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徐无鬼》第五讲(8)不著有无,历历孤明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不著有无,历历孤明

“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如果要去问,去追问其原因,“不可以有崖”,崖也可以是这个“涯”。在《养生主》里,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麻烦的事情。“不可以有崖”,首先,不能执着于“有”,把本身漫无边际的知识、智慧搞成有了边际了;其次,也不能把知识和智慧固化和局限了。“不可以无崖”,作为知识而言,有自身的规律性,有自身的范围,一方面不能固守于它的范围,但是也不能漫无边际地扩大其外延。所以,既不能执“有”,也不能执“无”。

“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颉滑”就是错综复杂。万事万象非常浩瀚,但是总有其根本。所以古人讲究道统、法统。禅宗讲纲宗,也是最关键之处,纲举目张嘛。我们一定要在无穷无尽的事相面前,抓住根本和起作用的关键点,这个称之为“道枢”。“颉滑有实”,就是前面说的“冥有枢”。“古今不代”,“代”就是代谢,古今不变,永恒不变的道理。“而不可以亏”,这个东西不可以损亏,也不可以增加。大家都会背诵《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就是不增不减。

刚才说过,我们的心就是那么一条缝,它有什么?它“不有不无”。念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都只是具体的念头而已,所以“不有”。说它是“无”?不是,明明有个活泼泼的,能知能见的东西在那儿,不能说它是“无”,它不有不无。说它生?它不生。说它灭?它不灭。说“现在”,去年有“现在”,明年还是有“现在”,生生世世这个“现在”都存在,不会灭的。说它“增”,增了什么?“减”,减了什么?说它是干净还是污染的?污染的那些都是事相上的东西,一个念头可以是净念,也可以是浊念,可以是烦恼念,也可以是菩提念,但这些都跟它不相干,它不是这些东西。所以说,“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大扬搉”就是大体的轮廓。道,一言以蔽之,大约就是这个样的。

“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如果我们要继续追问,这一切到底是什么原因?科学的思维总是要在原因前面找原因。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齐物论》里还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开端,但开端之前、之前的之前都应有啊,你能说得清楚吗?时间总是不断地向前的。“阖不亦问是已”,我们可以向深的方面继续探讨吗?

但是,“奚惑然为”,面对我们的疑惑,面对我们的无知,这个肯定是永恒的,无可奈何于我们的愚蠢,无可奈何于我们的无知。所以,“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圣人不惑,道人不惑,智者不惑,只有沉溺于世间的众生才有惑。要去众生之惑,当然得用圣人之智。众生如果领悟了圣人的智慧,当然就可以脱凡入圣,这是圣人教化伟大之处,能把这样的教化成功地推行开来,就是“尚大不惑”。但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太难太难啊!只有佛陀、孔夫子、老子、庄子这样的圣贤,在为我们众生解惑,但几千年来,又有多少人得以“解惑”呢?

一般来说,我们从“不知”到“知”,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在佛教里面称之为“后得智”,任何东西都是要学习的,所以“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知之者”嘛。以“不惑”解“惑”,就是“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也算是能够解惑,“复于不惑”嘛。

在禅宗里,开悟的祖师指导学生参禅。学生们参禅打坐十年八年,似乎觉得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向老师报喜。老禅师心明眼亮,知道他功夫未到,就说,不是,再参。过了几天,这个认为已明心见性的人,感觉自己怎么又有迷惑了呢?当时的悟境怎么保持不住呢?后来再经过努力,终于真正明心见性了,为老禅师所印可,这个就是“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

“是尚大不惑”,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能用大智慧去开启别人智慧的人,当然是“尚大不惑”的大智慧者。当然,这个智慧是空、是无,也是无智,就是从无智到有智,再回归于无智。所以,这个智到底是惑,还是智?只有大智慧者才知道。以不知去求知,再回归于不知,关键就是要承认人的“无知”,我们除了有当下的历历孤明之外,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呀!

“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我们回到前面的那一句,“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类似这些,在《庄子》里面,在《齐物论》里面,乃至《知北游》里面,不断出现,反复地谈“知”与“不知”的关系。“知”与“不知”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精神,每天都要面对挑战。每天都有一个“不知”,都有一个“知”;每天都有个“是”,有个“非”。它们之间的闸门,每天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突破。我们到底是“知”,还是“不知”?如果能够把这个门闩撞开,你就悟道了,就是“尚大不惑”的成就者了。这个就需要我们花工夫去参,不管多少年,都要争取参透!

《徐无鬼》这篇就讲完了,后面讲得急了点,显得有些粗。但很多精神在其他篇章里都讲过。《庄子》三十三篇是一体的,大家可以相互参照,如果能融会贯通,就给各位道喜了!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