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徐无鬼》第三讲(6)孔夫子的禅师扮相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孔夫子的禅师扮相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yǐng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孔夫子离开鲁国以后,云游天下,经过卫、陈、蔡、楚、宋等国,但并未见楚王,这也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在这则故事中导演出这一幕:孔子到达楚国的时候,楚王举行国宴来招待。宰相孙叔敖“执爵而立”,拿着爵(青铜器做成的酒杯)站在那儿做司仪,主祭酒的是市南宜僚,这两人都是楚国当时的贤士。

历史上的孙叔敖,是楚庄王的宰相,楚庄王去世四十年后孔子才出生,孔子周游列国时,楚庄王已去世百年了。市南宜僚是孔子去世后才出现的人物,也没有在楚国为官。当然,庄子是在讲寓言嘛,关公战秦琼、张飞战岳飞的故事在《庄子》里不少。

《东周列国志》里有孙叔敖的故事。孙叔敖小时候很苦,父亲早亡,他跟母亲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有一天,孙叔敖从外面哭着回来,他妈妈问道:“你为什么哭啊?”他回答说:“母亲呀,我活不了多久了。”“怎么回事呀?你才十来岁,怎么会活不久呢?”孙叔敖回答道:“传说见了双头蛇的人,很快就会死去,我今天就看见了一条双头蛇。”他妈妈继续问:“你见了双头蛇后怎么处理的?”“我怕以后别人再看见它,也会死去,所以就用锄头把它杀死,埋掉了。”他母亲也是一个贤达明理之人,就说:“你不会那么快死的,你做了大好事,老天一定会保佑你的。”后来孙叔敖当上了楚国的令尹(宰相),在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楚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帮助楚庄王战胜晋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市南宜僚受酒而祭”,祭,念祭词,相当于祝酒词吧。他是这样说的:“古之人乎!于此言已。”尊敬的孔夫子啊,你就是圣人,在这盛大的宴会上为我们楚国提一些有益的建议吧。在《周礼》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君宴请宾客,宾主之间都要说一些祝酒词,场合不同,祝酒词也不同,都有详细规定的。据《左传》记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引用《诗经》来作祝酒词,主人背几段《诗经》,客人也引用几段《诗经》来作答。所以孔夫子说“不知诗,无以言”,如果你不懂《诗经》,不熟读《诗经》,不能背诵《诗经》,在正规的社交场合里,你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也不知道说话的窍门。

但在这里,是庄子导演的戏,台词当然也是他自己设计的。老子和庄子都崇尚“大音希声”“大言不言”“大辩不辩”,所以庄子给孔夫子设计的台词是:“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孔子说,我听说有不用言谈而表现大道的,“不言之言”嘛。那“未之尝言”又怎么理解呢?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三藏十二部,你能一句道尽否?”能否一句话,把八万四千法门说尽?能说尽的只有“不言之言”。怎么去表现“不言之言”呢?在禅宗里,有棒、喝、女人拜、绕床窜、画圆相、扭腰作怪等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不言之言”。因为禅不可说,道不可说,只有“不言之言”稍可相应。

宋朝的大禅师大慧宗杲曾拿着一根篾条说,“唤作篾条则触”——本来就是篾条,还需要你去说吗?“不唤作篾条即背”——如果你说这个不是篾条,你就违反游戏规则了,它本身就是篾条,你怎么能说它不是呢?但你如果说它是篾条,就是头上安头、画蛇添足了,反正说是说非都不是。“不得有语”——不准你说,因为开口就错。“不得无语”——不准你不说,不得用无语来蒙混过关。“不得棒,不得喝”,乃至禅宗内种种话语动作,什么画圆相呀,磕头礼拜呀,东走几步西走几步呀,墙上倒立呀,等等,这些你都别玩。这个时候,说上一句来!他把种种表现形式都给你掏空,再让你来表现一下,你怎么来表现?当时他的一个徒弟就提意见了:“师父,你这个不对。”大慧问他:“怎么不对呢?”“这正如一个强盗,把别人所有的东西都抢光了,还拿着刀子冲着别人的胸膛说:‘拿钱来!’”禅宗的言语道断就是这么厉害,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说?你拿什么话来说?我们看,庄子的表述与禅宗多么类似。

“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孔夫子说,我早就知道“不言之言”,但是没有适合的场合和氛围,我从来没有展现过。“于此乎言之”,今天借着楚王这个盛大宴会的氛围,我正好展现一下。说完,孔夫子接着讲了市南宜僚和孙叔敖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是春秋时的佳话。有两家人吵架吵得不可开交,市南宜僚听到后,就跑到他们的门口去玩弹丸,他的弹丸技术十分高超,大家不知不觉围过来看,而忘记了吵架,这是市南宜僚的故事。孙叔敖呢,他运筹帷幄,天天在屋里睡大觉,吓得敌国不敢对楚国用兵,楚国得以没有战争。这样的功夫了不得啊!“丘愿有喙三尺”,佛教说佛有广长舌相,其舌能够覆盖三千大千世界。孔夫子则谦虚地说,我希望我的嘴像鸟一样,有三尺长就行了。

孔夫子讲完市南宜僚和孙叔敖的故事后,突然说“愿有喙三尺”,然后就戛然而止,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禅宗公案里,徒弟去见师父,师父对徒弟一番提持,徒弟突然大彻大悟了。师父问:“你悟见个什么?快说快说。”见道的徒弟往往回答:“宁愿截舌,不犯国讳。”你可以割了我的舌头,但我就是不说。大家可以去感觉感觉,这里的对答和禅宗公案的对答有没有区别?下面就有了庄子的一番评论。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