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徐无鬼》第二讲(3)嗜欲深者天机浅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这一段可以结合庄子的《刻意》篇来看。这里的一系列排比,表现了社会的不同层面。一个国家要兴旺,一个社会要兴旺,一定要有“招世之士”的胸怀和措施,把优秀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社会才能兴盛,国家才能强盛,这是肯定的。“招世之士”,正如《易经》泰卦中所说:“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这个就是“招世之士兴朝”。把君子都聚集起来,把小人都排除在外,朝廷才能兴旺,政治才会清明。

“中民之士荣官”,“中民之士”即善于治理一方百姓的人,他们以做官为荣,在一个地方做出了成绩,皇上嘉奖,封侯封王,会有很多荣耀。“筋力之士矜难”,像我们“大象”同学,身强力壮,威武有力。如果我这儿有个几百斤的东西抬不动,请“大象”同学出出力,一下就把麻烦给解决了。女士们干体力活很为难,壮士就可以帮忙解决大麻烦。“勇敢之士奋患”,“筋力之士”未必能“奋患”,“奋患”的人一定是勇敢之士。勇敢才能无畏,无畏才敢于去“奋患”,敢于奋不顾身的人,才是勇敢的人。这两种人,有些细微的区别。“兵革之士乐战”,当兵的人都想打仗,为什么呢?不愿意当下士、中士,都想当将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在以农战为本的战国时代,当兵就是要去打仗,而且要去打胜仗。打了胜仗,他们才能升官,才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枯槁之士宿名”,“枯槁之士”指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隐士。隐居山林的人,追求的是什么呢?追求清白的名声嘛。他们不愿意受到社会的污染,追求的是清白的名声。“法律之士广治”,研究法律、律令的人竭力推行法治。战国初期,法家已经很兴盛了。春秋时期,法律很淡薄,那时是礼治社会,到了战国,就有了魏国的李悝kuī变法、吴起变法和秦孝公的商鞅变法。这一系列变法活动,主要是推广法治取代礼治。研究法治的人,当然要一心去推广法治。

“礼教之士敬容”,在有儒家“礼教”的环境里,人们都有教养,往来中都注重礼仪。这些都是孔夫子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这样的人非常注重自己的仪态,温文尔雅,显得很有教养。“仁义之士贵际”,如果你要推行仁义,必须有广泛的社会交往,没有社会交往,就变成了空谈仁义。因为仁义是外向性的,要在社会上兑现,就像我们所谓的“慈善事业”“关怀下层民众”“关怀弱势群体”等,都要参加相应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就叫“贵际”。

 

嗜欲深者天机浅

下面仍然是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来具体说明。“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作为农民来说,如果没有庄稼、农活这些事可做,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春耕大忙的时候,秋收大忙的时候,是农民最精神的时候。如果农闲了,无所事事,农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心里就好像没有魂似的。“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作为商人,像我们张老板、李老板,如果天天都出去喝茶,不去上班,那自己的公司岂不是要倒闭、要关门了?这个“比”,就是和乐,也就是心情愉快。如果商贾无“市井之事”,大家都不进行交易了,那么商贾也不叫商贾,他们的心里也不会愉快的。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作为一般的老百姓,只要有“旦暮之业”,短暂的工作也行。特别是失业已久的人,好不容易有了工作机会,他一定会很勤奋努力地把这个工作干好,而且希望能够长久地干下去。“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作为各行各业的工匠,只要有了好的机械,有了好的技术,他的功效就会快,成效就会高,会显得很有成就感。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钱财积聚得不多,内心贪婪的人就会忧心忡忡,特别是想发财又始终没发大财的人,天天都在忧啊。我们看看那些创业的人,他们都非常辛苦,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拉关系,要看市场,要看商机,对自己的资金、产供销各个环节都要去操劳,的确是很辛苦。如果你不愿这么辛苦,那就去给别人打工,打工的没有当老板的忧虑多,所以老板不好当。

“权势不尤则夸者悲”,权势不高的人,会觊觎上层的贵族权势。基层干部或者中层干部,在没有得到更大权势的时候,内心里是非常纠结的。别人骑着马,我却骑着驴;别人坐的是奔驰,我坐的却是奥拓。总之,心里面酸酸的,那个味道不舒服,所以“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自古以来,社会上就有这么一批“势物之徒”,胸有异志,成天在推测政局。他们图个什么呢?“乐变”,唯恐天下不大乱,永远都存在这样一批人。这批人往往不是既得利益者,是权势之外的人。他们待时而动,只要有机可乘,就要趁火打劫,所以“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这些人的确天天热衷于变乱,时时都在窥测机会,一旦天时有变,他们就会大显身手,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有所动作。要让这样的人去乐天安命,去清静无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能无为也”。

“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这样的人,他们像顺应时令一样去沉浮,去俯仰,去取舍,变色龙一样在社会上生活。总之,他们的适应性很强,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只要遇见机会,他们就会下手。当然,他们本身也很累。最近,四川石渠县发现一只撑死的雪豹。如今生态环境脆弱,野生动物少,那只雪豹在自然界中,很难捕猎到野生的羚羊、盘羊之类,连兔子、老鼠都很难捕到。当然兔子、老鼠太小了,又会钻地洞,不好捕捉。雪豹饿得受不了了,于是跑到老乡的羊圈里面,一次咬死十多只羊,只喝血,不吃肉,活活把自己给撑死了。为什么呢?太饥饿了嘛。

我们仔细看看,人也是这样,很多人对权力饥渴、对财富饥渴,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身心精神就在这些是非、贵贱、名利上折腾,而不得自在。这样的人,“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这样的人,一生一世都被自己内心的所谓“贪嗔痴”“酒色财气”所支配,被外面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包围。我们的心总是在功名、富贵、酒色财气之中去摸索、去折腾,“终身不反”,一辈子都不知道醒悟,这个的确很可悲。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庄老夫子。相比于今天,先秦时代的社会简单得太多太多,但他老人家对社会的了解,对社会上诸色人等的了解,简直比当代最优秀的社会心理学大师还高明得多,真是洞若观火啊。如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心态,能超出庄子所刻画的这些吗?不仅没有,反而变得更加炽热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真的进步了吗?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