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徐无鬼》第一讲(1)道德有损也是病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徐无鬼》:道人的志趣与功夫

第一讲 心中无鬼天地宽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茅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道德有损也是病

《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共三十三篇。《徐无鬼》是“杂篇”中的一篇,篇幅较长,争取四次讲完。在这篇中,徐无鬼相关的故事占了很重的分量,也是能够完整表现道家思想的一篇。当然,这一篇采用的手法,依然是通过寓言故事,配上适当的说理来阐述道家思想的。

《庄子》里,很多神仙人物的名字都取得非常有趣,“徐无鬼”这三个字也很有趣。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很多人心里都有“鬼”。心里有“鬼”,这个日子就过得麻烦,心理就不健康,会产生种种心理的、身体的疾病。如果“无鬼”呢?“心中无鬼天地宽”嘛,就不会有这些麻烦,日子也会过得顺顺当当。我们先把开篇的名字说一说,然后来看正文。

熟悉先秦历史,或者看过《史记》《战国策》的人,应该知道魏武侯。魏武侯是魏文侯的儿子。战国初期魏文侯时,魏国已称霸于天下。到了魏武侯时期,仍然称霸于天下。后来魏武侯的儿子魏惠王继位,早期仍然辉煌,但他穷兵黩武,败在了贤明的齐威王和大军事家孙膑手中。另一方面,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在西方迅速崛起,夺去了魏国西河之地,动摇了魏国的霸主地位。一东一西两个邻国的崛起,使魏国最终丧失了霸主的地位,逐渐衰弱。

大家都熟悉“孙庞斗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同学,传说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是魏惠王的大将军,破楚、败齐、犯赵,无往不利。但庞涓知道孙膑更是军事天才,比自己强,于是把孙膑骗到魏国,欲置之于死地。孙膑巧计装疯,躲过了这一劫,但还是被庞涓削掉膝盖骨,成了残疾人,所以叫孙“膑”。后来孙膑到了齐国,辅佐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十来年,两次战胜魏国,最终杀掉庞涓,报了仇。

下面我们来说正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chù耆欲,掔qiān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

徐无鬼见魏武侯的时候,应该是魏国最辉煌的时候。女商是魏武侯的一个谋臣、一个大夫。女商向魏武侯推荐徐无鬼,说这个人是山中高人,平时不轻易见人的,大王应该见上一见。几经折腾之后,徐无鬼才同意见魏武侯。

魏武侯见到徐无鬼就说:“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这里的“病”是什么呢?陷入困境、遇到麻烦、不开心、不得意,都称为“病”,并不单指身体有病。魏武侯说:先生,你苦呀!在山林里日子过得不好吧?既没有什么好玩的,也没什么好享受的,太清淡太寂寞了,所以现在才愿意来见我了。称一位寒士为“先生”,可见魏武侯还是尊贤礼士的,并不骄傲自大。

徐无鬼怎么回答呢?山林高士,一开口肯定了不得。要知道,庄子笔下的一批高人,都是“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的。天子要把他们当作臣子,他们是不愿意的;诸侯要和他们做朋友,也没有资格。他们都很有骨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独与“大道”做朋友。对于天子、诸侯功名利禄的诱惑,他们绝不会动心。

所以,听到魏武侯的开场白,徐无鬼很不客气地说:“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我是来慰问、帮助君王的,是君王有病、有麻烦,我是来给您开药方的,不是我有病、有麻烦呀。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先秦时期,处士是可以颉xié颃háng诸侯,以维护自己尊严和自由的;而诸侯对待他们,必须谦卑有礼才行。

接下来,徐无鬼就一条一条地数落魏武侯。首先就是:“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君主们哪一个不是嗜欲很盛呢?齐宣王称霸诸侯之前,向孟子请教王霸之术。而孟子却大谈先王之道,也就是向齐宣王兜售仁义,齐宣王哪里听得进去。一会儿说“寡人好货”,一会儿说“寡人好色”,乃至“王顾左右而言他”,对孟夫子的仁义之说根本听不进去。

孟子所宣讲的仁义之道,在天下一统时当然是必需的,但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富国强兵的谋略之术才是国君们所追求的。但那时没有像秦国那样彻底变法图强的山东六国,还没有秦国那种一统天下的战略趣向,魏、齐、楚等国的君主们,稍有所得便安于虚幻不实的“霸业”,并纵情于“嗜欲”。

我们看早在夏桀、商纣那个时候,就因大纵“嗜欲”而亡国。那时最普遍的嗜欲,是声色之乐,即现在所谓的“酒色财气”。人一旦有权、有钱,条件好了,嗜欲就多了,就会在酒色财气上去表示他的特殊存在,去充分享乐一番,这就是“盈耆欲”。如果穷得饭钱都没有了,哪有资格、哪有本钱去“盈耆欲”?

“长好恶”,区分“好恶”的前提,要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一个人处于贫贱、困顿的时候,有资格去好恶吗?底层民众、机关企业里底层的职工,有资格去好恶吗?上面的人把他们指挥来、指挥去,他们只有老老实实地当“老黄牛”,受别人“好恶”的指挥。往往是富贵了、有成就了的人,才会翘尾巴,“好恶”才会膨胀,要发号施令,条条框框也越来越多,这就是人的本性。所以随着地位的变化,不但“耆欲”要膨胀,“好恶”也要膨胀。“耆欲”“好恶”膨胀以后,就有个必然的麻烦,会“性命之情病矣”呀!

“性命”这两个字,这些年来我反复地讲。《易经》里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什么是性?什么是命?在我出版的书籍中已经讲了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性命之情”为什么会“病”?我们知道,酒色财气,麻烦是非,都是摧残我们生命、腐蚀心灵的毒药。酒色财气过多,不但损伤我们的身体,还有损我们的德行。道德有损、心性有损也是病,而且是大病。这个大病只有一个药方可治,就是把“嗜欲”“好恶”驱逐出境,发配到爪哇国去。只要意识里的这些不良习气去掉了,这类病自然就好了。

其次呢,“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这个“病”不是生病的意思,是不舒服、不习惯的意思。比如,习惯抽烟的人,戒烟就会很痛苦;好色的人,不看美女也会很痛苦;喜欢听音乐的人,如果把他的MP3、音响功放关了,肯定失魂落魄;喜欢喝酒的人,不让他喝酒,那也很痛苦;当官的,特别是当大官的,刚退休下来时很不习惯,因为不能再“挥斥方遒”,自己的意气没法驰骋了。所以,“黜耆欲,掔好恶”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不习惯、不舒服,耳目、五脏、四肢就得“病”了。

世间人如此,修行人呢?我们看到很多愿意修行的人,愿意对自己的身心性命进行优化的人,在最初的阶段,在对治习气——“黜耆欲,掔好恶”的初期,也会有一个不习惯、不舒服的过程,耳目、五脏、四肢也同样要得“病”。所以徐无鬼开头就说“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这样说了后,“武侯超然不对”。“超然”就是茫然的意思。魏武侯是霸主啊,霸气十足的,谁敢在这样的国君、霸主面前这样说话?没人敢。这短短几句话,就可看出徐无鬼的确不一般。魏武侯也不一般,他不像以前的夏桀商纣那样多疑善怒。在夏桀商纣面前,谁敢这样说话呀?关龙逄、比干这样的贤臣不是因进谏而被杀掉的吗?魏武侯的气量还算比较大,虽然徐无鬼这么挖苦他,说了一通他从没有听过的话,他也没有发脾气,只是脑袋一下就晕了、傻了,茫然不知应对。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