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敢向吴王挑衅的猴子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zhēn。有一狙焉,委蛇攫jué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jí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吴王带着他的卫队,渡过长江去打猎。到什么地方打猎呢?“登乎狙之山”,到了“花果山”,孙悟空的地盘,那里猴子很多。尽管有那么多猴子,但见来了这么多人,且都拿着刀枪弓箭,还是非常害怕,赶紧藏到树林深处,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有一只猴子,像孙悟空一样的,应是这群猴子的首领。它自恃功夫高强,“委蛇攫抓,见巧乎王”,在树林里上蹿下跳,飞腾翻滚,张牙舞爪地卖弄它的灵巧与敏捷。吴王看见了这个猎物,想亲自试一下自己的箭术,于是一箭射过去。这只猴子很了不起,“敏给搏捷矢”,几个翻身就把吴王射来的箭抓在手里了,简直是超级高手。看到自己的箭射不中,猴子又这么厉害,吴王就命令卫队,拿起箭一起射。这只猴子再厉害,怎么躲得过众多飞箭呢?结果被吴王卫队一阵乱箭射死。
吴王的卫队,那是非常厉害的啊。苏东坡有一首观钱塘潮的诗说“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描写的就是吴王卫队射箭的场景。传说,有一次吴王带着卫队在钱塘江边演练,钱塘潮起来了,一道水墙,气势磅礴,铺天盖地压过来。吴王大怒,命他的三千射击手,一排强弩射过去,居然把钱塘潮压下去了。吴王的卫队多么厉害呀!不然,吴王夫差怎么能称霸天下呢?
当年夫差的父亲在伍子胥和孙子的帮助下,打到了郢都,把强大的、两百年来一直为中原诸侯之患的楚国踏平了(当然,没有完全消灭,后来吴国撤兵,楚国又复国了)。到了夫差的时候,他先是灭了越国,然后修邗hán沟,这可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第一条大运河,沟通了淮河与长江,至今仍在发挥功用。他把部队送到淮河流域一带,再通过通济渠(春秋时期连接黄河和淮河的渠,后来被称为汴河),直接进兵到中原。吴国战胜了齐国,与晋国也打成平手,与诸侯们缔结了黄池之会。在这次盟会上,吴国原可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但因越国攻陷姑苏,吴王仓皇回援,霸主之位只好继续由晋国担当。
吴王狩猎结束后,回到了姑苏城。他对好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在古文里面,“伐”是自满、骄傲自大的意思,“便”是敏捷的意思。这只猴子自恃它的灵巧和敏捷,傲视我,才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些胆小的、谦卑的猴子,一见人来就没影儿了,就保住性命了。所以,俗语说“是非都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不强出头,哪里有烦恼呢?不开口,就没有是非。平时多背诵《增广贤文》《菜根谭》里的这类谚语,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
吴王对颜不疑说:“戒之哉!”通过这件事,大家都要引以为戒呀!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无以汝色骄人哉!”我们都不要倚仗自己的名誉、地位、智慧、财富来骄视于人。人都有骄慢之心,佛教说“贪嗔痴慢疑”,嗔慢之心,谁也难免。处于逆境的时候,自己能做到夹紧尾巴,嗔慢之心不易释放出来;有朝一日通达了,升官发财了,就很容易富贵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老之学是为帝王、为富贵人而讲的持盈保泰之道,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久视,持盈保泰,才能永居太平而不落入麻烦之中。而长生久视的前提,一定要深根固柢。我们修一座房子,要把基础夯实;栽树,也要把根埋得深一点,不然,风吹草动就得完蛋。
颜不疑很贤达,他听懂了吴王的话以后,就“归而师董梧”,回到家乡,拜一个著名的道家人物董梧为师。他拜老师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助其色,去乐辞显”,就是加强学习,提升修为。
“以助其色”,助,是锄的意思。我们心中应该有面镜子,经常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我在成都曾讲过《尚书·洪范》里的“貌言视听思”。《洪范》“九畴”中,第一曰“五行”,金木水火土,没什么可讲的。第二就是“貌言视听思”,我们的形象怎么料理?现在都在讲个人形象设计,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有专门的人员来设计、料理。一般的人又如何料理呢?我们这儿有做美容的,这里说的形象,与美容所说的形象不一样,也不是简单的所谓美女、帅哥、靓仔等外貌上的感觉,而是要有气质和魅力。有的帅哥没有什么气质,没品位;有的人很丑,比如庄子笔下的不少残疾人、丑鬼,但一个个都得道了,道气深厚,魅力十足。一个道气深厚的人,和一个绣花枕头相比,区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助其色”,把自己的骄慢之心化掉,走出来就是一个平常人,怀着一颗平常心,到哪里都能和光同尘。再进一步修炼,能有道气,那就更好啦。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一样,都得有自己的形象,都希望有美好的、正面的形象,而不是反面的。
“去乐辞显”,“去”是去掉,“辞”是辞去,去掉酒色财气享乐的那一套,去掉攀附显荣的种种心理。人生在世,谁不愿意过得舒适一点、显达一些?我们的心经常被欲望绑架,自己管不住自己,常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或者总要追寻这样那样的快乐才行,所以首先要“去乐辞显”。佛教修行也首先要发“出离心”,发“出离心”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东西去掉。
颜不疑跟着老师董梧这样修炼了三年之后,“国人称之”,整个吴国的人都称赞,“哇,吴国出圣人了,就是颜不疑先生!”虽然大家都称赞颜不疑,但是从后面的故事来看,他还没达到完美的状态,还有差距。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敢向吴王挑衅的猴子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zhēn。有一狙焉,委蛇攫jué抓,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jí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吴王带着他的卫队,渡过长江去打猎。到什么地方打猎呢?“登乎狙之山”,到了“花果山”,孙悟空的地盘,那里猴子很多。尽管有那么多猴子,但见来了这么多人,且都拿着刀枪弓箭,还是非常害怕,赶紧藏到树林深处,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有一只猴子,像孙悟空一样的,应是这群猴子的首领。它自恃功夫高强,“委蛇攫抓,见巧乎王”,在树林里上蹿下跳,飞腾翻滚,张牙舞爪地卖弄它的灵巧与敏捷。吴王看见了这个猎物,想亲自试一下自己的箭术,于是一箭射过去。这只猴子很了不起,“敏给搏捷矢”,几个翻身就把吴王射来的箭抓在手里了,简直是超级高手。看到自己的箭射不中,猴子又这么厉害,吴王就命令卫队,拿起箭一起射。这只猴子再厉害,怎么躲得过众多飞箭呢?结果被吴王卫队一阵乱箭射死。
吴王的卫队,那是非常厉害的啊。苏东坡有一首观钱塘潮的诗说“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描写的就是吴王卫队射箭的场景。传说,有一次吴王带着卫队在钱塘江边演练,钱塘潮起来了,一道水墙,气势磅礴,铺天盖地压过来。吴王大怒,命他的三千射击手,一排强弩射过去,居然把钱塘潮压下去了。吴王的卫队多么厉害呀!不然,吴王夫差怎么能称霸天下呢?
当年夫差的父亲在伍子胥和孙子的帮助下,打到了郢都,把强大的、两百年来一直为中原诸侯之患的楚国踏平了(当然,没有完全消灭,后来吴国撤兵,楚国又复国了)。到了夫差的时候,他先是灭了越国,然后修邗hán沟,这可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第一条大运河,沟通了淮河与长江,至今仍在发挥功用。他把部队送到淮河流域一带,再通过通济渠(春秋时期连接黄河和淮河的渠,后来被称为汴河),直接进兵到中原。吴国战胜了齐国,与晋国也打成平手,与诸侯们缔结了黄池之会。在这次盟会上,吴国原可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但因越国攻陷姑苏,吴王仓皇回援,霸主之位只好继续由晋国担当。
吴王狩猎结束后,回到了姑苏城。他对好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在古文里面,“伐”是自满、骄傲自大的意思,“便”是敏捷的意思。这只猴子自恃它的灵巧和敏捷,傲视我,才会招来杀身之祸。那些胆小的、谦卑的猴子,一见人来就没影儿了,就保住性命了。所以,俗语说“是非都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不强出头,哪里有烦恼呢?不开口,就没有是非。平时多背诵《增广贤文》《菜根谭》里的这类谚语,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
吴王对颜不疑说:“戒之哉!”通过这件事,大家都要引以为戒呀!然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无以汝色骄人哉!”我们都不要倚仗自己的名誉、地位、智慧、财富来骄视于人。人都有骄慢之心,佛教说“贪嗔痴慢疑”,嗔慢之心,谁也难免。处于逆境的时候,自己能做到夹紧尾巴,嗔慢之心不易释放出来;有朝一日通达了,升官发财了,就很容易富贵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老之学是为帝王、为富贵人而讲的持盈保泰之道,用《道德经》的话来说,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久视,持盈保泰,才能永居太平而不落入麻烦之中。而长生久视的前提,一定要深根固柢。我们修一座房子,要把基础夯实;栽树,也要把根埋得深一点,不然,风吹草动就得完蛋。
颜不疑很贤达,他听懂了吴王的话以后,就“归而师董梧”,回到家乡,拜一个著名的道家人物董梧为师。他拜老师的目的是什么呢?“以助其色,去乐辞显”,就是加强学习,提升修为。
“以助其色”,助,是锄的意思。我们心中应该有面镜子,经常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我在成都曾讲过《尚书·洪范》里的“貌言视听思”。《洪范》“九畴”中,第一曰“五行”,金木水火土,没什么可讲的。第二就是“貌言视听思”,我们的形象怎么料理?现在都在讲个人形象设计,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有专门的人员来设计、料理。一般的人又如何料理呢?我们这儿有做美容的,这里说的形象,与美容所说的形象不一样,也不是简单的所谓美女、帅哥、靓仔等外貌上的感觉,而是要有气质和魅力。有的帅哥没有什么气质,没品位;有的人很丑,比如庄子笔下的不少残疾人、丑鬼,但一个个都得道了,道气深厚,魅力十足。一个道气深厚的人,和一个绣花枕头相比,区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助其色”,把自己的骄慢之心化掉,走出来就是一个平常人,怀着一颗平常心,到哪里都能和光同尘。再进一步修炼,能有道气,那就更好啦。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也一样,都得有自己的形象,都希望有美好的、正面的形象,而不是反面的。
“去乐辞显”,“去”是去掉,“辞”是辞去,去掉酒色财气享乐的那一套,去掉攀附显荣的种种心理。人生在世,谁不愿意过得舒适一点、显达一些?我们的心经常被欲望绑架,自己管不住自己,常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或者总要追寻这样那样的快乐才行,所以首先要“去乐辞显”。佛教修行也首先要发“出离心”,发“出离心”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东西去掉。
颜不疑跟着老师董梧这样修炼了三年之后,“国人称之”,整个吴国的人都称赞,“哇,吴国出圣人了,就是颜不疑先生!”虽然大家都称赞颜不疑,但是从后面的故事来看,他还没达到完美的状态,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