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小麥田副主編 汪郁潔
「非常流動酷兒、雙性戀、泛性戀、多性戀,情感傾向是半雙性偏同、疑性、介於女性、無性之間,非二元性別、性別中立、雙性、半女、性別流動、性別酷兒、性別波動,單一伴侶關係….」《性別是彩虹色的嗎?》作者馬岱爾的身分認同,就足以挑戰多數讀者的性別認知與想像。作者覺得希望能在青少年追尋自我認同的時候有這些正確性別資訊,可以少一些不安與孤單。這本書也給讀者三大工具:性別關鍵字、光譜、39位多元性別者自己的生命經驗。
這一集邀請小麥田副主編汪郁潔,除了談這本書的主題內容,包含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別特質、代名詞,性傾向與情感取向的不同,也談關於這本書的出版翻譯的發想,為何想翻譯這本書? 而且是給青少年讀本。 以及中文書名的發想。
【後記】
這次錄音訪談特別邀請汪郁潔副主編談談出版翻譯緣起:
出版翻譯原本初衷,是因為2018年同婚與同志教育公投結果很震驚,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大家對於性平教育的想法,需要補足的缺口,就開始找一些這類型的書,看這類型的書。公投期間在路上接到比較恐同的傳單,給我傳單的是一個很陽光的大男生,我接到的時候,有點傻住了,覺得很難過…..
我覺得這對社會傷害其實很深。發傳單的大男生,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他這麼做,會對某些人(族群)造成傷害。那時候找這類型的書,是希望能透過知識性的讀本,讓大家能夠了解方式,能多彌補一些傷害。這本書定位為青少年最友善的性別教育讀本。我們出版這本書,最常遇到的問題:青少年為什麼要這麼早接觸這個(議題)? 我們是覺得,如果不讓他們早一點接觸正確的觀念,錯誤的觀念會先進來,傷害更大,而且更難拔除。
前陣子也看到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問卷調查,(應該是同志學生校園處境調查),裡面有個問題,甚麼時候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情慾? 有10%是在幼兒園,17%是小一到小三,21.9%是小四到小六,24%是國中,25%是高中,也就是說大部分在青少年時期,就意識到自己同性傾向。即便是現在的小朋友,都可能在班上聊誰喜歡誰? 誰愛上誰? 家長就不要再迴避了。如果覺得青少年不該這麼早接觸,反而會錯失了適當時機接觸適當資訊的機會。如果有需要這本書的人,可以翻翻看,了解自己的工具,認識自己的工具,看到別人的故事,覺得自己不孤單。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