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也是当时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城邦,都员渠城(今新疆焉青),方二里。西汉时,有“户四千,口三万二千百,胜兵六千”(《汉书·西域传》)。东汉时,有“户万五千, 口五万二千,胜兵二万余人”(《后汉书·西域传》)。东汉时代的焉耆,比西汉时代的焉耆,人口及军事力量都有了巨大增长。其地“气候寒,土地良沃,谷有稻、粟、菽、麦,育有驼、 马、牛、羊。养蚕不以为丝,唯充绵纩。俗尚蒲桃酒,兼爱音乐”。“兵有弓、刀、甲、稍。婚姻略同华夏。死亡者皆焚而后葬,其服制满七日则除之。”(《周书·焉耆传》)“其俗,丈夫剪发,妇人衣襦,著大裤。”(《晋书·焉耆传》)“俗事天神, 并崇信佛法。”(《周书·焉耆传》)
焉者方四百里,国内凡有九城。员渠城“南去海(今博斯腾湖)十余里,有鱼、盐、蒲、苇之饶”(《周书·焉耆传》)。“四面有大山,道险隘,百人守之,千人不过。”(《晋书·焉耆传》)焉耆东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龟兹九百里,中间都是沙碛地带。
西晋武帝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焉耆王遣使来洛阳访问。 太康(公元280-289年)中,焉耆王龙安又派遣王子来洛阳学习。到了龙安的儿子龙会为王,发兵袭灭龟兹王白山,遂据有龟兹,而遣其子龙熙归焉耆为焉耆王。龙会“有胆气筹略”,合并龟兹后,曾称霸西域,“葱岭以东,莫不率服”(《晋书·焉耆传》)。 可是龙会“恃勇轻率,尝出宿于外”,终于“为龟兹国人罗云所杀”。焉耆贵族统治龟兹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
前凉张骏曾遣将张植屯兵铁门(今铁门关),进据尉犁(今新疆焉耆南)。焉耆王龙熙迎战失利,率领吏民四万人降附前凉。 其后吕光进兵西域,龙熙又归附吕光。吕光自立为凉王,龙熙还派遣他的儿子以“人侍”名义来后凉都城姑臧学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三年(公元437年),焉耆王遣使朝魏。到了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因为焉耆“恃地多险”,多次剽劫北魏出使西域的使臣,北魏派大将成周公万度归率骑兵五千攻下焉者都城员渠城,焉耆王鸠尸毕那被迫逃往龟兹。大约就在这个时候, 车师前部的人民为高车所逼,在其部帅车伊洛率领下,逃人焉营3。接着哒汗国的势力,又向塔里木盆地推进,“焉耆又为哒所破灭,国人分散,众不自立,请王于[麴嘉”(《北史·高昌传》)。高昌王麴嘉于是派遣其第二子为焉耆王。北周武帝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焉耆王遣使至长安赠送名马。隋炀帝大业中,焉耆王龙突骑支派遣使臣入隋馈送方物。焉耆经过不断的战乱,这时“国少人贫,无纲纪法令”。“其国胜兵千余人而已” (《北史·焉耆传》),比起东汉时期焉耆的有胜兵二万人来,真可说削弱得不像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