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五大学派与鲁遽调弦
庄子接着就介绍了西周著名贤臣鲁遽与其弟子的公案。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中国历史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也成为后来道家丹鼎派的源头之一。
有一天,鲁遽的弟子向老师汇报学修成果:“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冬天“爨鼎”,是有典故的。“爨”字很难写,在古代是打火做饭的意思。在先秦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取千年灶灰可以引火。千年灶灰是什么呢?就是农家烧柴的灶里,经过数十年、上百年所留下的灰烬。如今中药里有一味药叫“伏龙肝”,就是多年灶灰结成的硬块。这里的千年有点夸大的成分,其实就是农家烧柴的灶里,经过很多年积聚的灶灰。把这些灶灰放在一块儿,中间放一点艾绒(艾绒是艾叶经过处理,干了之后形成的,可用作灸条,也可用作雷管的引信),不一会儿,火就出来了,就可以打火做饭。“冬爨鼎”尽管很难,但还可以理解。而“夏造冰”,盛夏以瓦罐盛水,烧成开水,然后悬置在井中,须臾成冰,这个说法就很稀奇了。
对于这两句话,我多讲一点故事。以前我有一位老师,是四川当时号称“南功泰斗”的冲虚派传人王云舍先生。他也学《易经》,学的是“归藏易”,推崇《元苞经》,他跟我说,他们这一派可以做到“生金生水”——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变化都可以“生”出来,真的可以大粪里面生黄金呀!而且做过很多次试验。参与其中的,还有当时英国的驻华公使朱尔典,改良派人物郑观应等,这些都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专门跑到四川和另一位冲虚门大师潘子和先生研究《元苞经》。他们研究《元苞经》可不是纸上谈兵,道士们研究《易经》,是要能做到生克制化,能干预造化的。
比如说,“大地微微暖气吹”,“冬至一阳生”,怎么能证明这个事?在冬至节的那一天,在地下挖个坑,坑里埋个竹筒,孔露出来。竹筒是打穿的,里面放一些芦花或鸭绒,冬至那个时刻点(精确到几刻几分几秒)一到,地下所产生的阳气,就会把鸭绒、芦花之类的给吹起来,这时就是“冬至一阳生”时。道家很讲究这方面的试验,“冬爨鼎而夏造冰”开创了道家试验的先河。
我们也来做一下试验,在盛夏把水烧开了,放在井里面,能不能须臾成冰呢?可能我们谁也不能成功。据说,这里面是有窍门的,但是已经失传了。是加了二氧化碳结冰,还是其他什么,我们也不懂。二氧化碳结冰要求的温度更低,应该更不可能。我们暂且不管这些。
听了弟子的汇报后,鲁遽很不屑地说:“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呢?千年灶灰让绒生火,纯阳之物能引火,“以阳召阳”嘛;水是阴,井水也是阴,“以阴召阴”,这个也只是某个理论上的说法。千年灶灰真正能够产生出火来吗?也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但即使有这样的法术,“非吾所谓道也”,这并不是我所要传给你的道法。“吾示子乎吾道”,我现在表演一下,给你看看我的看家本领。
“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鲁遽拿了两把瑟,或说是古琴一类的乐器,一架放于“堂”,一架放于“室”。外室称之为“堂”,内室才称之为“室”,登堂入室嘛。古代的音乐有五音之说,宫商角徵zhǐ羽,相当于现在的哆来咪梭拉,另外的两个半音不算。古代的琴瑟都是很多条弦的,把弦调好之后,“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外面一间屋,里面一间屋,这边放一架琴,那边放一架琴,把琴弦调好以后,拨弄里屋琴上“哆”这根弦,另一架琴上的“哆”也响起来了。弹“咪”的音,外面的“咪”音也响起来了。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共振,本身是不奇怪的,为什么呢?“音律同矣”呀。《易经》里面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唱和,这个不奇怪。
怪的是下面的这一段:“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他在这边把某根弦稍微调动了一下,非宫商角徵羽中的其中一音,不伦不类,不知道是什么调什么音,完全不入音律,他把这根弦拨动,“鼓之”,结果是二十五根弦全部都响起来了,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先前拨动一根弦,另外一架琴上只有一根弦跟着动,其他二十四根弦是安静的,没有响应。在鲁遽改调了一弦之后,让其声音改到五音之外的某个音,就可以让所有的二十五根弦一起响,为什么会这样呢?
“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的确是与以前不一样的声音。大家都没有听过,怎么弹琴可以弹出这样的味儿来呢?鲁遽说,这个就是声音的“君”呀。不知道大家看过《齐物论》没有?看过的就知道什么是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这就是“吹万”的功能。我们的心也有“吹万”的功能,也能调试天下各种各样的琴弦。眼能辨五色,耳能听五音,鼻能嗅五味,舌能辨五味,当然,心更能应万事、应万法,所以心是万法之君。“音之君”,用琴弦来比喻心,我们这颗心,佛教里称为“心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我们的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在劝别人的时候,经常说:“哎呀,你的心弦没有调好,要把心弦调好。”心弦调好以后,神闲气定,处理身边的事才会协调。如果心弦没有调好,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是乱弹琴,显得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条,“音之君已”。
“且若是者邪?”庄子把这个公案讲完后,就问惠子,你是不是这样的呢?你到底是鲁遽徒弟那样的角色,还是鲁遽这样的角色呢?你是只能发一个单音的具体琴弦,还是能鼓万物而不同、有吹万能耐的“音之君”呢?“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惠子说,在当今的文坛和思想界,有儒家、墨家、杨子、公孙龙子,都在跟我大辩论。“相拂以辞”,就是相互否定对方的立论,否定对方的思想。“相镇以声”,各人去运作、打造、包装自己的形象,以壮大自己的声势,扩大自己的传播空间。我们看现在的广告策划,的确是“相镇以声”的现代版。“而未始吾非也”,从来没有一家能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承认自己不足的。“则奚若矣”,庄老夫子,你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从你的角度来看看,造成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个稀奇古怪的故事
庄子接着讲了几个故事,来回答惠子的提问:“齐人蹢zhí子于宋者,其命阍hūn也不以完,其求钘xíng钟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前面几段话比较好理解,这段话不好理解。我看过一些其他人的注释,都是简单地带过,和庄子深邃的思想格格不入。这里庄子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有个齐国人,“蹢子于宋”,把他的儿子送到宋国。去干什么呢?“其命阍也不以完。”“阍”就是守城门。“不以完”,在先秦时代,为了让守城门的尽职尽责,都是把脚剁了才能去的。很多刑事犯被砍了脚,就去承担看门人的职务。古代守门的人很辛苦,早上卯时或者辰时要将城门开启,晚上申时或者酉时要将城门关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怕有人偷懒,不认真,不守时。长了脚的人,出于天性,喜欢东跑西跑;没有脚的人就没法去跑动,只能困于职守。这个齐国人,把自己这么宝贵的亲生儿子弄到宋国,剁了脚去当守门人,划算吗?
这是第一个故事,大家想一想,跟前面庄子所谈的儒家、墨家、杨子、法家,包括惠施等这些人的争论有什么关系?庄子以这样一个刻薄的故事,来批评当时的诸家之言:你们都是把自己孩子的脚剁了,自以为是,不让他恢复天性,不让他“回家”,干的都是蠢事。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五大学派与鲁遽调弦
庄子接着就介绍了西周著名贤臣鲁遽与其弟子的公案。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中国历史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也成为后来道家丹鼎派的源头之一。
有一天,鲁遽的弟子向老师汇报学修成果:“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冬天“爨鼎”,是有典故的。“爨”字很难写,在古代是打火做饭的意思。在先秦时候,有这样的说法,取千年灶灰可以引火。千年灶灰是什么呢?就是农家烧柴的灶里,经过数十年、上百年所留下的灰烬。如今中药里有一味药叫“伏龙肝”,就是多年灶灰结成的硬块。这里的千年有点夸大的成分,其实就是农家烧柴的灶里,经过很多年积聚的灶灰。把这些灶灰放在一块儿,中间放一点艾绒(艾绒是艾叶经过处理,干了之后形成的,可用作灸条,也可用作雷管的引信),不一会儿,火就出来了,就可以打火做饭。“冬爨鼎”尽管很难,但还可以理解。而“夏造冰”,盛夏以瓦罐盛水,烧成开水,然后悬置在井中,须臾成冰,这个说法就很稀奇了。
对于这两句话,我多讲一点故事。以前我有一位老师,是四川当时号称“南功泰斗”的冲虚派传人王云舍先生。他也学《易经》,学的是“归藏易”,推崇《元苞经》,他跟我说,他们这一派可以做到“生金生水”——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变化都可以“生”出来,真的可以大粪里面生黄金呀!而且做过很多次试验。参与其中的,还有当时英国的驻华公使朱尔典,改良派人物郑观应等,这些都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人物,专门跑到四川和另一位冲虚门大师潘子和先生研究《元苞经》。他们研究《元苞经》可不是纸上谈兵,道士们研究《易经》,是要能做到生克制化,能干预造化的。
比如说,“大地微微暖气吹”,“冬至一阳生”,怎么能证明这个事?在冬至节的那一天,在地下挖个坑,坑里埋个竹筒,孔露出来。竹筒是打穿的,里面放一些芦花或鸭绒,冬至那个时刻点(精确到几刻几分几秒)一到,地下所产生的阳气,就会把鸭绒、芦花之类的给吹起来,这时就是“冬至一阳生”时。道家很讲究这方面的试验,“冬爨鼎而夏造冰”开创了道家试验的先河。
我们也来做一下试验,在盛夏把水烧开了,放在井里面,能不能须臾成冰呢?可能我们谁也不能成功。据说,这里面是有窍门的,但是已经失传了。是加了二氧化碳结冰,还是其他什么,我们也不懂。二氧化碳结冰要求的温度更低,应该更不可能。我们暂且不管这些。
听了弟子的汇报后,鲁遽很不屑地说:“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呢?千年灶灰让绒生火,纯阳之物能引火,“以阳召阳”嘛;水是阴,井水也是阴,“以阴召阴”,这个也只是某个理论上的说法。千年灶灰真正能够产生出火来吗?也是一件不好说的事情。但即使有这样的法术,“非吾所谓道也”,这并不是我所要传给你的道法。“吾示子乎吾道”,我现在表演一下,给你看看我的看家本领。
“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鲁遽拿了两把瑟,或说是古琴一类的乐器,一架放于“堂”,一架放于“室”。外室称之为“堂”,内室才称之为“室”,登堂入室嘛。古代的音乐有五音之说,宫商角徵zhǐ羽,相当于现在的哆来咪梭拉,另外的两个半音不算。古代的琴瑟都是很多条弦的,把弦调好之后,“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外面一间屋,里面一间屋,这边放一架琴,那边放一架琴,把琴弦调好以后,拨弄里屋琴上“哆”这根弦,另一架琴上的“哆”也响起来了。弹“咪”的音,外面的“咪”音也响起来了。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共振,本身是不奇怪的,为什么呢?“音律同矣”呀。《易经》里面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唱和,这个不奇怪。
怪的是下面的这一段:“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他在这边把某根弦稍微调动了一下,非宫商角徵羽中的其中一音,不伦不类,不知道是什么调什么音,完全不入音律,他把这根弦拨动,“鼓之”,结果是二十五根弦全部都响起来了,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先前拨动一根弦,另外一架琴上只有一根弦跟着动,其他二十四根弦是安静的,没有响应。在鲁遽改调了一弦之后,让其声音改到五音之外的某个音,就可以让所有的二十五根弦一起响,为什么会这样呢?
“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的确是与以前不一样的声音。大家都没有听过,怎么弹琴可以弹出这样的味儿来呢?鲁遽说,这个就是声音的“君”呀。不知道大家看过《齐物论》没有?看过的就知道什么是天籁。“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这就是“吹万”的功能。我们的心也有“吹万”的功能,也能调试天下各种各样的琴弦。眼能辨五色,耳能听五音,鼻能嗅五味,舌能辨五味,当然,心更能应万事、应万法,所以心是万法之君。“音之君”,用琴弦来比喻心,我们这颗心,佛教里称为“心王”,“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我们的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在劝别人的时候,经常说:“哎呀,你的心弦没有调好,要把心弦调好。”心弦调好以后,神闲气定,处理身边的事才会协调。如果心弦没有调好,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是乱弹琴,显得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一条,“音之君已”。
“且若是者邪?”庄子把这个公案讲完后,就问惠子,你是不是这样的呢?你到底是鲁遽徒弟那样的角色,还是鲁遽这样的角色呢?你是只能发一个单音的具体琴弦,还是能鼓万物而不同、有吹万能耐的“音之君”呢?“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惠子说,在当今的文坛和思想界,有儒家、墨家、杨子、公孙龙子,都在跟我大辩论。“相拂以辞”,就是相互否定对方的立论,否定对方的思想。“相镇以声”,各人去运作、打造、包装自己的形象,以壮大自己的声势,扩大自己的传播空间。我们看现在的广告策划,的确是“相镇以声”的现代版。“而未始吾非也”,从来没有一家能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承认自己不足的。“则奚若矣”,庄老夫子,你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从你的角度来看看,造成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个稀奇古怪的故事
庄子接着讲了几个故事,来回答惠子的提问:“齐人蹢zhí子于宋者,其命阍hūn也不以完,其求钘xíng钟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前面几段话比较好理解,这段话不好理解。我看过一些其他人的注释,都是简单地带过,和庄子深邃的思想格格不入。这里庄子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
有个齐国人,“蹢子于宋”,把他的儿子送到宋国。去干什么呢?“其命阍也不以完。”“阍”就是守城门。“不以完”,在先秦时代,为了让守城门的尽职尽责,都是把脚剁了才能去的。很多刑事犯被砍了脚,就去承担看门人的职务。古代守门的人很辛苦,早上卯时或者辰时要将城门开启,晚上申时或者酉时要将城门关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怕有人偷懒,不认真,不守时。长了脚的人,出于天性,喜欢东跑西跑;没有脚的人就没法去跑动,只能困于职守。这个齐国人,把自己这么宝贵的亲生儿子弄到宋国,剁了脚去当守门人,划算吗?
这是第一个故事,大家想一想,跟前面庄子所谈的儒家、墨家、杨子、法家,包括惠施等这些人的争论有什么关系?庄子以这样一个刻薄的故事,来批评当时的诸家之言:你们都是把自己孩子的脚剁了,自以为是,不让他恢复天性,不让他“回家”,干的都是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