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是从辰韩和弁韩发展而来的一个国家。辰韩地处马韩之东,它总共由十二个部落组成联盟,联盟的酋长称辰王。另外又有一个弁韩,也由十二个部落组成联盟。这二十四个部落,大的部落有五千家,小的也有六七百家,总起来有四五万户。由于北方强大的高句丽,念念不忘南下牧马;在朝鲜半岛南部,倭国也在弁韩的迦罗部落基础上建立任那府,企图利用这个桥头堡垒,经营朝鲜半岛。为了抵御南北两大势力的侵凌,在公元356年(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辰韩、弁韩等部落开始联合起来,由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成了新罗国家。
新罗“田甚良沃,水陆兼种,其五谷、果菜、鸟兽、物产,略与华同”(《北史·新罗传》)。“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国出铁”,在辰韩、弁韩时代,“韩(马韩)、泼、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铁的普遍使用,使新罗社会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 (《三国志·魏志·弁辰》)“其文字甲兵,同于中国。选人壮健者悉入军,烽、戍、逻俱有屯营部伍。风俗、刑政、衣服略与高丽、 百济同。”“服色尚素。妇人辫发绕颈,以杂彩及珠为饰。婚嫁礼唯酒食而已,轻重随贫富。”“死有棺敛,葬送起坟陵。”(《北史. 新罗传》)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二年、七年,辰韩王曾三次派遣使节来洛阳访问,并馈赠方物。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宣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三年,新罗国王先后四次派遣使节,远涉重洋,来建康访问。北齐武成帝河清元年(公元562)、后主武平三年(公元572年),新罗国王也先后两次遣使来齐都邺城访问,并馈赠方物。这些友好往来,给此后几百年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