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齐而下,南朝的政权,日益腐化与恶化,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对南朝政权,除伤心与失望外,已不对它存有任何幻想,因此,中原人民除了以自己的武装起义行动来推翻鲜卑贵族的统治以外·就没有再用南朝来作为号召的了。当萧梁北伐之际,正是北魏统治区内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失败之后,关、陇各族人民的起义运动,还正在进展中,山东人民起义也方在邢杲的领导之下,与北魏统政权展开慘烈的斗争。可是梁武帝不知振作自己,刷清内政,整军经武,去配合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收复失地,却想利用北魏宗室元颍去充当北朝傀儡,来发展自己的势力。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命大将陈庆之率众七千,送颢北还。元颢和陈庆之攻下北魏首都洛阳,北魏主元子攸逃往黄河北部的河内。庆之等在一百四十天内,攻下了三十二个城市,前后经过大小四十七次战争,战无不胜。可是孤军深入,不能很好结合当地民众。而元颢在入洛阳之后,又和北魏政权内的胡、汉地主集团勾结起来,甚至想消灭南朝的武装,脱离萧梁而独立,梁武帝也没有再派大军去支援陈庆之。结果尔朱荣反攻洛阳,元颢被杀,陈庆之全军覆没,只庆之一人乔装僧侣,逃返江南,梁武帝的北伐事业也就告一结束。 梁武帝于天监元年即帝位,时年三十八;至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乱梁时,年八十五,在位已四十七年(他在位共四十八年,于太清三年死,年八十六)。这四十七年中,从他本人的私生活而言,好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皇帝。他对公文很重视,冬季四更天就起身点烛批阅文件,手冻得坼裂也不在乎。晚年崇信佛教,每天只吃一顿饭,饭菜也是“膳无鲜腴,豆羹粝饭而已”: “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不饮酒,不听音声。"(《南史·梁本纪》)从少就爱读书,至老手不释卷,常常读书到深夜。对经学很有研究,撰有《群经讲疏》二百余卷;又撰(通史》六百卷;诗作得很好,“洛阳女儿名莫愁”的诗句到后世还在传诵;“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南史·梁本纪》)初即位,即命群臣撰吉凶军宾嘉《五礼》一千余卷,群臣撰《五礼》时,遇有疑惑,都由他下最后判断。他又兴修国学,增广生员,立五经馆,置五经博士。所以《南史》本纪评论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而敌国如东魏丞相高欢也要说“江东有一吴儿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北齐书·杜弼传》)了。他自然也以此自满。史称“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魏书·岛夷萧衍传》),有人向他说北朝强盛的, 即便忿怒;有人如说北朝衰弱下去,他就高兴非常。朝臣左右知道他这一习性,谁也不敢说真话。萧梁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在梁武帝做皇帝的第四十七个年头,招致了侯景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