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道人拒绝外包装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yù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
《庄子·齐物论》的开篇就是这个公案,但在这里有些变化。《齐物论》里是“南郭子綦”,这里是“南伯子綦”,其实是同一个人。《齐物论》里他的学生是“颜成子游”,在这里是“颜成子”,也是同一个人。
南伯子綦靠着茶几,坐在那儿,“仰天而嘘”。他是在练龟息法,还是在练大周天?说不清楚,总之在练功夫。此时,他的徒弟颜成子进来拜见,看见老师这个状态,很诧异,就问:先生,您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平时您老人家精气神很旺的,但现在却是“形若槁骸,心若死灰”,怎么会这样呢?身体可以练得“若槁骸”,心真的能达到“若死灰”吗?
一个人要想形如槁木,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打坐的时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心可以真的如死灰状吗?我曾问过好些常年打坐修定的人,他们可以做到身定——形如槁木,但是谈到心定——心如死灰,很少有人说能够定下来。即使说能定下来的,如果继续问细节,说出自己心定的状态后,其实也不能称为定。为什么呢?他们要么住在所谓的“空”上,要么住在什么“光”上,要么住在什么感觉上,既然你都还见“光”、见“空”,还有这样那样的感觉,你定个什么呢?谈不上定。所以,“心如死灰”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南伯子綦这位老先生达到这个状态了吗?他为什么会“仰天而嘘”呢?这个“嘘”是在叹气,还是在练气功、炼丹道?下面他就表白啦。
当年,“吾尝居山穴之中”,我曾在山里闭关打坐。估计老先生闭关的时间肯定不短,起码是三年以上。当时,“田禾一睹我”,田禾先生专程到山里来看我,我接待了他。“而齐国之众三贺之”,田禾先生回到临淄城后,就在齐国到处宣扬:我在山里见到了南伯先生,留我吃了一顿饭,跟我说了很多话,传了很多秘功、道法。大家都恭贺:哇,你见到神仙了,不得了。于是前来道喜的人一批接着一批,如潮水一般。
这个事情让南伯先生知道了,他自我检讨:“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大家好好看这一段,这个境界真是无法比啊!
现在有些人闭关,闭关前就昭告天下:我要闭关了。对他的师父、他的师兄道友、他的护法居士,都要去布告一番。这段时间你们别打电话,因为在关房里,是不允许接电话的。你们可以给我写信,也可以送点供养。闭关是禁语的,不准说话,但是可以写字、写信。有什么需求,可以写在纸条上,通过护关僧沟通和采办,护法的居士也可以供养一些所需之物,送一台电风扇,送点衣物,送点沐浴用具,都可以。关房里尽管是过午不食,但如北方人在南方闭关,南方的蔬菜和饭吃不惯,也可以自己生火做饭;南方的人到北方去闭关,比如广州人到五台山去闭关,也可以弄点南方的大米到北方去煮。只要你在中午十二点前把饭做好,装到肚子里面去就行,如同终南山坐茅棚那样。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是我让我的名声先在外传布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传出去的,所以田禾先生才会知道我。为什么“我必先之”呢?“我必卖之”嘛!肯定是我先张扬了这件事情,他才会知道,才会“彼故鬻之”,拿这个大做文章。不要说见了神仙,如果我说请到了周杰伦、王菲等明星,他们要是到这儿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这间屋子恐怕早就被踩塌了。当然,明星出场,也是需要经纪人炒作的。
“我必卖之,彼故鬻之。”“鬻”,也是卖的意思。必然是我先有张扬,他才能把我的信息拿去大做买卖,给我当经纪人:要见南伯先生的,请到我这儿来报名,十万元一张票,我带你们去见。也可以这样说,给我十万元,带你们去见活神仙。还别说见神仙,现实生活中,如果来了一位藏区的大活佛,一些人的做法就是:“活佛在我家住,你要来见,先把供养拿来呀。没有供养,我怎么能带你去见呢?我花了多少钱供养呀,凭什么你一分钱不给就能见到活佛呢?”这样的事情也多,在广州、深圳、成都,我们见得太多啦。如果供养了一个活佛,就不愿意别人来见,活佛天天传秘法给我,天天给我灌顶,你们一来就把我独有的因缘“抢”啦,活佛的心就不仅仅用在我一个人身上了。加持别人多了,在我身上的加持就少了。所以,“我必卖之,彼故鬻之”,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你们想想,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是不是这样的?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如果我不去张扬这些,他怎么能了解呢?如果我不去闭关,他怎么知道我在闭关呢?我不在山洞里搞修炼,他怎么知道我在山里面修炼呢?如果我不是一个道人,他凭什么到外面去包装炒作我呢?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道人拒绝外包装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yù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
《庄子·齐物论》的开篇就是这个公案,但在这里有些变化。《齐物论》里是“南郭子綦”,这里是“南伯子綦”,其实是同一个人。《齐物论》里他的学生是“颜成子游”,在这里是“颜成子”,也是同一个人。
南伯子綦靠着茶几,坐在那儿,“仰天而嘘”。他是在练龟息法,还是在练大周天?说不清楚,总之在练功夫。此时,他的徒弟颜成子进来拜见,看见老师这个状态,很诧异,就问:先生,您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平时您老人家精气神很旺的,但现在却是“形若槁骸,心若死灰”,怎么会这样呢?身体可以练得“若槁骸”,心真的能达到“若死灰”吗?
一个人要想形如槁木,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打坐的时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心可以真的如死灰状吗?我曾问过好些常年打坐修定的人,他们可以做到身定——形如槁木,但是谈到心定——心如死灰,很少有人说能够定下来。即使说能定下来的,如果继续问细节,说出自己心定的状态后,其实也不能称为定。为什么呢?他们要么住在所谓的“空”上,要么住在什么“光”上,要么住在什么感觉上,既然你都还见“光”、见“空”,还有这样那样的感觉,你定个什么呢?谈不上定。所以,“心如死灰”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南伯子綦这位老先生达到这个状态了吗?他为什么会“仰天而嘘”呢?这个“嘘”是在叹气,还是在练气功、炼丹道?下面他就表白啦。
当年,“吾尝居山穴之中”,我曾在山里闭关打坐。估计老先生闭关的时间肯定不短,起码是三年以上。当时,“田禾一睹我”,田禾先生专程到山里来看我,我接待了他。“而齐国之众三贺之”,田禾先生回到临淄城后,就在齐国到处宣扬:我在山里见到了南伯先生,留我吃了一顿饭,跟我说了很多话,传了很多秘功、道法。大家都恭贺:哇,你见到神仙了,不得了。于是前来道喜的人一批接着一批,如潮水一般。
这个事情让南伯先生知道了,他自我检讨:“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大家好好看这一段,这个境界真是无法比啊!
现在有些人闭关,闭关前就昭告天下:我要闭关了。对他的师父、他的师兄道友、他的护法居士,都要去布告一番。这段时间你们别打电话,因为在关房里,是不允许接电话的。你们可以给我写信,也可以送点供养。闭关是禁语的,不准说话,但是可以写字、写信。有什么需求,可以写在纸条上,通过护关僧沟通和采办,护法的居士也可以供养一些所需之物,送一台电风扇,送点衣物,送点沐浴用具,都可以。关房里尽管是过午不食,但如北方人在南方闭关,南方的蔬菜和饭吃不惯,也可以自己生火做饭;南方的人到北方去闭关,比如广州人到五台山去闭关,也可以弄点南方的大米到北方去煮。只要你在中午十二点前把饭做好,装到肚子里面去就行,如同终南山坐茅棚那样。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是我让我的名声先在外传布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传出去的,所以田禾先生才会知道我。为什么“我必先之”呢?“我必卖之”嘛!肯定是我先张扬了这件事情,他才会知道,才会“彼故鬻之”,拿这个大做文章。不要说见了神仙,如果我说请到了周杰伦、王菲等明星,他们要是到这儿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这间屋子恐怕早就被踩塌了。当然,明星出场,也是需要经纪人炒作的。
“我必卖之,彼故鬻之。”“鬻”,也是卖的意思。必然是我先有张扬,他才能把我的信息拿去大做买卖,给我当经纪人:要见南伯先生的,请到我这儿来报名,十万元一张票,我带你们去见。也可以这样说,给我十万元,带你们去见活神仙。还别说见神仙,现实生活中,如果来了一位藏区的大活佛,一些人的做法就是:“活佛在我家住,你要来见,先把供养拿来呀。没有供养,我怎么能带你去见呢?我花了多少钱供养呀,凭什么你一分钱不给就能见到活佛呢?”这样的事情也多,在广州、深圳、成都,我们见得太多啦。如果供养了一个活佛,就不愿意别人来见,活佛天天传秘法给我,天天给我灌顶,你们一来就把我独有的因缘“抢”啦,活佛的心就不仅仅用在我一个人身上了。加持别人多了,在我身上的加持就少了。所以,“我必卖之,彼故鬻之”,真是说到点子上了。你们想想,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是不是这样的?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如果我不去张扬这些,他怎么能了解呢?如果我不去闭关,他怎么知道我在闭关呢?我不在山洞里搞修炼,他怎么知道我在山里面修炼呢?如果我不是一个道人,他凭什么到外面去包装炒作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