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臺南市大竹國小教務主任、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陳音汝
目前任教於國小的陳音汝老師,積極參與性平教育活動,覺得不同家庭樣貌,可能會出現在學校與班級,是身為老師必須要面對,而且國小還是家長比較高度參與的教育場域,應該可以試著處理多元家庭議題,讓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小朋友,都可以受到重視。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4期》--〈我的家庭真可愛〉教案研發從繪本不一樣的爸爸開始,陳老師希望透過不同的爸爸角色,可以呼應到不同家庭型態,也讓小朋友試著去思考自己的父親是怎樣的男性角色。而小朋友基本上對於繪本接受度較高,因為故事性較強,較能引起小朋友共鳴。學生多能由不一樣的爸爸再聯想到不一樣家庭的樣貌,也可能是自身經驗的投射
陳老師覺得這一門課很適合作為多元家庭的第一門課堂,老師可以在這一節課內,透過學生討論發言,蒐集學生對於多元家庭的認知。之後,再針對學生的需求,延伸不同家庭狀況的主題課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與尊重家庭型態的多樣性(例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同志家庭),建立友善校園,在課堂上補充多元家庭文本,看見更多真實多樣的生命經驗。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