发展。她告诉我们,四年来对西安从熟悉到不熟悉,总离不开手机里的地图软件。那导航里的声音就是西安大街小巷的声音,也就是她心中西安的声音。小布相信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声音,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参与方式:分享此内容至微信,然后扫下图二维码参与游戏及查看活动详情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祝你有个夏日好心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音频:屈雪娇 陈克
音频剪辑:王珊
技术统筹:邹建彬
出品: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工作室
部分节气资料来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网络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争议请留言
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系列特别节目“小布聊民俗”暨西安发布的音频节目《听见西安的声音》正式上线,从新春年俗到二十四节气,带给你有意思的音频故事,与你感受不一样的民俗文化。我们不断尝试,只为给你更多好看、好听的资讯。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起听见西安的声音。
6月21日23:54:09 ,我们要迎来2019年的夏至节气了!夏至的到来天象、星象会有哪些变化?全国各地又有哪些习俗?爱吃面的陕西人在夏至这天竟然不吃面了,那要吃什么呢?快跟着小雪小克的声音一起揭开谜底吧!
图片设计:陈枫
夏至日,白昼最长;夏至后,白昼渐短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古人有云:“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把夏至分为了三侯,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立秋前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
夏至后,强对流天气增多
夏至宣告北半球夏季的正式到来,夏至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就会增多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诗人徐书信“在暑雨”一诗中,也对夏日雷雨天气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靑天霹雳金锣响,冷雨如钱扑面来。”
同时,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夏至日,各地习俗多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
陕西:老陕夏至吃粽子
但和北京恰恰相反,最爱吃面的陕西人在夏至这天竟然不吃面,要吃什么呢?答案就是粽子!意想不到吧!陕西人除了要在夏至这天吃粽子,还要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果真不一样哈!
浙江绍兴:“做夏至”
此外,我们看看南方。旧时,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原因,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江苏无锡:夏至馄饨冬至团
无锡人的夏至也吃的比较讲究。无锡人一般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另外,山东人在夏至也要吃面,不过普遍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夏至养生:多吃“苦”,宜清补
今天节目的最后,又到了养生时间了。夏季阳气盛于外。夏至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唐代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此外,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寻找西安的声音之毕业季:导航里的城市声音
了解完了夏至的习俗,西安发布“寻找西安的声音”活动今天又收到了哪些网友投稿呢?网友琪琪是在西安上学的外地姑娘,马上毕业了,她决定留在西安发展。她告诉我们,四年来对西安从熟悉到不熟悉,总离不开手机里的地图软件。那导航里的声音就是西安大街小巷的声音,也就是她心中西安的声音。小布相信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声音,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参与方式:分享此内容至微信,然后扫下图二维码参与游戏及查看活动详情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啦,祝你有个夏日好心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音频:屈雪娇 陈克
音频剪辑:王珊
技术统筹:邹建彬
出品: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工作室
部分节气资料来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网络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争议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