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盛大的晚宴、红毯,明星们穿着最新一季的高奢礼服,光芒万丈。大家总在讨论谁穿了最新季高定、谁的造型最惊艳,但今天我们想跳出“礼服”的框架——有些女性即使不靠华丽外在,也能靠作品在行业里站稳脚跟,甚至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力量!今天我们就想围绕“没有穿最新一季的礼服,我们也照样站在这里——因为作品”,聊聊那些女性创作者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力量。
01:20 你眼中“礼服”是怎样的?👗
01:24 多与红毯绑定,明星礼服“美出圈”或“丑出圈”,攀比礼服是否为高定、品牌、款式新旧。💄
02:35 礼服的象征意义已超越衣物本身,成为明星地位、资源、时尚话语权及团队经济实力的体现。💋
05:33 内娱红毯造型千篇一律,搭配保守,近年虽有突破但仍显单一;审美标准被固化,加重外貌焦虑;🤷♀️
07:26 过度关注明星造型,忽略颁奖典礼本身及幕后创作者(如最佳美术、最佳剪辑获奖者),对女明星和女性创作者的关注度偏差更突出。💅
08:44 那些靠作品出圈的女性创作者🎓
08:53 宋佳,对她的作品有一种信任感。
09:33 谢盈萱,作品总能有先锋思想,提供新的人生范本,“任何时候都能追求想要的生活”。
10:09 惠英红,作品质量有保障,作品对人物复杂性挖掘深刻,展现了女性多样的欲望与对权力的追逐,打破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11:50巩俐:塑造的角色“人影合一”,让观众对角色和情节产生强烈信任感,多年来始终靠作品在行业立足。
13:36 邵艺辉,无显赫师承和大量资源,曾转行卖电子烟,却凭借扎实、聪明且充满灵气的剧本打动观众,打破“女性导演只能拍小情小爱”的偏见,证明女性导演可驾驭都市喜剧,还能精准刻画男性角色,拓展了市场对女性创作者的想象。
16:15 杨笠,凭借“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等脱口秀段子成为社会现象级文化符号,用幽默精准的方式替女性表达日常微妙且难言说的体验,引发共鸣;作为首个在体育馆开脱口秀专场的演员,上台时穿舒适衣物、不刻意打扮,“礼服”是她幽默又犀利的作品。
20:30 没穿“礼服”是因为不想穿还是没得穿?🦩
主动选择:部分有实力的女性创作者不缺礼服资源,却因更在意作品,将红毯等活动视为推广作品的媒介,认为“穿什么不重要,作品才是核心”,这是个体觉醒后的主动反抗,体现对行业规则的自主定义权,用作品价值打破外界对“礼服即身份”的认知。
被动无奈:行业资源长期向男性创作者倾斜,女性创作者(如女导演)获取大制作、硬题材投资的难度更高,缺乏商业成功和曝光度,难以进入高定视野;时尚品牌作为商业实体,更倾向与自带流量的明星合作,而非深耕创作的艺术家,导致部分女性创作者“没得选”,这是行业系统性困境的体现,源于资源垄断、规则由特定群体制定,使许多创作者被排除在“穿礼服的名单”之外。
33:10 女性创作者需完成的对抗🌗
- 行业结构不公:行业内男性占比高,资源分配不均,评审体系存在无意识的性别偏见,女性题材常被贴上“小众”标签,难以获得与男性题材同等的关注与支持。
- 历史叙事偏见:历史、文学史、艺术史等长期由男性视角建构,英雄定义、审美标准等多源于男性视角,女性创作者需夺回叙事权,从“被叙事的客体”转变为“叙述的主体”。
- 角色塑造局限:影视剧中,有弧光的角色多由男性塑造,女性角色常沦为“工具人”,为衬托男性角色存在,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刻画缺乏复杂性,如《戏台》《你行你上》等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工具化明显,未充分挖掘其价值。
女性易产生自我羞耻与自我怀疑,如“月经羞耻”“内衣羞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站在这里”等,这是社会长期否定女性才华内化的结果,即使作品优秀,仍可能陷入自我质疑,这种内心的对抗比外部对抗更艰难,而女性创作者需要克服这种心理,坚定地认可自身价值与才华。
41:52 女性创作者及作品对个人与社会的改变🎀
- 思想启蒙:如PAPI酱的作品启蒙了观众的女性意识,让观众打破传统观念束缚;上野千鹤子等学者用“父权制”“厌女”“社会性别”等概念,为观众精准命名模糊的困惑与不适,提供新的认知体系。
- 缓解焦虑:谢盈萱主演的《俗女养成记》缓解了观众的年龄焦虑,传递“任何时候都能开启新生活”的信念;《血观音》让观众看到女性多样的可能性,打破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 提供榜样:巩俐、邵一辉、杨笠等女性创作者的经历,让观众看到“靠作品立足”的可能性,激励观众坚定追求自身目标,不被外在评价与性别偏见束缚。
- 拓展审美与认知:女性导演(如邵艺-=辉)刻画女性角色时,更注重内心、性格与处事方式,而非单纯强调外貌,未来若女性创作者获得更多资源与支持,可能会发掘出男性角色更多样的美,打破传统审美局限。
- 推动社会议题讨论:杨笠的脱口秀推动大众对性别议题、喜剧冒犯边界的思考;《血观音》让社会关注女性对权力的追求,打破“女性应回归家庭”的刻板观念。
- 促进制度与政策改变:人大代表蒋胜男多次在全国人大代表会上为女性权益发声,虽多数提议未落实,但“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的提议已在去年落实,切实保障了女性权益,推动社会制度进步。
- 改变精神面貌:女性创作者的作品让更多人在世界中看到自己,获得对抗不公的工具与勇气,知道人生有更多选择,进而影响个体行为,最终改变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
🔖关于这一期的主题其实是在大概两三个月之前,看到宋佳在白玉兰上获得视后的获奖感言而想到的。“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是什么,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年轻漂亮,不是因为我们把家庭事业平衡得很好,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最新一季的衣服。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作品,一个角色。”今天聊下来,其实我们想传递的也并不是“礼服”不好,而是比起这些外在的华丽,创作者的作品才是最该被记住的底气,用作品站在那里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
策划:言希Yancy🖍️;
后期:言希Yancy🖊️;
编辑:言希Y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