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获悉,今年6月,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达15.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6%。今夏电力数据揭示,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正悄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加速蝶变,广东现代农业正借电力引擎跑出“不靠天”的新赛道。
“热辣滚烫”的夏季
电力给本地咖啡送“凉”方
数据显示,7月17日,广东电网系统负荷今年第三次创新高,比去年最高系统负荷增长5.25%,系统运行平稳。持续的高温造成各地土壤墒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烤”验。但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显示,广东夏粮产量不降反升,总产量71.9万吨。
这背后的“凉方”便是智能灌溉。智能灌溉系统让旱涝调节收放自如,农作物增长增收也就有了保障。在汕尾海丰县平东镇,500亩阿拉比卡咖啡树在汕美湖畔的红壤上蓬勃生长。“2019年,我培育出了100%本地种的咖啡豆,目前年销量达6000公斤,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汕美湖畔咖啡种植基地老板项明祥掩饰不住骄傲。
“咖啡对温度、水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夏季高温干旱或突降暴雨,都会影响生长。”南方电网广东汕尾海丰供电局平东供电所副所长刘生彬表示。为此,供电部门针对自动化灌溉和排水系统量身定制了供电保障方案。高温时,电力驱动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如同为咖啡树装上“智能管家”,可精准地将水珠均匀洒在每一株咖啡树上,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让咖啡树在酷暑中“喝”得及时又适量,单位面积产量从80公斤跃升至120公斤;遇上雨季,一键式排水系统快速响应,有效避免咖啡树根部积水,使其成活率从30%提升至80%以上。
电力护航特色养殖业
全产业链“带电”成长
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东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在广东,餐桌上的“鸡”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在广东清远阳山已初步构建了集种禽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清远鸡全产业链。
在这儿,电力支撑着清远鸡现代养殖的筋骨。孵化基地里,孵化机守护着21天生命密码的破译,让每颗清远鸡蛋都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迎接新生;饲料加工间的粉碎机、搅拌机轰鸣运转,将原料转化为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在冷链车间,恒温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确保屠宰后的生鲜鸡肉在锁鲜状态下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鸡舍里排列着整齐的鸡笼,清远鸡羽翼油亮,啄食声此起彼伏,转动的风扇叶片驱散了岭南夏日的闷热湿气,照明则保障鸡群作息规律。
“我们自己孵化鸡苗、自主建设鸡饲料生产线,这些环节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清远市金都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蓝欣欣向记者介绍自己生态放养的“秘密武器”。稳定电力赋能下,传统养殖焕发新活力:饲料加工标准化使肉料比下降8%,科学通风将鸡群存活率提升至93%,年出栏量突破120万羽。
“灯”火可亲
甜蜜产业“照”亮乡村新图景
“火龙果怕黑,我们给它点‘灯’;乡村振兴缺电,我们给它‘升压’!”7月20日傍晚,广东湛江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的4000亩火龙果基地准时“亮灯”。刹那间,59万盏LED补光灯如银河倾泻,把田野映成一片璀璨星海。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杨柑供电所所长杨土华站在田埂上,指着头顶的银线笑言:“这条新投运的10千伏吉南线,就是我们给火龙果量身定制的‘光合专线’。”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电’加餐。”布政村种植大户李志海掐指一算:自从用上LED夜间补光技术,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亩产增加4000斤,“多出来的每一斤,都有电的功劳!”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东农业用电量增长4.83%,这其中就有火龙果补光用电的一份功劳。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果9万吨,年产值超过4.8亿元,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夜幕降临,吉南线电流稳稳地流过每一盏灯。李志海把刚摘的火龙果递给杨土华:“尝尝!这口甜里,有阳光的味道,也有灯光的味道”。据悉,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今年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实施大修项目44个,38回线路治理,为村庄发展和用户用电提供优质电力保障。此外,该局服务同步提速,营配指挥中心通过后台大数据系统监测火龙果大客户用电负荷,市场部成立了客户经理“线上+线下”服务队,组建火龙果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及时有效地解决用电问题。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
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获悉,今年6月,全省第一产业用电量达15.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6%。今夏电力数据揭示,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正悄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加速蝶变,广东现代农业正借电力引擎跑出“不靠天”的新赛道。
“热辣滚烫”的夏季
电力给本地咖啡送“凉”方
数据显示,7月17日,广东电网系统负荷今年第三次创新高,比去年最高系统负荷增长5.25%,系统运行平稳。持续的高温造成各地土壤墒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烤”验。但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显示,广东夏粮产量不降反升,总产量71.9万吨。
这背后的“凉方”便是智能灌溉。智能灌溉系统让旱涝调节收放自如,农作物增长增收也就有了保障。在汕尾海丰县平东镇,500亩阿拉比卡咖啡树在汕美湖畔的红壤上蓬勃生长。“2019年,我培育出了100%本地种的咖啡豆,目前年销量达6000公斤,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汕美湖畔咖啡种植基地老板项明祥掩饰不住骄傲。
“咖啡对温度、水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夏季高温干旱或突降暴雨,都会影响生长。”南方电网广东汕尾海丰供电局平东供电所副所长刘生彬表示。为此,供电部门针对自动化灌溉和排水系统量身定制了供电保障方案。高温时,电力驱动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如同为咖啡树装上“智能管家”,可精准地将水珠均匀洒在每一株咖啡树上,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让咖啡树在酷暑中“喝”得及时又适量,单位面积产量从80公斤跃升至120公斤;遇上雨季,一键式排水系统快速响应,有效避免咖啡树根部积水,使其成活率从30%提升至80%以上。
电力护航特色养殖业
全产业链“带电”成长
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东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在广东,餐桌上的“鸡”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在广东清远阳山已初步构建了集种禽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清远鸡全产业链。
在这儿,电力支撑着清远鸡现代养殖的筋骨。孵化基地里,孵化机守护着21天生命密码的破译,让每颗清远鸡蛋都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迎接新生;饲料加工间的粉碎机、搅拌机轰鸣运转,将原料转化为科学配比的营养餐;在冷链车间,恒温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确保屠宰后的生鲜鸡肉在锁鲜状态下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鸡舍里排列着整齐的鸡笼,清远鸡羽翼油亮,啄食声此起彼伏,转动的风扇叶片驱散了岭南夏日的闷热湿气,照明则保障鸡群作息规律。
“我们自己孵化鸡苗、自主建设鸡饲料生产线,这些环节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撑。”清远市金都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蓝欣欣向记者介绍自己生态放养的“秘密武器”。稳定电力赋能下,传统养殖焕发新活力:饲料加工标准化使肉料比下降8%,科学通风将鸡群存活率提升至93%,年出栏量突破120万羽。
“灯”火可亲
甜蜜产业“照”亮乡村新图景
“火龙果怕黑,我们给它点‘灯’;乡村振兴缺电,我们给它‘升压’!”7月20日傍晚,广东湛江遂溪县杨柑镇布政村的4000亩火龙果基地准时“亮灯”。刹那间,59万盏LED补光灯如银河倾泻,把田野映成一片璀璨星海。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杨柑供电所所长杨土华站在田埂上,指着头顶的银线笑言:“这条新投运的10千伏吉南线,就是我们给火龙果量身定制的‘光合专线’。”
“过去靠天吃饭,现在靠‘电’加餐。”布政村种植大户李志海掐指一算:自从用上LED夜间补光技术,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亩产增加4000斤,“多出来的每一斤,都有电的功劳!”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东农业用电量增长4.83%,这其中就有火龙果补光用电的一份功劳。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果9万吨,年产值超过4.8亿元,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夜幕降临,吉南线电流稳稳地流过每一盏灯。李志海把刚摘的火龙果递给杨土华:“尝尝!这口甜里,有阳光的味道,也有灯光的味道”。据悉,南方电网广东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今年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实施大修项目44个,38回线路治理,为村庄发展和用户用电提供优质电力保障。此外,该局服务同步提速,营配指挥中心通过后台大数据系统监测火龙果大客户用电负荷,市场部成立了客户经理“线上+线下”服务队,组建火龙果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及时有效地解决用电问题。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