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HI,你好!我是褚笑。
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此起彼伏的成功者。听了一场场热血演讲,看了一篇篇励志故事,转发了一波又一波成功学鸡汤,道理学了不少,可自己为啥还在原地踏步?
那你大概是被成功学套路了。
看看以下三个原因,你中招了没?
第一个原因,参照对象选错了。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对老干妈陶华碧、农村姑娘赵丽颖、阿里巴巴马云或者脸谱网扎克伯格的成功故事烂熟于心,有样学样地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呢?
看完这些燃爆的故事,灌满一腔鸡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马云的故事固然很励志,但跟现在的你之间,大概差了一千个刘强东。这就导致了你选择的参照对象不具有参考价值,行动起来无从下手。
相比之下,楼下开了三家面包连锁店的阿姨,或者上个月跳槽开公司的前同事才是你有效的参照对象。他们虽然不如马云那样光芒万丈,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是你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观察面包店老板是怎样选址、装潢、备货,或者同事怎样写总结、怎样安排8小时之外的时间,其中一定有能让你手到擒来的借鉴之处。所以,向他们学习,才更容易转化为实际行动。
不如,现在就给自己选一个近在身边的参照对象,制定一个“小目标”。你的小目标可不是王健林的“一个亿”,而是要拆分成一个个能带来成就感的具体行动,比如多读一本专业书籍、多考一个技能证书、每月多赚1000元斜杠收入等等。
第二个原因,幸存者偏差。
统计学里把因结果导致认知偏差的逻辑谬误,叫做“幸存者偏差”。
具体说就是,摆在面前的结果是经筛选产生的,而在筛选过程中被过滤掉的才是关键信息。
“幸存者偏差”这一发现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防空实力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专家们发现返航的战斗机腹部伤痕累累,于是决定加固机腹。但一位统计学家指出,能够幸运返航的战斗机,机翼都完好无损。
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大多坠毁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才能返航。所以,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
在一片成功学的叫卖声中,正是“幸存者偏差”这一最根本的逻辑缺陷,让你完美地落入了圈套。那些经常被提到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好运的“幸存者”,如果不去分析他们背后那些无法发出声音的“失败者”,你根本弄不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也就是说,想要成功,看《成功学指南》不见得有用,而阅读《失败者避坑手册》才有奇效。
避免犯错,也就自然通向了成功。
第三个原因,因果倒置。
因果倒置是错把原因当成结果,结果当作原因而引起的逻辑谬误。
美国研究人员曾针对1510名2至9岁的儿童展开了一项有关家庭暴力与智商水平的跟踪调查。4年后,经两次测试发现,未遭体罚的儿童,平均智商比经常挨打的儿童高出5至28分。同时,打得越多,孩子智商发展越迟缓。这一研究结果曾经风靡一时,让众多家长趋之若鹜。
但仔细想一想,到底是因为父母不打孩子,导致了孩子智商变高?还是因为笨小孩本来就容易挨打?
总结一下,这个实验让你以为,不体罚是原因,智商高是结果。但实际上,可能孩子智商高才是原因,不体罚是相应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犯了“因果倒置”的错。比如,撒娇的女人最好命?还是好命的女人才撒娇?到底是爱笑的女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还是运气差的女孩子根本笑不出来?
更可怕的是,许多让你深信不疑的成功学法则,仔细论证起来,都是中了“因果倒置”的套路。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鸡汤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拼命加大V好友、拼命跟行业大咖套近乎,幻想着自己也进入了人家的圈子。结果一通忙活下来,你还是跟人家差了十万八千里。
造成这种结果,正是因为这句鸡汤把因果关系给弄反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只有势均力敌的强者才能成为牢不可破的盟友。试想,谁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个只会点赞的小人物身上呢?所以,成功这件事,还得靠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身边才会聚集实力相当的朋友。
所以,对别人的成功故事不要盲目相信,而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好了,这下你明白“看了那么多成功学,为啥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了吧?
我们来总结一下,选错参照对象、幸存者偏差,还有因果倒置。
了解了套路本身,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反套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知日历。
我们明天见!
撰稿 | 董璞玉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纪家奇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欢迎订阅,拓展你的知识边界
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HI,你好!我是褚笑。
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此起彼伏的成功者。听了一场场热血演讲,看了一篇篇励志故事,转发了一波又一波成功学鸡汤,道理学了不少,可自己为啥还在原地踏步?
那你大概是被成功学套路了。
看看以下三个原因,你中招了没?
第一个原因,参照对象选错了。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对老干妈陶华碧、农村姑娘赵丽颖、阿里巴巴马云或者脸谱网扎克伯格的成功故事烂熟于心,有样学样地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呢?
看完这些燃爆的故事,灌满一腔鸡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马云的故事固然很励志,但跟现在的你之间,大概差了一千个刘强东。这就导致了你选择的参照对象不具有参考价值,行动起来无从下手。
相比之下,楼下开了三家面包连锁店的阿姨,或者上个月跳槽开公司的前同事才是你有效的参照对象。他们虽然不如马云那样光芒万丈,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是你跳一跳就能够到的。
观察面包店老板是怎样选址、装潢、备货,或者同事怎样写总结、怎样安排8小时之外的时间,其中一定有能让你手到擒来的借鉴之处。所以,向他们学习,才更容易转化为实际行动。
不如,现在就给自己选一个近在身边的参照对象,制定一个“小目标”。你的小目标可不是王健林的“一个亿”,而是要拆分成一个个能带来成就感的具体行动,比如多读一本专业书籍、多考一个技能证书、每月多赚1000元斜杠收入等等。
第二个原因,幸存者偏差。
统计学里把因结果导致认知偏差的逻辑谬误,叫做“幸存者偏差”。
具体说就是,摆在面前的结果是经筛选产生的,而在筛选过程中被过滤掉的才是关键信息。
“幸存者偏差”这一发现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防空实力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专家们发现返航的战斗机腹部伤痕累累,于是决定加固机腹。但一位统计学家指出,能够幸运返航的战斗机,机翼都完好无损。
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大多坠毁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才能返航。所以,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
在一片成功学的叫卖声中,正是“幸存者偏差”这一最根本的逻辑缺陷,让你完美地落入了圈套。那些经常被提到的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好运的“幸存者”,如果不去分析他们背后那些无法发出声音的“失败者”,你根本弄不明白他们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也就是说,想要成功,看《成功学指南》不见得有用,而阅读《失败者避坑手册》才有奇效。
避免犯错,也就自然通向了成功。
第三个原因,因果倒置。
因果倒置是错把原因当成结果,结果当作原因而引起的逻辑谬误。
美国研究人员曾针对1510名2至9岁的儿童展开了一项有关家庭暴力与智商水平的跟踪调查。4年后,经两次测试发现,未遭体罚的儿童,平均智商比经常挨打的儿童高出5至28分。同时,打得越多,孩子智商发展越迟缓。这一研究结果曾经风靡一时,让众多家长趋之若鹜。
但仔细想一想,到底是因为父母不打孩子,导致了孩子智商变高?还是因为笨小孩本来就容易挨打?
总结一下,这个实验让你以为,不体罚是原因,智商高是结果。但实际上,可能孩子智商高才是原因,不体罚是相应的结果。这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都是犯了“因果倒置”的错。比如,撒娇的女人最好命?还是好命的女人才撒娇?到底是爱笑的女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还是运气差的女孩子根本笑不出来?
更可怕的是,许多让你深信不疑的成功学法则,仔细论证起来,都是中了“因果倒置”的套路。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鸡汤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不知激励了多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拼命加大V好友、拼命跟行业大咖套近乎,幻想着自己也进入了人家的圈子。结果一通忙活下来,你还是跟人家差了十万八千里。
造成这种结果,正是因为这句鸡汤把因果关系给弄反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因为只有势均力敌的强者才能成为牢不可破的盟友。试想,谁愿意把时间浪费在一个只会点赞的小人物身上呢?所以,成功这件事,还得靠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身边才会聚集实力相当的朋友。
所以,对别人的成功故事不要盲目相信,而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好了,这下你明白“看了那么多成功学,为啥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了吧?
我们来总结一下,选错参照对象、幸存者偏差,还有因果倒置。
了解了套路本身,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反套路”。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是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知日历。
我们明天见!
撰稿 | 董璞玉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纪家奇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欢迎订阅,拓展你的知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