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研众偏科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小王、刘主任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0 episodes available.
我们的老朋友 Jessie 是在纽约工作的一位生物学家,最近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疫苗多少起了作用,只是轻症,并且没有传染给家里人。然而在隔离的十天里,她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本期嘉宾:
Jessie,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
李志英,生物医学公司海外负责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人将不人,人已不人”的声音越来越响。
生物医学的进展速度快得令人目不暇接,前有人-猴嵌合体胚胎问世,后有公鼠怀孕,再加上人造子宫,这些是科学家眼中的惊喜,也是公众心中的惊吓。
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和独立,能从“让雄性怀孕”的一系列技术推进中获得怎样的助力?科学界和公众既不能,也不愿相互理解;那么该如何把问题引向更易于讨论,并得出合理结论的方向? 无论如何,要化解人们心中的困惑,要度这世间千千劫,仅靠着“撤稿”是不够的。
本期嘉宾:
李志英,生物医学企业项目负责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天天,职业医学插画师,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白蛇的传说源于中国,更流行于世界。
在不同的演绎中,叛逆、抗争、和解是不变的要素。几百年来,这个故事的主题、主角和作者的身份不断变化,终于在一系列女性作者的手中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叙事,甚至创下大都会博物馆的参观历史记录。
白蛇是由蛇向人的幻化,却鲜有人幻化成蛇的——那也许是一种牺牲或惩罚。只是经历了痴、念、忘的纠缠,以及情、欲、法的洗练之后,世人隐隐听到的是:我命由天更由我。
本期嘉宾:
罗靓,肯塔基大学教授
王桂妹,吉林大学教授
--------------------------
https://www.press.umich.edu/11901257/global_white_snake
量子计算机拥有超强算力,但并不能解决当今生物学的问题:把海量的生物数据快速、安全地运送到分析部门才是当务之急。
倒是不再为人重视的生物分类学,不仅曾经在朝鲜战争的谈判桌上为中国赢得先机,而且已经是痴迷恐龙的人们入坑的基本功。
想在旅途中一眼看出脚下的岩层里有没有恐龙化石?听听古生物学家怎么说。
本期嘉宾:
赵志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冷梁,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工程师
碎片是一种有待调试的完整,是水落石出的澄澈,透露着那一天的醒与狂。
大磊说他是从自己的记忆里拿出许多片段,再把它们熔炼成一部又一部影片。影片中的小雷从父亲手里接过那一段剪下的电影胶片,对着窗户,或许就已经看见了自己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要走的路。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地牵连。」——林徽因《八月的忧愁》
本期嘉宾:
张大磊,中国内地电影导演。2016年,他执导的《八月》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2021年3月,他执导的《下午过去了一半》获得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评审团奖银熊奖。
Show Notes
02:08「买票和看电影是一套的,缺一点都不对」
07:45 「在电影里,我不想做全知」
18:00 《八月》的美术
24:00 回顾、赞美、还是抒怀
26:00 《八月》与《告别》
38:00 圣彼得堡的缓冲溶液
41:30 《八月》的摄影
46:00 「我始终在努力地回看」
48:40 《八月》的声音设计
54:00 捕捉细节的程序
57:30 First 影展与西宁
美国人 Chuck 在纽约认识了他的太太,开始学习中文和烹调川菜,接着决定一起去清华大学任教。现在的 Chuck 中文已经足够好,能和推销科研仪器的销售员打太极,也能在花鸟鱼虫市场跟店主们斗智斗勇。
Chuck 总是说「回国」,无论是回美国,还是回中国,对于他来说都是「回去」。只不过在清华工作了几年后,他虽然还背得出《家有儿女》的台词,却不再做饭了——清华园的食堂和各种外卖好吃不贵。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一起去 北 京,因为那里是天(食)堂。」
本期嘉宾:
Chuck David(戴超),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Jessie,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
跟小孩子不一样,成年人获取信息总是依赖图像,这样真的好吗?
2003年,还在读大学的小王只看图多字少的画册。如今,在浩如烟海的图片的包围中,小王渐渐感到呼吸困难。他奋力地抓住语言文字,探出水面,却看到科学和艺术的图像交织成天衣无缝的盛景,正不可抗拒地压下来……
知识传播的特权曾经属于文字,现在转向图像,这得益于印刷术的西传和文艺复兴的影响。她们说:语言文字固然必不可少,但请与图像共舞。
本期嘉宾:
孙晓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学研究》主编。
邬文静,生物医学插画师,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与生物插图」专业;
作品集:https://jingnetics.com/work
本期嘉宾:
李治中博士(菠萝),癌症科普大V,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Jessie 博士,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
菠萝带领着拾玉基金会精彩地完成了与捐资人的「三年之约」,患者家庭的积极反馈和捐资人的认可接踵而至。基金会与百度搜索高效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患儿看到健康生活的希望,后续的捐资也获得承诺。
可是,菠萝鼓励大家稍等,回看那些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大机构,再反观自己赖以实现理想的要素——聚焦的,才足够结实,足够精准。
菠萝说,有越来越多心怀理想,财务自由的人士,在寻找帮他们把钱花对的人;菠萝希望他的同伴们未来早日都能成为公益事业的顶梁柱。这个小小的大梦想,正在你我身边酝酿成形。
菠萝能再下一城吗?
Show Notes
01:50 一诺是我的伯乐
04:05 我终于找到自己的事业
08:05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的钱从哪里来?
12:20 我的研究从「实验室」转到了「社会」
14:30 我是全家学历最低的人
18:00 做公益最大的意外是什么?
22:00 与百度的那次「不可能的合作」
27:00 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人愿意当老师
31:00 儿童癌症的科研困局
33:00 我们希望解决临床的问题
35:00 「永续基金」与「癌症模型库」
41:00 参与公益并不一定要当志愿者
45:00 公益如何支持西部地区的医生
55:00 专业点燃希望
癌症科普作者菠萝觉得,科普的难点在「普」不在「科」。「传播」同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了创造一种有影响力的声音,向「营销号」和「伪科学」学习并不丢人。更重要的是,要变换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让科学信息抵达患者和家属,抵达不同的社会群体。
癌症的「两多两少」,这是菠萝的预测:中国的癌症确诊人数会越来越多,但死于癌症的人会越来越少;富贵癌会越来越多,穷人癌会越来越少。
菠萝说:「面对癌症,不要恐慌,要在健康的时候就了解癌症的知识。」
本期嘉宾:
李治中博士(菠萝),癌症科普大V,北京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Jessie 博士,纽约生物制药新创企业首席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荣誉副教授。
Show Notes
01:50 菠萝何时意识到科学思路对科普的重要性?
03:00 在信息茧房里,菠萝和迪丽热巴谁是明星?
04:00 「西红柿炒鸡蛋」与主流思想
05:05 用「错误」对抗「错误」的方法论
07:05 向「伪科学」学习
09:30 科普最难的是「普」不是「科」
10:49 癌症科普最需要突破的圈层
12:38 挑战「脱口秀大会」
15:46 想当清华的「李雪琴」,有戏吗?
19:44 985 毕业就能做科普吗?
25:50 公益人都应该能够体面地生活
29:20 道理都懂,但菠萝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吗?
33:35 疫情后的癌症研究
37:00 下一期我们聊聊菠萝创办的儿童公益基金会
本期嘉宾:
冷思煜博士,电机研究出身,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做咨询工作;
吴昊博士,曾经从事航空发动机的研究,现在投身核聚变的应用研究。
穿过漫长的能源利用史,我们似乎将要走入全面电气化的时代。从电动车和电飞机这两个业界热点出发,与两位博士聊聊,何为电力的本质?
拨开福岛上空的阴云,新世代正在降临。从最接近传统能源的氢能,到足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科学家们为我们许诺了一个安全、清洁、经济的未来。
这就是新能源,吗?
-------------------------------
劳森判据:劳森判据是衡量核聚变的品质参数。用它来比较核聚变反应的能量产出率和能量损耗率。当能量产出率大于能量损耗率,并且有足够的能量被系统捕获和利用,则称之为点火成功。
聚变三重积: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热能约束时间三者乘积称为“聚变三重积”,当它达到10的22次方时,聚变反应输出的功率等于为驱动聚变反应而输入的功率,必须超过这一基本值,聚变反应才能自持进行。 由于三重积的苛刻要求,受控核聚变的实现极其艰难。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0 episodes available.