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日历 Daily knowledge

新知识 | 为什么我们在微信文字沟通时,更容易一言不合?


Listen Later

新知日历|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新知识 | 为什么我们在微信文字沟通时,更容易一言不合?

你好!我是超峰!


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很多人微信聊天时不喜欢被人发语音,而喜欢用文字,并把发文字看做是一种礼貌。


这是因为人往往对文字有更敏感的视觉感受力。


尤其是经历了很多年的教育,真的是“一目十行”,并且几秒钟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微信文字沟通更容易导致一言不合


比如我就听好几个朋友抱怨过,因为文字误解造成的不愉快,甚至还有耽误了工作的。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语境和语意不同。


微信聊天少了很多面对面讨论时的人情味,少了语气语境中的幽默感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很多话说出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如果每个人对同一句话理解的语气不同、语境不同,就会产生误解。


哪怕是多加一个叹号,每个人的理解就变了。


二是知识经验有局限。


俗话说,经验是把双刃剑,有经验是好的,但是那些经验也容易让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形成刻板印象,与人沟通时妄下结论,不欢而散。


因为信息发出者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信息编码时,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的。


同样,信息接收者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解码的。


如果两者的知识经验范围不同,就很容易形成沟通障碍。


举个例子,我家里的长辈经常给我发“呵呵”,刚看到时候吓得我一身冷汗。


后来我才明白,“呵呵”在他们那里,就是“哈哈哈哈”的意思。



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即时聊天工具可能不适于讨论太复杂的问题。


研究者发现,文字在线传播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沟通的内容。


如果讨论的问题类型和程度过于复杂,微信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协调不同观点,大家各执一词,三言两语很难达成统一,容易发生争执。


再加上微信文字沟通需要人花时间组织语言、打字输出,本身就是一种断断续续、停停留留的沟通方式。


很多人在看文字、理解文字、撰写文字和发送等待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误解,甚至酿成矛盾冲突。


当然,微信文字沟通出现“一言不合”,也与人们是不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是不是掌握了一定的微信聊天技巧有关。


下面这四招,可能对你有些帮助:


首先是准确的表达。准确表达、避免歧义,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要求。



具体方法有使用恰当的词语或调整语序,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精确;


创设必要的上下文语境帮助对方理解等。


而接受者也要尽量全面地考虑,来提高自己识别歧义的能力。


第二招是传递适量的信息。


微信文字沟通时,既要避免信息量不足,出现错传和漏传,又要注意不要发送过多和过于复杂的信息。


正如咱们前面说到的,微信真的不适于长篇大论,不然会给对方造成阅读障碍,出现搁置或拖延。


第三招,换位思考,用心感受对方的文字。


表达风格和经验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真诚沟通避免的。



遇到扎心的字,先不要生气,平心静气地多问一句。


也许就发现对方不是那个意思,这样就把误会避免掉了


最后,掌握必要的聊天技巧。


比如,要及时回复对方信息,来不及及时回复的,也要先说一句,“我等下回您哈”。


说拒绝或反对意见时,口气要委婉


慎用标点符号以及带有强烈意味的语气词,添加适当的表情符来帮助表达,等等等等。


关于微信文字沟通,你还有什么心得和高招,留言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今天先到这,明天见!


Source

1. 文字聊天引起了家庭误会之有感而发

2. 从认知角度看语言交际中的歧义现象

3.微信沟通让人连接更紧密还是更疏远?


撰稿 | 王琳琳

主持人 | 超峰

主编 | 韩悦思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


欢迎订阅,拓展你的知识边界。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新知日历 Daily knowledgeBy 中英法三语主持人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