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新洞察 | GPS路痴之宝,但可能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你好,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分不清南北,看不懂地图,经常迷路。
或者一条路走了很多遍也记不住,出门必须靠导航,否则绝对找不到路。
这个群体有个萌萌的名字,叫“路痴”。
可能你自己也在这个群体边缘游离。
对于“路痴”群体,最大的福音就是定位导航技术。
它不仅完美隐藏了我们的“路痴”属性,而且节省了找路的时间。
有时甚至能让人产生一种“导航在手,无往不至”的感觉。
不过啊,我建议你,导航虽好,也不要贪恋。
否则,长期依赖GPS出行,可能不仅会降低你与生俱来的定位能力。
还会有损伤记忆力的风险。
这一切,要从一项针对出租车司机大脑的研究说起。
在导航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要问谁对城市环境最熟悉,出租车司机绝对要列数其中。
他们不仅能对城市变化侃侃而谈,而且自己就是城市的活地图。
要说哪里的出租车司机最难当,答案一定是伦敦。
因为伦敦市中心的交通线路非常复杂。
几乎是公认的“全世界最容易迷路的城市”。
要想在伦敦当上出租车司机:
你需要熟悉大约25000条街道的位置关系,练习2-3年才能通过考核,正式上路。
所以,要研究大脑的导航原理,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就成了首先被选中的对象。
做这项研究的人叫埃莉诺·马圭尔(Eleanor A. Maguire),是伦敦大学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
她对比了出租车司机和其他受试者的大脑扫描图。
结果发现,出租车司机大脑中,有一个组织比一般人明显大得多。
是哪个组织呢?
就是海马体。
这个海马体,咱们之前也提到过。
它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形状弯曲像海马,在我们的左右脑对称的位置各有一块。
海马体的功能是专门负责长期记忆和空间定向。
埃莉诺通过研究发现,司机的驾龄越长,海马体的尾部也就越大。
尾部越大,司机就越善于判断空间方位。
所以说,老司机的称号可不是吹牛的,人家的海马体就是厉害。
之后,埃莉诺又选了些正参加驾驶培训的准司机们,进行跟踪观察。
这次观察发现,在驾驶培训之后,通过考核的司机,海马体尾部显著增大。
而考核失败的司机却没有这种变化。
这项实验就说明了:海马体其实是我们人体自带的GPS,并且具有可塑性。
既然如此,GPS导航和海马体导航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来一同来想像一个场景:
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有位行人走上前,向你询问这附近最近的地铁站怎么走?
这时,准备指路的你,大脑会进行怎样的活动?
你会下意识地建立起地铁站和你们现在所处位置的空间关系。
在脑海里先浮现出一个类似动态地图的场景
然后回答说:往前走到第二个红绿灯右转,看到A大厦左转,就到地铁站了。
这时,身份调换一下,如果你是问路的人,听到上面的回答。
你怎么找地铁站呢?
你会记住上面的话语,然后在路口和大厦这样特定的点,依次执行转弯指令。
仔细想想这个过程,你有没有发现,在你指路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是一系列地点的空间位置关系。
而在问路的时候,脑子记住的是在特殊地点需要执行的特定动作。
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对应着我们大脑的两种不同导航方式:
我们把能形成位置关系的导航方式叫“认知地图”模式。
而依靠记住行为指令的导航方式叫做“刺激反应”模式。
海马体的导航就是第一种,认知地图模式。
而GPS导航,则是刺激反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是不需要海马体参与的。
也就是说,我们依靠外挂设备之后,海马体原有导航功能就被闲置了。
被闲置会怎么样呢?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离开了GPS之后,我们空间认知能力变弱,更容易迷路。
但这可能并不是全部。
可能你还记得,我们的海马体除了空间定向功能之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负责长期记忆。
一项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研究表明:
海马体是阿尔兹海默患者最先衰退的脑区之一。
海马体小的老人,更容易表现出轻度认知障碍。
一些科学家因此担心,长期依赖GPS导航可能会加速老年痴呆的降临。
说到这,你会不会有些担心?
尤其是重度路痴,离不开导航的,可怎么办啊?
这里我来给你提供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下次,在你用手机导航到达目的地之后,不妨放下手机,再回忆一遍走过的路。
把路过的地标在脑海里连起来,建立起一种空间位置关系。
这样,你的认知地图模式就被激活了,海马体也就被调用起来,得到了锻炼。
怎么样?下次用导航的时候,可以试试这招。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明天见!
Source
1、GPS导航会让我们迷路吗?| 大象工会
2、不要过度依赖GPS,否则你会失去方向感
撰稿 | 陈翔
主持人 | 张煜霖,原海南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新洞察 | GPS路痴之宝,但可能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你好,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分不清南北,看不懂地图,经常迷路。
或者一条路走了很多遍也记不住,出门必须靠导航,否则绝对找不到路。
这个群体有个萌萌的名字,叫“路痴”。
可能你自己也在这个群体边缘游离。
对于“路痴”群体,最大的福音就是定位导航技术。
它不仅完美隐藏了我们的“路痴”属性,而且节省了找路的时间。
有时甚至能让人产生一种“导航在手,无往不至”的感觉。
不过啊,我建议你,导航虽好,也不要贪恋。
否则,长期依赖GPS出行,可能不仅会降低你与生俱来的定位能力。
还会有损伤记忆力的风险。
这一切,要从一项针对出租车司机大脑的研究说起。
在导航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要问谁对城市环境最熟悉,出租车司机绝对要列数其中。
他们不仅能对城市变化侃侃而谈,而且自己就是城市的活地图。
要说哪里的出租车司机最难当,答案一定是伦敦。
因为伦敦市中心的交通线路非常复杂。
几乎是公认的“全世界最容易迷路的城市”。
要想在伦敦当上出租车司机:
你需要熟悉大约25000条街道的位置关系,练习2-3年才能通过考核,正式上路。
所以,要研究大脑的导航原理,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就成了首先被选中的对象。
做这项研究的人叫埃莉诺·马圭尔(Eleanor A. Maguire),是伦敦大学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
她对比了出租车司机和其他受试者的大脑扫描图。
结果发现,出租车司机大脑中,有一个组织比一般人明显大得多。
是哪个组织呢?
就是海马体。
这个海马体,咱们之前也提到过。
它是大脑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形状弯曲像海马,在我们的左右脑对称的位置各有一块。
海马体的功能是专门负责长期记忆和空间定向。
埃莉诺通过研究发现,司机的驾龄越长,海马体的尾部也就越大。
尾部越大,司机就越善于判断空间方位。
所以说,老司机的称号可不是吹牛的,人家的海马体就是厉害。
之后,埃莉诺又选了些正参加驾驶培训的准司机们,进行跟踪观察。
这次观察发现,在驾驶培训之后,通过考核的司机,海马体尾部显著增大。
而考核失败的司机却没有这种变化。
这项实验就说明了:海马体其实是我们人体自带的GPS,并且具有可塑性。
既然如此,GPS导航和海马体导航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来一同来想像一个场景:
你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迎面有位行人走上前,向你询问这附近最近的地铁站怎么走?
这时,准备指路的你,大脑会进行怎样的活动?
你会下意识地建立起地铁站和你们现在所处位置的空间关系。
在脑海里先浮现出一个类似动态地图的场景
然后回答说:往前走到第二个红绿灯右转,看到A大厦左转,就到地铁站了。
这时,身份调换一下,如果你是问路的人,听到上面的回答。
你怎么找地铁站呢?
你会记住上面的话语,然后在路口和大厦这样特定的点,依次执行转弯指令。
仔细想想这个过程,你有没有发现,在你指路的时候,脑子里出现的是一系列地点的空间位置关系。
而在问路的时候,脑子记住的是在特殊地点需要执行的特定动作。
这两者的区别其实对应着我们大脑的两种不同导航方式:
我们把能形成位置关系的导航方式叫“认知地图”模式。
而依靠记住行为指令的导航方式叫做“刺激反应”模式。
海马体的导航就是第一种,认知地图模式。
而GPS导航,则是刺激反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是不需要海马体参与的。
也就是说,我们依靠外挂设备之后,海马体原有导航功能就被闲置了。
被闲置会怎么样呢?
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离开了GPS之后,我们空间认知能力变弱,更容易迷路。
但这可能并不是全部。
可能你还记得,我们的海马体除了空间定向功能之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负责长期记忆。
一项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研究表明:
海马体是阿尔兹海默患者最先衰退的脑区之一。
海马体小的老人,更容易表现出轻度认知障碍。
一些科学家因此担心,长期依赖GPS导航可能会加速老年痴呆的降临。
说到这,你会不会有些担心?
尤其是重度路痴,离不开导航的,可怎么办啊?
这里我来给你提供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下次,在你用手机导航到达目的地之后,不妨放下手机,再回忆一遍走过的路。
把路过的地标在脑海里连起来,建立起一种空间位置关系。
这样,你的认知地图模式就被激活了,海马体也就被调用起来,得到了锻炼。
怎么样?下次用导航的时候,可以试试这招。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明天见!
Source
1、GPS导航会让我们迷路吗?| 大象工会
2、不要过度依赖GPS,否则你会失去方向感
撰稿 | 陈翔
主持人 | 张煜霖,原海南电视台、杭州电视台主持人、记者。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