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聊民俗|听见西安的声音

小布聊节气|小寒: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Listen Later



西安发布原创音频栏目《听见西安的声音》今天又和大家见面啦!明天是小寒节气,小寒为什么称作“小寒”?唐朝人会在小寒这一天互送什么礼物?小寒的“花信”是哪三种花?快来收听今天的节目,主播小雪、小克用青春的音色为你揭开谜底。


小寒到,阳气渐升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季冬”时节正式开始。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


问题一: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

答: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思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小寒也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zhi)始鸲(qu)”。在候鸟中,一候,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逐渐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二候,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在最冷的时节中,“小寒”其实也蕴含着回暖的气息。


唐长安城的“小寒”日子:口脂、腊脂相互赠送

在唐代长安城,小寒时节往往与腊日相邻不远。由于天气较冷,社会上盛行相互赠送礼物。




问题二:唐朝人会在小寒这一天互送什么礼物?

答:“唇膏”是必送之物

唐代帝王也有赐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桶的习俗。唐中宗景龙三年腊日,中宗在御苑中召近臣赐腊脂,晚上自北门入内殿赐食,又加赐口脂。杜甫有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口脂,即唇膏。面药,即在腊脂中加防裂的药。故口脂、面药都是用来涂脸面以防止寒冬口唇冻裂之物。即使到了现在,这些仍然是我们的冬季必备物品。


小寒到,24个花信即将绽放

有一种说法,花信来时,小寒大寒。我们的祖先基于长时间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著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说,即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有一百二十天,每五天为一候,应一种花信(所开的花),共有二十四候,应二十四种花信。花信风指的就是应花信而来的风。


问题三:小寒的“花信风”是哪三种花?

答:梅花、山茶花、水仙花

在小寒节气之内共有三种花信,第一花信是梅花,第二花信是山茶,第三花信是水仙,这三种花在小寒节气相继开放。




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说起梅花,就有很多名篇佳句,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自绮富前,寒梅著花未。”元末王冕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还有毛泽东的《咏梅》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山茶花是第二种花信。山茶,古名海石榴,古诗中的海榴。南陈江总《山庭春日》中“暗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可见我们对于山茶的人工培育也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段誉出于对山茶花的了解和喜爱,在王夫人面前就说了十三种山茶花呢!


小寒节气的第三种花信就是水仙,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水仙是一种象征着团圆和吉祥的花。“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说的就是水仙花。




水仙是一种相对比较素雅的花,不热闹,但是养一盆摆在家里,却又跟其乐融融、合家团圆的氛围很合拍。现在很多“追梦人”为了梦想离家打拼,哪怕独在异乡为异客,也会在家里摆盆水仙,增添一些过节气氛。


哇~今天的节目真是花香四溢!小寒到了,春天的脚步也近了,这年的氛围也渐渐浓厚了。此外,西安年•最中国第二季已经启动,在欢欢乐乐热热闹闹的过节氛围中,也不妨欣赏欣赏冬日花香,在西安等一等花开吧!


今天节目最后,再给大家留个问题:大寒所应是哪三种花信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会在“听见西安的声音”大寒节目中揭晓~也欢迎大家在喜马拉雅同步收听我们的节目


文/音频:屈雪娇 陈克

音频剪辑:王珊

制图:翟雪莹

出品: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工作室

部分节气资料、图片综合网络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小布聊民俗|听见西安的声音By 西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