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让老板欢喜的诀窍
聊完了相狗、相马的故事,徐无鬼退了出来。在旁边侍候的女商先生很惊讶,问徐无鬼说:“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我的君王与先生聊得这么开怀欢喜,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窍门在哪里?我以前也想让国君欢喜高兴,横的方面给他说“诗书礼乐”,讲经邦治国这样一套道理,这些是儒家的根本经典嘛;纵的方面,说的则是《金板》《六韬》,这些先秦时兵家权谋之书。“金板”已不见其文,“六弢”即“六韬”,据说是《太公兵法》,用“文武、虎豹、龙犬”六种方略讲述的御敌制胜之道。
大家知道《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等所谓的《武经七书》。《六韬》传说是由姜子牙的《太公兵法》演变而来的。以后有机会的话,如果有人愿意听,我也准备讲一讲《太公兵法》。《金板》是周代的兵书,专门讲如何治理天下的。《金板》已经失传,《六韬》还在,如今考古学界有人说《六韬》是战国时代或魏晋时代伪造的,这些暂且不管,总而言之,这书现在还有。
“诗书礼乐”是文,《金板》《六韬》是武,我不但把文武之道都奉献给国君了,还“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为魏国建立了很多的功业,都记不住有多少了。我做了这么多,但“吾君未尝启齿”,我的君王从来没对我笑过,更谈不上表扬、赞叹了。“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今天先生用的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君这么欢喜?
徐无鬼回答说:“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我只是老老实实给国君讲了我相狗、相马的一些方法而已。女商先生半信半疑,当真这么简单吗?下面,徐无鬼就把其中的窍门讲给女商听。
徐无鬼回答说:“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应该熟悉这种感觉。战国初期,越国也实行流放制度,就像以前俄国把犯人流放到西伯利亚,英国把犯人流放到太平洋岛屿上一样。越国就是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东南一带,它一般把人流放到什么地方呢?流放到福建、广东一带。以前广东、广西称为百越之地,福建是闽越,这么一大片地方当时都是越地,人民都是越王勾践的“子孙”。
被流放的人,“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尽管离开家乡只有几天,如果在路上遇见了自己的邻居或熟人,心里肯定很欢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过了十天半月,越走越远。徐总最近走六十里,花了六个多小时。如果以一天六十里的步行速度来计算,十天就是六百里,三十天就是一千八百里。一千八百里的路程,如果是从苏州算起,也差不多快到广州了。这时如果见到一个老乡,尽管不认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已经热泪盈眶,非常欢喜了。
“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一个人被流放到一个荒岛上,像鲁宾孙一样,只能与猪狗为侣,草木为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戍边的战士都很辛苦。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还有一个连,百十来人,经常还有船只、飞机来去。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完全是远离人间烟火。礁上建的楼,开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吊脚楼,涨潮的时候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落潮后大概也只有十几平方米。部队现在条件好了,用钢筋混凝土建了一座楼房,也就我们这个房间这么大吧,一个排的人在那儿驻守,一个月补给船来一次,送点米,送点水,新鲜蔬菜都没有,只能吃咸菜和罐头,那是很苦的。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那里,会怎样呢?
人类现在准备开发宇宙,要到月亮上去。美国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去月球勘探,一个来回得半个多月,在月球上最多一次待了75个小时。在国际空间站里,只有几个人能待很长的时间,俄罗斯人打破了世界纪录,大概是438天。说老实话,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都要发疯的。英国人、美国人建了个太空实验室,在地球上模拟太空的生态环境,研究万一地球毁灭了怎么应对。建了一个十多亩地的实验棚,完全和外界隔绝,拥有模拟的生态系统,自耕自食,几个男女在里面,看看能否坚持个三年五年。结果半年后,都差不多得精神病了,根本受不了。尽管每天还有很多人在外面参观,还可以看见人类,但无法与外界交流沟通,精神很快就崩溃了。所以,“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我们自己想一想,如果我们真正离开所熟悉的环境,在外面孤独地生活,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现在要讲“回归”?叶落归根、回归祖国,因为人都有这个情结。“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这就是人之常情。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徐无鬼谈了“去国”数日、旬月、期年,三个时间段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对于长期“去国”、孤独流放多年的人,他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需要向自然回归
“夫逃虚空者,藜lí藋diào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qǐng欬kài其侧者乎!”如果把一个人孤独地流放多年,流放到空荡无人之地,周边完全是野树、野草,只有黄鼠狼、老鼠在身边来去。这样的话,“闻人足音跫然而喜”,听见人的脚步声就会激动而喜呀。
讲一下我坐监的感受。1975年初我刚进监狱,是在四川省看守所。监狱里新进的人都要先单独关两个月,头几天我还没什么感觉,管他的,加上我胃口小,随便吃点东西就可以,所以也没有饥饿感。一个月之后就想家了,那时虽然没有结婚,但想父母,想朋友,想老师,总有牵挂的人。20世纪70年代,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家家户户还没有抽水马桶,有环卫部门或农民的粪车运送粪便。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农民就拉着粪车进城,沿街吆喝:“倒桶子啰,倒马桶啰。”我在看守所里,隔着高墙,听到那个声音,好亲切,“人间之声”呀!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时关在监狱里见不到人,只有一个小窗户透气,只有三顿饭从小窗口送进来,没人和我说话。在那种情况下,真的是“闻人足音跫然而喜”啊!
如果我们去山里旅游,迷了路,吃的用的都没有,只能等外面的人来解救,等了三天三夜都不见人,忽然听见有说话声,那时心里肯定一阵狂喜;再听到脚步声,知道来人已经很近,自己快得救了,就更踏实、更欢喜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孤独久了的人,听到脚步声都很欢喜,何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听到父母、兄弟在自己耳边窃窃私语、欢声笑语,一下就有了归家的感觉,那多温馨啊。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让老板欢喜的诀窍
聊完了相狗、相马的故事,徐无鬼退了出来。在旁边侍候的女商先生很惊讶,问徐无鬼说:“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我的君王与先生聊得这么开怀欢喜,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窍门在哪里?我以前也想让国君欢喜高兴,横的方面给他说“诗书礼乐”,讲经邦治国这样一套道理,这些是儒家的根本经典嘛;纵的方面,说的则是《金板》《六韬》,这些先秦时兵家权谋之书。“金板”已不见其文,“六弢”即“六韬”,据说是《太公兵法》,用“文武、虎豹、龙犬”六种方略讲述的御敌制胜之道。
大家知道《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等所谓的《武经七书》。《六韬》传说是由姜子牙的《太公兵法》演变而来的。以后有机会的话,如果有人愿意听,我也准备讲一讲《太公兵法》。《金板》是周代的兵书,专门讲如何治理天下的。《金板》已经失传,《六韬》还在,如今考古学界有人说《六韬》是战国时代或魏晋时代伪造的,这些暂且不管,总而言之,这书现在还有。
“诗书礼乐”是文,《金板》《六韬》是武,我不但把文武之道都奉献给国君了,还“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为魏国建立了很多的功业,都记不住有多少了。我做了这么多,但“吾君未尝启齿”,我的君王从来没对我笑过,更谈不上表扬、赞叹了。“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今天先生用的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君这么欢喜?
徐无鬼回答说:“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我只是老老实实给国君讲了我相狗、相马的一些方法而已。女商先生半信半疑,当真这么简单吗?下面,徐无鬼就把其中的窍门讲给女商听。
徐无鬼回答说:“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长期在外漂泊的人应该熟悉这种感觉。战国初期,越国也实行流放制度,就像以前俄国把犯人流放到西伯利亚,英国把犯人流放到太平洋岛屿上一样。越国就是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东南一带,它一般把人流放到什么地方呢?流放到福建、广东一带。以前广东、广西称为百越之地,福建是闽越,这么一大片地方当时都是越地,人民都是越王勾践的“子孙”。
被流放的人,“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尽管离开家乡只有几天,如果在路上遇见了自己的邻居或熟人,心里肯定很欢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过了十天半月,越走越远。徐总最近走六十里,花了六个多小时。如果以一天六十里的步行速度来计算,十天就是六百里,三十天就是一千八百里。一千八百里的路程,如果是从苏州算起,也差不多快到广州了。这时如果见到一个老乡,尽管不认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已经热泪盈眶,非常欢喜了。
“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一个人被流放到一个荒岛上,像鲁宾孙一样,只能与猪狗为侣,草木为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戍边的战士都很辛苦。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还有一个连,百十来人,经常还有船只、飞机来去。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完全是远离人间烟火。礁上建的楼,开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吊脚楼,涨潮的时候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落潮后大概也只有十几平方米。部队现在条件好了,用钢筋混凝土建了一座楼房,也就我们这个房间这么大吧,一个排的人在那儿驻守,一个月补给船来一次,送点米,送点水,新鲜蔬菜都没有,只能吃咸菜和罐头,那是很苦的。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那里,会怎样呢?
人类现在准备开发宇宙,要到月亮上去。美国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去月球勘探,一个来回得半个多月,在月球上最多一次待了75个小时。在国际空间站里,只有几个人能待很长的时间,俄罗斯人打破了世界纪录,大概是438天。说老实话,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都要发疯的。英国人、美国人建了个太空实验室,在地球上模拟太空的生态环境,研究万一地球毁灭了怎么应对。建了一个十多亩地的实验棚,完全和外界隔绝,拥有模拟的生态系统,自耕自食,几个男女在里面,看看能否坚持个三年五年。结果半年后,都差不多得精神病了,根本受不了。尽管每天还有很多人在外面参观,还可以看见人类,但无法与外界交流沟通,精神很快就崩溃了。所以,“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我们自己想一想,如果我们真正离开所熟悉的环境,在外面孤独地生活,也是很可怕的。为什么现在要讲“回归”?叶落归根、回归祖国,因为人都有这个情结。“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这就是人之常情。在日常生活中,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徐无鬼谈了“去国”数日、旬月、期年,三个时间段不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对于长期“去国”、孤独流放多年的人,他的心理感受和需求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需要向自然回归
“夫逃虚空者,藜lí藋diào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qǐng欬kài其侧者乎!”如果把一个人孤独地流放多年,流放到空荡无人之地,周边完全是野树、野草,只有黄鼠狼、老鼠在身边来去。这样的话,“闻人足音跫然而喜”,听见人的脚步声就会激动而喜呀。
讲一下我坐监的感受。1975年初我刚进监狱,是在四川省看守所。监狱里新进的人都要先单独关两个月,头几天我还没什么感觉,管他的,加上我胃口小,随便吃点东西就可以,所以也没有饥饿感。一个月之后就想家了,那时虽然没有结婚,但想父母,想朋友,想老师,总有牵挂的人。20世纪70年代,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家家户户还没有抽水马桶,有环卫部门或农民的粪车运送粪便。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农民就拉着粪车进城,沿街吆喝:“倒桶子啰,倒马桶啰。”我在看守所里,隔着高墙,听到那个声音,好亲切,“人间之声”呀!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时关在监狱里见不到人,只有一个小窗户透气,只有三顿饭从小窗口送进来,没人和我说话。在那种情况下,真的是“闻人足音跫然而喜”啊!
如果我们去山里旅游,迷了路,吃的用的都没有,只能等外面的人来解救,等了三天三夜都不见人,忽然听见有说话声,那时心里肯定一阵狂喜;再听到脚步声,知道来人已经很近,自己快得救了,就更踏实、更欢喜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孤独久了的人,听到脚步声都很欢喜,何况“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听到父母、兄弟在自己耳边窃窃私语、欢声笑语,一下就有了归家的感觉,那多温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