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探源

学而篇4 | 三省吾身,才能活的坦荡、潇洒


Listen Later

三省吾身,是曾子自省的三件具体的事。


第一省,为人谋而不忠乎。

检讨自己,为领导做事是否存有私心。


现在工作都讲求KPI。

但这种结果导向的模式下,掩盖了很多问题。


能力弱者,可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以达成个人kpi。

能力强者,可以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又兼顾个人kpi。

不管哪种,集体的利益都是受损的。


君子做事不为结果。

只是把事情当做磨刀石,磨砺自己的“天心”,警惕自己的“欲心”。

帮助内在德行的增长。


但君子的忠,是有前提的。

君行君道,则臣尽臣道。


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流离失所,并不是没有国君重用。

但凡发现可以辅佐的君主,孔子一定前去考察,不错过一丝一毫可以尽忠治世的机会。

一旦发现君道不正,任何高官厚禄都无法令他多留一日。


“君君臣臣”的前提达成后,曾子这样的贤人能做的唯有“尽忠”。


第二省,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检讨自己,与同事朋友相处是否存有私心。

在私心的驱使下,人会说出虚言妄语,做出矫揉造作的行为。

以更少的付出换取更多的回报。

这是本能的贪欲使然。


纵使有修为的君子,只要天心没有完全彰显,随时都会被潜藏的欲心控制,做出不信的行为。


但不信的后果是严重的。

你与人交往每个行为,都会在他人心中留下痕迹,并不断累积。

他们吃过的亏,受过的损失,都记录在潜意识中;

即便概念中他们真的不在意,但日后与你打交道的模式已经在底层被改变。


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会成为一颗颗雷,埋在不信者未来的路上。

不知道哪颗雷,就会爆在你最在意的节点、位置。

比起来,当初的获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虽然君子不计得失。

但践行诚信为他们在长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第三省,传不习乎?


检讨自己,教授弟子的知识,是否都是自己理解并实践过的。


教授对于君子,是另一种学习。

用来验证自己的知识是否具备底层的“实质”。

一旦发现其中有浮华的部分,立刻警醒背后蠢蠢欲动的欲心。


为什么教授这些不属于自己的知识?

出于面子?

出于慢心?

出于名声?


当自己处于强势地位时,容易放松与张扬,欲心最容易伺机萌发。

面对下级也不忘自省,实在是难能之事。

 

曾子三省,展现了一个君子应有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道态度。

在对上,对中,对下的日常交往中,不放过任何一个打磨德行的机会。

时时警惕欲心,保护的天心。


这也是处在今日的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现在的社会关系比春秋时复杂了不知道多少。

你是用它们来磨砺自己,还是为自己增添烦恼呢。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论语》探源By 究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